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九三农场第三作业区附属嫩江县三区新胜村,总户数48户,
总人口328 人,民族:汉族320 人,满族6 人,朝鲜族1 人,蒙古族1 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 月16日至8 月5 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是为了给国民经济建设计
划提供准确的人口数字资料。查清了全国人口数字、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人口性别、年龄、民族、
文化及人口增长情况。
尖山农场:总户数730 户,其中:集体户12户。
总人口3 903 人,其中:男2189人,女1 714 人。
民族:汉族3 883 人,满族11人,朝鲜族4 人、回族3 人、蒙古族2 人。
文化程度:文盲989 人,初识字112 人,初小766 人,高小639 人,初中269 人,高中64人,
大专11人,不详3 人。12岁以下在校儿童1 059 人。
1964年上半年出生人口110 人。其中:男56人,女54人;死亡人口30人,其中:男17人,女
13人,迁入人口119 人;迁出人口19人。
1963年7 月1 日以后,来场自流人员71人,已安置的29人。
户口管理有差错的700 人,与户主关系差的9 人,年龄差的578 人,成份差的24人,死亡不
报的9 人,迁出不注销的13人,迁入不报的2 人,出生不报的5 人,有台帐无户口的31人,隐瞒
成份的3 人,其它差错的26人。
兵团时期人口普查
1969年8 月15日,全兵团进行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兵团统一部署。由团保卫股主管,各连队
专人负责,对全团的人口变动,人口年龄、文化程度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普查,查清了四十八团、
四十九团的13122 人、1 926 户的各种状况,为兵团建设提供了准确数据。
四十八团:总户数807 户。总人口5688人,其中:男3002人,女2686人。
民族:汉族5 632 人,蒙古族9 人,朝鲜族5 人,满族31人,回族11人。
四十九团:总户数1119户。总人口7434人,其中:男3880人,女3554人。
民族:汉族7 362 人,蒙古族3 人,朝鲜族9 人,满族39人,回族10人,达斡尔族3 人,彝
族5 人,不详民族2 人,外国人中国籍1 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48号文件指示精神,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分三个阶段。第一
阶段:1980年至1982年6 月两年半时间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982年7 月1 日至7 月31日为调
查登记阶段;第三阶段:汇总阶段。
户口整顿是人口普查的准备阶段。
根据省政府(1980)280 号文件及嫩江县公安局整顿户口工作方案,1980年,由场公安分局
和劳资科共同逐单位调查,进行了清理自流人口工作。加强了户口管理。为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
工作做好了第一步准备工作。1981年4 月,按照嫩江县、九三局的部署,场党委副书记亲自领导
挂帅,由公安分局、粮贸科、劳资科、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等五个单位组成了整顿户口、粮
食供应工作办公室。至当年5 月底,用了40天时间,对全场26个单位的16 088人,3 255 户逐人
逐户的进行了检查,解决了重复户口、盲挂户口、人户分离、项目差错、自流人口、无户口人员
等户口管理中的各种混乱现象。为第三次人口普查奠定了第二步基础。
1982年2 月2 日管局召开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后,场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一个。党委
副书记任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任普查办公室主任,选调了10名普查指导员和50名普查员。
为确保这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成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场共召开专门研究普查工作的常
委会4 次,支部书记和队长会3 次,其他干部会5 次;各队共召开专题支部会19次,队干部碰头
会88次,队职工大会143 次,家属大会38次,党团员骨干会49次;出黑板报93期。培训了一批业
务熟练,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普查员。
在嫩江县和管局普查办的领导下。历经了五个半月的时间,对全场3 524 户。15 709人进行
了全面普查。于7 月1 日正式登记,7 月7 日登记结束。经审查、互查、逻辑检查、抽样验收。
于8 月7 日全部汇总结束。全场26个普查区的差错率都达到千分之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1982年尖山农场:总户数3 420 户,总人口15 695人,其中:男7 995 人,女7 700 人。
民族:汉族15 567人,满族62人,回族22人,朝鲜族12人,蒙古族7 人,达斡尔族5 人。
(尖山农场)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过录表(复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