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场场长王炳元在农场七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节录)

二、领导讲话

农场场长王炳元在农场七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节录)


  
   农场场长王炳元在农场七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节录)
   (1992年3月10日)
  
  二、1992年工作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目标是:“在全面发展
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
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据此,省委
和总局党委确定了奔小康是20世纪90年代统领各项工作的旗帜。

  我们搞50亿公斤商品粮基地,50万头奶牛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
成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跃。因此,我们必须把奔小康摆到带动一切工作的重要位置。管局党委已
经为我们制定了真正实现小康生活最低标准的八项硬指标。即:1、1995年人均收入要达到1 600
元、20世纪末达到2 100元;2、人均住房面积1995年达到15平方米、世纪末达到16平方米,要
有30%实现楼房化;3、饮用安全卫生水和自来水普及率1995年达80%、20世纪末达100%;4、居
民使用液化气率1995年达40%、20世纪末达100%;5、初中、职高普及率1995年达 70%、20世纪
末达100%;6、1995年能看到3~4套电视节目,20世纪末达到 5套;7、1995年要使职工常年吃
上韭菜、菠菜、芹菜、蒜苗 4种新鲜菜、20世纪末吃上上述四种和黄瓜、豆角、辣椒、西红柿
等8种新鲜菜;8、集中办学1995年达30%、20世纪末达100%。在管局提出的8项硬指标中,我们
现在有2项已经实现,即居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和实现了集中办学。我们相信,其它6项硬指标,
通过全场上下契而不舍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达到,我们也一定能够达到。在此
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到1995年将实现集中供热10%、20世纪末达30%的目标和人均收入1995年
达1 700元、20世纪末达2 200元的新目标。

  当然,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资金还相当紧张,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经济结构还不
够理想,思想观念面对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大潮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场
实际情况出发,确立我场经济发展战略,明确经济发展的思路。我们总的思路是:稳定于种、
突出于养、深化于加,在“八五”期间逐步实现农、牧、工业产值、利润、从业人员各占三分
之一的良性循环。为此,今年我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
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总局和管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高举奔小康的旗帜,发扬
北大荒精神,依靠全场广大职工群众,加大改革力度,夯实农业基础,推进结构调整,坚持科
技兴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实现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早日达到小康奠定
扎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思路和199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经场研究决定,确定二队、六队、十二队为我场
奔小康的模式队。

  三、1992年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各业改革

  今年我场的改革在保持各项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稳定和连续性的前提下,继续深化改革,
加大改革力度,调整经济关系,配套好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农场经济
搞活。

  (1)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经营体制。

  我们是农业企业,没有农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其它各业的稳定,没有农业作基础,其它
各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把双重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稳定。在稳定的前
提下,要进一步加强生产队建设,强化生产队功能,稳步地推进生产队承包经营责任制。所谓
生产队承包经营责任制,就是对生产队采取类似工商运建服企业的承包办法,通过合同的纽带
明确生产队的责权利,使生产队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终成为真正的经营实体。生产队
要从更高的境界上去实施全队经济致富发展的思路。实行生产队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办家庭农
场是相辅相承的,生产队内部仍然实行各种承包形式和各种分配办法。在分配上仍然实行大包
干的办法,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

  (2)要大力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

  今年我们要建立四个服务体系:第一,以物资科为主的生产资料调配中心。各生产队也要
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做到生产队购买生产资料不出场。第二、以畜牧总站、兽医站和各生产
队畜牧队长和畜牧技术员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服务体系。要巩固和发扬“五不收费”和“六不出
队”的好做法。第三、要建立以科技科、生产科、科研站等单位为主体的农技服务体系,为农
业生产技术服务。第四、建立以粮食科和生产队相结合的农副产品服务销售体系,促进职工家
庭庭院经济和家庭副业的发展。

  另外,1992年场成立粮食中心化验室,对各队交到粮食处理中心的粮食由中心化验室检质、
化验。

  (3)要大力推进工业的发展。1992年场直工业企业要走 “挖潜、巩固、提高”的、以内涵
扩大再生产的路子。要充分发挥农场的资源优势,注重农副产品深加工,瞄准市场办工业,办
好工业促农业。总的原则是:“坚持扩大承包制,完善各工业企业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积
累机制,放活企业,把企业推向市场,成为真正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各工业
企业要以提质降耗为重点,以推行“日效益管理法”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广泛
开展扭亏增盈双增双节活动,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加速资源优势的开发,提高职工素质,促进
效益增长,使工业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今年场直工业单位准备实行纯效益工资,每月预借粮
油,一季度借一次生活费,打破“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进而增强工业企业全员的紧迫
感、危机感,把企业置于产品市场竞争之中。

  2、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效益

  作为我们农垦企业,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夺取农业大丰收,这是关系到垦
区50亿公斤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

  今年我们要继续实行压麦、稳豆、上水稻、稳甜菜的原则,全场计划播种面积 250 949亩,
其中:粮豆面积为220 835亩,亩单产167.5公斤,总产3.7万吨;小麦面积为112 927亩,计划
亩产200公斤,争取达到225公斤;大豆95 360亩,亩产150公斤,争取达到160公斤;甜菜12 547
亩,亩产1吨,争取1.2吨,总产1.2万吨;水稻计划开发1 000亩,亩产300公斤,争取400公斤,
总产225吨。各种作物占作物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小麦45%、大豆40%、玉米3%、甜菜 5%、油
菜4%、其它3%。

  今年的农业生产要坚决贯彻我场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要一丝不苟地执行标准化作业,认真
落实43条具体措施。农业生产的产量要在1991年的基础上,粮豆增产4.5%,其中:小麦增产6.5%,
大豆增产3%,产值增产6%。为增强我场的抗灾能力,为保证1992年农业的丰产丰收,我们今年
准备投资200万元购买3台1075收获机,半链轨12台,挠形割台18台,清粮机4台,前悬吊5台,
小型烘干机1台。

  要改变农业生产的不平衡现象,采取抓低、保、稳、高的办法。近 2年农业生产存在低产
队、低产作物,造成效益低、职工怨气大,个别生产队出现产量下降、效益下滑的大起大落现
象。所以今年要采取重点科室包产量低、效益低的生产队,实行产量、效益、成本、安全生产、
计划生育和承包科室五挂钩,从而决定承包科室双千分考核的标准。

  3、调整结构,发挥优势

  为了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尽快实现我场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下狠功夫、花
大力气调整好不适宜我场总体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等等。

  第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改变大农业比重“一头沉”、林牧副渔业比重小、非农产品
不发达、加工转化能力低、原字号产品占主导地位、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缺陷的现象。因而要
拾遗补缺、扬长避短。一是林业上要坚持稳步发展的方针,搞好农防林的配套,提高造林标准,
增加山地用材林和速生经济林的比例,更新老林带。要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加快造林工程,
要加强林木管理,搞好林产品加工,提高林业整体经济效益。二是在现有基础上要大上畜牧业,
特别是突出奶牛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柱产业。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产加销一条龙的配套发展。根据“八五”规划和垦区50万
头奶牛基地建设规划,1992年奶牛生产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奶牛年末存栏数要达到 2 800头,
提高24%,平均每头牛产奶量在1991年的基础上提高10%,也就是从 4.33吨/头提高到4.8吨/头。
到1995年我场要实现奶牛存栏5 505头,产奶量要达到 13.750吨。三是发展渔业,不但要巩固
和发展浅水养鱼,还要积极发展网箱养鱼。四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到三种经济一齐上,
三个轮子一齐转。

  第二,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状况。农业要抓好内部结构的调整,适度
压麦增豆、保甜菜,积极发展水稻生产,增加青贮面积。

  第三,在经济结构上,要加快合理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步伐。要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合作经济,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以
及不同所有制混合经济。今年我们要大胆尝试股份制经济,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继续
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收入要在去年450万元的基础上提高5%。

  第四,在就业结构上,要改变单一全民所有制就业渠道,与多种经济成份相适应,广开就
业门路,解决就业难问题。

  第五,在企业结构上,全部搞承包。小的企业间可以承包、租赁、兼并,促进企业的优胜
劣汰与结构合理化。

  第六,在组织结构上,要改变因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怕吃亏而争
相搞“小而全、大而全”、项目,造成重复建设的现象。要树立算全局效益账、长远账、立足
不败之地的账,实现生产要素在整体流动中优化组合。

  4、坚持科技兴场方针,实施农科教统筹结合

  为早日实现我场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必须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上的共识。真正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使科技兴农向深
层次推进,把科技兴农贯穿于农林牧副渔农科教三位一体化之中。

  首先,我们要搞好科技宣传和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其次,要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狠下功
夫,充分利用好党团职干校这一阵地,办好各类科普培训班。第三,要积极稳妥、科学地推广
新技术。要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完善推广机制。科技科要协同生产、农机、种子公司做好新品
种、新农艺、新机具的推广工作。

  工业生产上要贯彻“科技兴工”的战略方针,从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
入手,以提质降耗为重点,以推行“日效益管理法”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广泛
开展科技攻关活动,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5、加强财务管理,改善资金状况

  为确保各项生产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切实抓好企业扭亏增
盈工作。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支出,进一步理顺利益关系。完善家庭农场专用基金制度。继续提
高“两费”自理水平。不断抓好清核资金工作和财务、税务及物价大检查工作,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增收节支,堵塞漏洞。

  在资金管理上要重申我场过去成熟的经验:批钱一支笔,管钱一个口,花钱摸摸兜,有钱
留后手的管理方法。

  6、改变作风,加强领导

  在开创新局面,齐心奔小康的伟大进程中,我们的各级领导都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思想解放,勇于改革开拓,有强烈事业心的战斗堡垒。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都要求我们各级党政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实现奔小康的共同目标。首先,我们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切实贯
彻“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指导思想,把奔小康作为我们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
归宿。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增强管党和发挥好党的作用的自觉
性。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带领职工奔小康的坚强的先锋队。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
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防治腐败的自觉性,加强党的纪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现象,不
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要强化监督、制
约机制,继续推行办事公开化制度,凡是能够公开的和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都要公开,自觉接
受群众的监督。第三,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扎扎实实地为基层
服务,进一步关心群众疾苦,深入开展扶贫、帮贫工作。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总结经验,抓
好典型,以点带面,使各项工作在点面互动的良性循环中得到落实。今后,家不在本队住的党
支部书记、队长要尽量要少“跑通勤”。组织部门要汇同有关单位尽力解决好家不在生产队干
部的住宿问题。要在机关开展“满意在基层”活动,要经常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为领导
决策当好参谋。要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态度,防止部门、行业之间的互相推诿、扯皮
现象的发生。要尽量减少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改各项检查为综合检查,为基层创造一个良好
的工作条件。

  7、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小康早日实现

  实现小康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进步的系统工程。是“两个文明”同
步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小康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小康目
标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不断地促进和推动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根据现阶段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场精神文明建设总的基调和总的方向是:向纵深发
展;总的要求是:求准、求实、求深、求高。

  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提高职工素质为核心, 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四有”职工队伍。首先
要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北大荒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二要认真加强职
业道德教育;三要以社教为契机,抓好正面引导和教育。其次,要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要强化科技意识,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风气。二要抓好教育,要树立“百年大计,教
育为本”的战略思想。三要利用党团职干校这一阵地,强化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

  (2)立足于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努力发展公益事业,继续开展创文明活动。 1991年,由
于我们狠抓了群众性的创文明户活动,使全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因此,我们要继
续以“场队文明户之星大赛”为龙头,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创文明单位和文明户活动。
在改善职工生活方面,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自建公助相结合”的原则;二要坚持“综
合治理、建管结合”的原则,积极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健康有益活动,良化社会治安、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民主法
制建设,提高职工的民主法制素质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一要认
真开展普法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二要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严打严惩各
种犯罪活动,为实现奔小康的奋斗目标保驾护航。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净化社会环境,
繁荣职工文化生活,为奔小康创造和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