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营九三农场
第四节 国营九三农场
1959年,九三农场总人口1 461人,其中男性827人,女性634人;职工604人,男588人,
女16人;其中生产工人486人,服务人员32人,管理人员51人,文教卫生人员9人,其他人员26人。
总户数301户。当年又扩建了第六生产队,共6个生产队,1个畜牧队。
全场总播面积133 260 亩,其中粮豆薯面积126 810 亩。粮豆总产量2 203.4 万斤,上交
1769.19万斤,商品率80.2%。
尖山子分场和九三分场合并为九三农场,机构变更后,中共九三荣军农场委员会于 1959 年
6 月28日正式批准蒋春林、黄国友、杨克举、尉秀山,张玉坤、朱山、江志忠、李金胜等8 名同
志为九三农场总支委员会委员;同时任命了王福臣等23人为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
队和畜牧队的党支部书记和队长职务。
当年全场执行了包定奖政策。三包:包产量、包资金,包利润;四固定:定规模、定人员、
定资产、定供应;奖励办法:超产部分按四、二、四分成,即国家四、场队二、职工个人四。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
春播生产阶段,九三公社党委提出口号:春播大战60天,千军万马红旗展,抗旱保苗为中心,
保时保质保安全,场队卫星齐发射,坚决胜在全县前。保证亩产粮食600 斤。力争实现1000斤而
奋斗。
九三农场响应九三公社党委提出的口号,开展了放卫星满堂红劳动竞赛。徐志样机车组于4
月7 日以12小时创造了180 垧的播种卫星,刷新了农场的历史纪录;整地创造了12小时镇压155
垧的卫星。至4 月12日全场完成了2.2 万亩的麦类播种,占计划的68%,质量好于任何一年。
当年,九三农场利用光荣榜,贡献台,带光荣花,上卫星台,给职工家属送喜报,下战表,
报捷打擂台等形式,开展了各种生产竞赛活动。
积肥送粪,开展送肥40吨定额,50吨是小卫星,100 吨是大卫星。刘金殿创日刨粪142 吨,
白庆祥送粪151 吨的全公社最高卫星。二队一个烧肥小组9 个人,日烧肥1350吨,每个人平均150
吨的卫星。二队2 个人创造了日效300 吨的巨额卫星。
农机修理开展了挖、清、查、找、献、打的6 个字活动,解决了74种,567 件零件,节约了
1900余元检修费用。
一队工会和共青团组织挂勾,比武。在竞赛中,工会搞宣传活动,组织检查评比;共青团组
织青年突击队,打开缺口带动全面。
以各种红旗竞赛作为群众自我教育的良好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全场生产大跃进。
当年12月,九三农场对职工进行了业余文化教育,任董金燕为职工业余文化教员。
1959年1 月3 日,嫩江县人民委员会批转了工业交通部的“关于县以下邮电机构下放给人民
公社和农场直接管理的报告”,要求各公社、农场加强具体领导,使邮电事业适应各项事业发展
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