第六节 居民生活 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农场居民生活水平逐步由温饱向小康过渡,向物质生活比较富
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民环境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公益事业不断发展的方向迈
进。
(一)自来水入户率不断提高。1983年,场直地区居民首先吃上了自来水;1986年后,各生
产队居民也相继吃上了自来水。至1993年,除了七队因水质原因居民没吃上自来水外,其余生
产队居民都吃上了自来水,全场自来水入户率达94%。
(二)砖瓦房住宅面积不断扩大。居民住宅砖瓦化由1986年的95%上升到2000年的98%。人均
砖瓦住房面积由1986年6.6平方米上升到2000年的 15平方米。自1991年第一栋居民住宅楼竣工
后,到1999年农场又相继建成总面积为23 106平方米的住宅楼6栋,2000年场直地区已有402户
搬迁到楼房中居住,住楼率达26.8%。
(三)家庭“三大件”在变化。20世纪70年代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80年
代是沙发、立柜、写字台;90年代是彩电、冰箱、VCD。1997年,农场对2 934户居民家庭家用
电器拥有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入户率为98.6%、电风扇入户率为 6.2%、收录
机入户率为56%、电冰箱入户率为11.1%、VCD入户率为23.8%。
(四)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存款额分别由1986年的286元和392元,增加
到2000年的2 293元和2 506元。
人均收入统计表
(1994~1997年)
表7—8 单位:户 人 %
(五)恩格尔系数、少年抚育系数在下降。
为了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场1997年对全场36个单位的 2 934户居民进行了生活水平
和居民消费支出的调查,调查结果为全场人均生活消费1 934.9元。其消费结构如下表:
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调查表
(1997年)
表7—9 单位:元
另据调查,2000年农场恩格尔系数是47%。
联合国规定:恩格尔系数在 60%以上为绝对贫困户,50~60%为勉强度日户,40~50%为小
康户,30~40%为富裕户。
据农场1982年、1990年和2000年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982年、
1990年和2000年农场0~14岁人口分别为5 056人、2 489人和1 779人,而15~64岁人口分别是
8 376人、9 512人和7 729人。经计算,这3个年度的少年抚育系数分别是0.6、0.27和0.23。
(六)公共福利事业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场人已达到住有所居、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客运、浴池、康乐中心楼、 “T”型白色路面及水上公园的建设和光缆电讯
的开通,使农场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七)人均寿命在延长。1982年人均寿命是52岁,2000年人均寿命69岁,18年间人均寿命增
长17岁。
(八)消费观念在改变。许多人“出门就‘打的’(乘出租车),身上挎手机,穿戴讲时髦,
吃喝讲调剂”已成为部分人的时尚。
农场与九三分局完成奔小康指标情况对比表
表7—10 单位:元 公斤 平方米 %
农场与嫩江县完成奔小康指标情况对比表
(2001年)
表7—11
说明:1、小康标准农垦系统与地方不一样;
2、地方政府于2001年开始进行小康指标考核,因此,此表为2001年统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