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实行标准作业、经济核算

第三节 实行标准作业、经济核算


1963年,为了加强管理,初步建立了以经济核算为基础,以专责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
制度,使经营管理水平有了恢复和提高。继续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针,逐步恢复和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生产队,班组实行了成本核算和定额核算,节约了开
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一、标准作业
  农业:轮作、耕作、施肥三大制度,细致整地,适时耕作,消灭草荒,更换良种,提高土
壤肥力,合理轮作,达到丰产丰收。
  机务:四个标准化,填平补齐,成龙配套,设备更新,合理编组使用,保养有很大提高。
  经营管理:树立以生产队为出发点的思想,加强生产队建设;调整主、副业比例,以粮为
纲全面发展;加强计划工作,树立计划的客观性和法律性,明职尽责,健全责任制;改革体制,
合理分工;建立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实行全面的企业化管理;树立法制观念,奖惩严明。
  二、经济核算
  场从1963年开始,按照中央发出的经济工作的指示,贯彻了九三局制定和颁发的“阶段
作业计划管理制度(草案),实行了“阶段作业计划”(也称旬作业计划)。要求生产经营活动在
长远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年度计划,阶段作业计划,把大指标化解具体化,做到长短计划结合。
  为保证年度计划的实现,大搞了劳动竞赛活动。采取了鼓干劲勤检查,抓计划的方法,具
体制定了分工种的卫星定额。如:规定了机车作业卫星定额和宇宙卫星定额,机车连续班次平
均完成卫星定额可升为宇宙卫星,及时颁发嘉奖令和赠送奖品。当年卫星播种面积占计划播种
面积的47%,播种期间节约油料13 071公斤,起到了高效低耗的作用。经济核算取得了显著的
效果。
  三、评工记分、超产奖
  为了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使职工的劳动报酬与农场的经营成
果结合起来,农场改变了1962年以前的计时等级工资制为作业工资和产量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
度,即以职工本人工资的80%作为作业工资,农闲实行月薪日计,农忙实行定额包工的办法支
付,完成定额者发给基本工资,超额部分按计件形式发给。对于高于平均工资的技术工人和老
工人的工资实行差额补助。其余20%作为产量工资,年终依照产量,利润完成情况发给职工,
多收多得,少收少得。
  在平时的劳动管理上,采取了科学而严格的定额管理,评工记分的办法,按数量、质量核
给工分,以分计酬一实践证明,作业工资与产量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形式,是一种适合农场特点
的较好的工资形式。能较充分地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能促进加强劳
动管理;能使工人关心生产,关心农场经营成果。
  1965年,农场主要实行了基本工资加奖励的工资形式,采取按出勤工日记分的办法,以分
值决定年终分配。具体作法也就是把全年工资基金,年初核定给生产队,扣除1~2月份的计
时工资,除级差补贴、取暖津贴、粮煤补贴及干部工资和病伤假工资外,其余都按阶段作业计
划实行死分活评,再按工分进行分配。
  奖励工资包括阶段作业奖和年终产量利润奖。阶段作业奖金,是按工资总额的—定比例提
取,集中用于农忙季节;产量利润奖,是按着“包、定、奖”的条件提取奖金,按评工记分的
分数发给职工。这种工资形式适应当时农场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了职工收入不低
于原来的水平,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增加。1965年,全场核给生产队的工资基金为84.6万
元,其中按工分分配的为70.6万元,基本工资为52.7万元,奖金17.9万元。按劳动总工分求得
的分值为0.1785元,每个工日的综合收入平均为1.66元,其中职工1.72元,家属1.44元。这年
每个工日的综合收入最高队达1.72元,最低队1.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