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伊拉哈荣军农场、八一五农场开荒建点

第二节 伊拉哈荣军农场、八一五农场开荒建点


一、伊拉哈荣军农场开荒建点
  正当全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告捷之际,1949年10月,一批来自解放战争前线的革命残废军
人和知识青年不到300人,响应党的号召,满腔热血,满怀壮志豪情来到了“北风声声凄,豺
狼夹路啼、乌云遮红日,百里行人稀”的北大荒,立志唤醒这“沉睡千年肥美辽阔的土地,舟
船稀少纵横奔流的江河”,誓把这“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在饭锅里”丰富的自然财富献给
祖国的建设事业。当时军人们的口号是:“前方流血打老蒋,后方流汗多打粮!”来到伊拉哈
正是严寒的冬季,零下43度,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睡的是草棚,盖的是小薄被,早晨起来,
帽子冻在地上。这批军人大部份是关里人,50%的人都冻伤了。
  当时开荒没有拖拉机,解放军总后支援了两个辎重营,400台大车,1 500匹战马。自己购
置了一些双轮单铧犁,马拉犁,人也拉犁。后来,国家给买了10台拖拉机,但太少了不够用,
大部分还得人拉。那些在前方流过血的老军人们喊着号子流着汗水拉犁,唤醒了千年沉睡的土
地。至1950年,开出了3万多亩土地,当年做到了粮食自给,还上交国家60万斤。
  二、八一五农场开荒建点(第三作业区)
  1950年5月26日,场第一任场长黄国友同王连松、刘刚要、周振宝一行4人,身背行李,手
拿两把铁锹,两把镰刀,一把镐,徒步从总场来到今日的尖山场部,当时的树木丛生,蒿草没
人,只有日本开拓团留下的两栋旧房框和一口井。砍了几棵杨木杆搭到破旧房子的半壁断墙上,
割了些草盖到上边,便盖好了建点的第一所房屋。晚上,野狼嚎叫,北风凄凄,躺在地上又
冻又怕,一宿没睡着觉。第二天早早起来,到井里打水做高粱米粥吃,喝水觉得不是滋味,几
个人掏了一下井,竟掏上了二具死尸和两条枪,然而只有这一口井,还得继续吃。随后,开始
用铁锹和镐开地,当年开了30多亩土地,种上了大豆和各种青菜。秋天,打了500多斤黄豆,
2 000多斤土豆和10 000多斤白菜。
  当年8月,总场派来30多人,二挂马车,二副犁杖,又开荒6 600多亩地,并盖了二栋草房。
  第二年春,播了500多亩小麦,300多亩大豆,秋天都获得了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