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候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本场处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半干旱地区,冬季较长,农作物生育期短,仅为90~115天,年
平均降水量为470毫米左右;并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以上。
年降水量最多达735.2毫米(1984年),最少仅390毫米(1973年)。
年平均气温为-0.2℃,昼夜温差大。年极端最高气温36.5度(1968年7月22日)。年极端
最低气温-43.7度(1956年1月20日)。稳定通过1012的初月为5月16日左右,终月为9月17日左
右。终霜日期5月15日左右(最晚在5月29日,最早在 4月26日),初霜日期9月14日前后(最晚在
9月28日,最早在9月1日),无霜期120天左右。
≥10℃年积温2200℃左右。每年气温在零下的有六个月:一年有六个月的结冻期,结冻最
深达2.66米。
全年日照2200小时左右。全年积雪时间四个半月以上(降雪初日在10月7日左右,终日在5
月3日左右),最大积雪深度25厘米(1978年4月19日)。全年主要风向是北风和东北风,≥5级的
大风主要在四五月份;4月份平均有10.3天,5月份平均有14.2天,水蒸发量为五六月份最大
(5月份233毫米,6月份220毫米),十年当中有2~3年春旱,1~2年春涝。
夏季,受来自东南海洋季风的影响,带来大量水气,温暖、湿润多雨,七月(最暖月)平均
气温在20℃左右,适于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谷子、甜菜、土豆等。
冬季,受来自西北内陆寒冷、干燥气团的控制,严寒、干燥、少雪,一月(最冷月)平均气
温在零下24℃左右。11~3月,五个月的雪量仅30多毫米,只占全年降水量6%左右。
春、秋两季是南北气流交替的季节,天气变化多端,尤其是春季温差大,大风多,容易造
成作物受风害。少雨、蒸发量大,形成十年九春旱的特点。也有‘三寒四暖’的天气变化规律。
本区气候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夏季温暖,多雨,日照长,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
好条件。
历年各月平均气温 单位:0℃
历年各月降水量 单位:mm
历年各月相对湿度资料表 单位:%
历年各月日照时数资料表 单位:小时
历年各月六级以上大风日数资料表
历年各月盛行风向及频率
说明:E表示东风,S表示南风,W表示西风,N表示北风,分子表示风向,分母表示频率,
频率:该风向月出现回数占全月记录总次数的百分比。
历年稳定通过≥10℃积温资料表 单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