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后记

后记





  编修史志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我们把自己创造的历史如实地记述下来并作为史料保存
下来,供人们查阅参考,或资政、或教化。其价值和作用如何,只有任后人评说;而编写过程
中的辛酸,也只有来者亲历后方能体会。

  作为编辑人员,当白纸即将印上黑字之时,却有一种忐忑、阵痛、喜悦和如释重负之感。

  《鹤山农场志》(1986~2000)的编纂,是在总局史志办和分局史志办的具体指导下,在农
场党委、农场史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从1999年开始筹备,历经 6年时间,完成了志
稿的编纂工作。

  1999年 5月,根据分局史志工作会议精神,农场开始做场志编写的筹备工作,包括成立组
织,制定方案,确定编写人员等。期间由于三易其人,到2002年5月方确定编写篇目(草案)。

  志稿的编写,大体分搜集整理资料阶段、编写阶段和总纂阶段,同时在编写和总纂阶段又
进一步充实了部分资料。编写人员曲讨旁搜,克服重重困难,带病坚持工作,行程数千公里,
采访口碑资料数万言,查阅文档数万卷次,篇目增删多次,三易其稿,最后由高昶对全书进行
统稿,对体例、文字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加工和部分修改方见雏形。

  编写过程中得到全场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大力支持。农场场长李国志多次询
问编写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党委书记张春生、副书记韩中立亲自检查指导编写工作。总
局、分局史志部门亲临指导,热情帮助。各驻场单位、农场有关单位和机关各科室、部门通力
合作,密切配合。组织部、老干部党支部、办公室、工会、团委、武装部、公安分局、法庭、
教育科、土地科、计财科、风险办、建设科、工业办、农机科、审计科、企管办、社保分局、
银行、林业科等部门积极主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各级档案部门大力支持,档案科副科长周丽
波主动热情服务。可以说,本志书的出版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在此,我们向为志书编纂、
出版付出辛勤汗水的领导和同仁一并表示感谢。

  本志虽跨越时空仅15年,然这15年正是农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乃至知情人的变化都是史无前例的,要记述的内容也是繁纷庞杂的。尽管编者竭尽全力搜集
资料,加强著述性,争取使志书纳入更多的信息,力争做到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
结构合理、反映全貌、突出特点、详略得当、语言朴实,但由于编辑人员在史学、史才、史识、
史德等方面水平有限,疏漏和失误在所难免,恳请谅解与斧正。

   编 者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