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党委书记刘乃云在农场开发建设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农场党委书记刘乃云在农场开发建设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农场党委书记刘乃云在农场开发建设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999年9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国庆50周年,全局人民喜庆建局50周年的同时,也迎来
了我们鹤山农场开发建设50周年,值此举国同庆、全场欢庆之际,我代表鹤山农场党委、鹤山
农场和鹤山12 000人民,向前来参加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工人代表、知青代
表、知识分子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工作在全场各条
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曾经参加鹤山农场开发建设的老垦荒战士、
复转军人、知识青年和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鹤山农场建场于1949年 3月。50年风雨、50年沧桑、50年耕耘、50年辉煌。她伴随着共和
国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不断壮大。历经几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开
发建设,如今已拥有耕地面积25万亩,总人口12 000人,职工5 300人,所辖 17个农业单位和
16个企事业单位,形成了年创社会总产值近3亿元,年产粮豆6万多吨的生产能力。50年来,共
生产粮豆1 419 597吨,上交利税9 214.6万元,拥有机械总动力12 000千瓦。50年来,鹤山农
场在老一辈垦荒者辛勤劳动创下基业的基础上,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发展,建设成了林木葱郁、
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信息成网、各业兴旺,集生产经营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社会管理职能、
城镇幅射功能于一身的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高度机械化的农垦企业和农垦小城镇。这是鹤
山几代人辛勤耕耘、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北大荒精神的结晶。
抚今追昔,当我们在世纪之交,豪情满怀喜庆农场开发建设50周年,展望美好未来的时候,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农场创业的艰辛历程。1949年3月3日,一支只有 9人的先遣队伍面对茫茫荒
原和一米多深的皑皑白雪,顶着寒风架起第一顶帐蓬,鸣枪三声,宣告鹤山农场诞生,揭开了
我场进军荒原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辉煌篇章。从此,鹤山人前仆后继承担起建设祖国商品粮基地
的历史重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一辈垦荒战士、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知识青年、支边青年,
是他们在莽莽荒原上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北大荒,是他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
搭马架子住帐蓬、人拉犁杖破沃土,披荆斩棘、爬冰卧雪,用辛勤的汗水、火红的青春在千古
荒原上开垦出几十万亩良田,开发建设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是他们响应党的号召离开火热的军
营、远离繁华的都市、远离亲人,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和战天斗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投身到农
场的开发建设中,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广褒而神奇的土地,为
农垦事业的大厦奠定了基石。50年来,开发建设鹤山的老垦荒、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和农场职
工、家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青春
年华、满腔热血书写了鹤山发展的辉煌历史,也用智慧、汗水和鲜血塑造着“艰苦奋斗、勇于
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他们不朽的业绩将永远载入鹤山的史册,也将永
远名刻于鹤山人民的心中。
50年风雨沧桑,50年硕果辉煌。建场50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使农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三元经济稳步发展,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各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50年来,农场的农业生产取得辉煌的成就。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粮豆总产稳步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农场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行了“四
到户、两自理”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使职工真正成为投资、经营、利益和风险的主体,
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场全面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施以种植业为
主的“少数人种多数地,发挥大机械化作业优势;多数人种少数地,发挥密集型劳动优势”的
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组建了4个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队,7个兼营队和 4个专业队,使职均
耕地面积增加到450亩,年职均收入 12 000元,充分发挥了大型农机具优势,大大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现已达到生产粮豆 6万多吨的生产能力。麦豆单产也比建场初期翻
了几翻。农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现已拥有动力机车168台,收获机 88台,M160、1075等先
进的机车早已取代了东方红54和康拜因,农场正向着农业现代化方向迈进。
50年来,鹤山农场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了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从而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89年筹建了日处
理鲜奶60吨,年生产能力 2 500吨的工业龙头企业鹤王乳品厂,生产的“鹤王”奶粉多次获国
内国际金奖,产品畅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并已走出国门。鹤王乳品已成为九三垦区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也已形成了加工生产乳制品、粮油、饲料、饮料、白酒、电话机、苫材、
砖瓦、水泥预制件、农机具修造等多品种、多系列产品的场办工业体系,形成了产加销、贸工
农一体化的格局,年创产值7 000多万元。1994年以来连续5年盈利超百万,被总局授予“工业
效益显著农场”称号。
近年来,我场迅速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构建三元经济框架,确立了非国有经济三分
天下有其一的战略位置,加快了以职工自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要形式的非国有经济发展,使
非国有经济呈现出持续、高速、高效发展的态势,成为农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自营
经济产值实现7 000多万元,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30%;从业人数发展到 5 760人,占全场人口
的50.1%;从业人均收入5 923元。农场非国有经济以抓主导、促规模为重点,确立“一牛、二
菜”为主导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奶牛全舍室饲养、棚菜种植,寒地蔬
菜开发种植,现奶牛存栏已达3 000多头,年产鲜奶8 000多吨,年创产值 1 800余万元。拥有
10万平方米棚菜基地,年产蔬菜近万吨。引进并开发了陆地菜主导产品日本长日型圆葱种植,
投资 100多万元建成了九三垦区内最大的喷灌能力为百公顷的给水工程,百公顷圆葱基地初具
规模,并将成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圆葱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商业流通、
五小加工等其它产业也稳步发展,非国有经济呈现出种、养、加、服、商、饮、运、建、劳各
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局面。
历经50年的艰苦创业,鹤山农场的社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幢幢职工住宅楼拔地而起,居民楼建筑总面积达26 725平方米,场直地区 30%的家庭住
进了楼房,全场人均住宅面积已达 18平方米,砖瓦率达100%;农场投资350万元建成的水泥马
路横贯场区,路面平坦笔直、街灯璀灿;农场通讯网、电视网、供电网和社会服务网的功能进
一步发展和完善,全场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90%,场直地区及周边生产队看上了 18套电视节目,
生产队也可看到8套有线电视节目。全场电话装机量已达874部,场直地区的电话普及率已达54%,
全场自来水入户率已达100%。全场已有27个单位进入了分局级文明单位和标兵单位的行列,农
场已进入总局级文明单位标兵行列,农场场部被农垦总局授予“富强镇”光荣称号。
50年来,鹤山农场的文教卫生事业伴随着农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成长壮大。今天的农场
学校早已告别了“马架子”、“干打垒”加“火炉”。农场中小学全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
楼,并拥有多媒体微机等一系列先进教学设备。农场于1989年率先在垦区实现了中、小学集中
办学,中、 小学分别跨入省示范化初中和省标准化小学行列, 分别被省教委和总局教委评为
“两全”先进学校。农场九年义务教育已于1996年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职工医疗条件不断改
善,全场已形成了以场部医院为中心,各生产队卫生所为幅射的集医疗、防疫、保健为一体的
服务网络。农场医院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服务质量优良,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
院和“爱婴”医院。场医院在满足全场干部职工医疗保健的同时,还大面积幅射周边市县和村
镇。
50年艰苦创业,带来农场两个文明之花并蒂绽放,农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满园春色。农场获
国家农业部农垦局授予的全国农垦系统农机管理标准化优秀单位;被评为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省科技兴牧工程先进单位;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后被总局评为科技兴农先进场,
兴教重教先进单位。1996年被总局授予经济效益发展速度成绩显著农场。同时,农场被省政府
命名为文明城镇建设先进场。值得庆贺的是,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农场于1999年 6月首次获
得黑龙江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使用证书,农场有了法定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前几届党政班子的不懈努力,归功
于勤劳勇敢的几代鹤山人民,同时也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大政策。是改革为鹤山带来了经济的快
速发展;是改革为鹤山带来了社会进步、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是改革为鹤山发展注入了生机
与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场人民发扬勤俭、务实、高效、腾飞的鹤山精神,勇于
开拓,勤奋进取,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但打破了由于计划经济影响而
形成的传统僵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起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而且全场的产业结构、所
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从而使鹤山经济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50年辛勤耕耘,铸就50年辉煌业绩,鹤山开发建设50年的成就也是几代人发扬北大荒精神
战天斗地、拼搏开拓的结果。
建场初期,老一代拓荒者在党的领导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奉献自己、报效祖国为
己任,艰苦奋斗,一往无前,形成了集人民解放军革命加拼命精神,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
耐劳美德,新中国知识分子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精神为一体的北大荒精神,激励了鹤山人民战
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北大荒精神,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政治坚定、
顾全大局、纪律严明、作风顽强、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职工干部队伍,为北大荒事业发展
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北大荒精神深深植根于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为鹤山人民战胜各种困难,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饮水思源。在庆祝鹤山农场开发建设50周年的时候,我们将永远铭记那些为开发建设北大
荒披荆斩棘、历经磨难,把自己毕生精力和心血都无私奉献给北大荒的老一代拓荒者;永远铭
记那些为鹤山开发建设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的知识青年们;永远铭记那些为鹤山
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于黑土地上的垦荒先驱和英烈们。他们在这片黑土地上创造的不朽
业绩,将永垂青史、万古流芳。在这里我代表鹤山农场党委、鹤山农场和所有后来人向在鹤山
开发建设历史上建立不朽功勋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借此向曾在鹤山工作战斗过
的老领导、老同志、老工人、知识青年、广大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及复转官兵表示诚挚的问
候和深深的谢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鹤山农场开发建设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以及
金融、财税、工商、交通、土地等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各位领导、同志们,鹤山农场开发建设的50年,是艰苦奋斗的50年,是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进步的50年,也是为国家、为垦区做出卓越贡献的50年。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取
得的成绩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与我们应实现的发展目标还有距离。
面向新世纪,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场已把“夯农、兴工、强营销、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做为今后一个时期农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把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
位,以职工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市场经济,特别是要把握市场、
构造优势,在流通领域实现突破。我们将以调结构、增科技、降成本、强管理为中心,大力发
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以强化管理为中心,抓达产、拓市场、促营销、上项目、
增总量,推动农场工业快速发展;以抓主导、促规模为重点,兴产业、上科技、扩基地、促进
非国有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我们要继续抓好“三讲”教育,搞好北大荒精神教育,
继续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我们坚信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邓小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把鹤山农场建设成为经济
发展迅速、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垦城镇。
各位领导、同志们,鹤山农场开发建设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业绩,也为下世
纪加速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纪之交,我们肩负着建设21世纪繁荣、富强的鹤山的
光荣历史使命。我们要以高度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励精图治,扎实工作,进一步
开创我场经济和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为把一个拼搏奋进的鹤山农场推向21世纪更加灿
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