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困难时期

第二节 困难时期


1960~1961年,一方面由于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其中主要
由于瞎指挥风,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了成本高(亩成本1960年 12.22元,1961年11.98元),
产量低(平均亩产1960年130.4斤,1961年85斤),损失浪费严重,商品率低(1960年67.3%,1961年
52.3%),生产被动,加之零件油料不足,使机械效率不能充分发挥,故障多,机械设备利用率很
低,因而造成两年亏损达106.4万元.是建场以来盈利总额261.3万元的40.7%。
1962年,九三分场改称为尖山农场。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吸取了亏损的教训。
农场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多种、高产、多收的方针,进行了规模调整。
把原来的134 595 亩耕地拨给马场12 000亩,由三级管理体制改为场队二级管理,两级核算。
全场土地总面积273433亩,其中耕地面积120 795 亩,林地21 453亩,牧地50 000亩,可垦
荒地12 000亩,当年开荒3780亩,生产粮豆1558万斤(小麦单产141 斤,大豆136 斤),比1961
年提高68.9%。上交国家粮豆929 万斤,商品率为59.6%,交国家余粮70万斤。
全场人口4103人,职工1 252 人,其中工人1 102 人。生产队9 个:一队耕地面积17 100亩
;二队耕地面积12 750亩;三队耕地面积14 850亩;四队耕地面积14 550亩;五队耕地面积12
750 亩;六队耕地面积15 000亩;七队耕地面积24 750亩;牧队耕地面积4175亩;园林队耕地面
积4 519 亩,分场土地面积351 亩。
畜牧业采取了集中繁殖、分散饲养的方法,使农牧结合更为合理,猪522 头,马242 匹,奶
牛4 头,羊149 只,蜂60箱。
工副业生产完成发电12万度,制瓦4 万块,烧砖42万块,锯材120 立方米,修理拖拉机14台,
康拜因14台,农机具231 件,被服1 千套,全年完成产值14万元。
基本建设以压缩为方针,完成建筑面积300 平方米的职工宿舍。
全年工农业总产值231.4 万元。其中农业194.3 万元,牧业22.1万元,副业15万元。每一个
农业工人生产粮豆19 522斤,创造产值2 313 元。每一个职工创造产值2151元,利润68.8元。生
产初步达到农林畜、经济作物经营合理化,生产工作争取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