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肥料

第五节 肥料


建场至1955年,播种的小麦、大豆不施肥,主要靠新垦荒地土壤自身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1956年后开始施用化肥,其用量和施肥面积逐年增多。有机肥数量不多,仅供玉米和种植蔬菜
施用。
  一、有机肥种类
1.厩肥:人、畜粪尿。
2.堆肥:垃圾、青草、麦秸通过适当混合部分人、畜粪沤制而成。
3.绿肥:为了恢复土壤肥力,1975年前,每年安排3 ~4 %的耕地种植大豆、荞麦等作物,
在盛花期进行半休闲压绿肥,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地力,做到用地与
养地结合。
五十年代,曾进行过黑色休闲,不播种作物,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消灭杂草,恢复土壤肥力。
但遇雨大年份,土壤冲刷十分严重,使田间造成大的冲刷沟而影响机械作业,有时也因管理不当
而易造成草荒,1960年后,不再实行黑色休耕。
二、化肥1.氮肥:主要养分为氮素。其种类有硫酸铵,含氮量为21%,硝酸铵含氮量为34%,
尿素含氮量为46%。
2.磷肥:1958~1977年,本场使用的磷肥多为粉剂过磷酸钙,含磷量不一,一般为10~12%。
1978年以后,开始使用粒状过磷酸钙,其中进口的高磷酸粒肥(三料)含磷量为46%。
3.复合肥:主要有磷酸二铵和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含氮18%含磷46%,是近年来用的主要
化肥。
4.微量元素:主要有钼酸铵和稀土微肥,也是近年来才开始推广应用。
  三、施肥方法


1.有机肥: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因化肥不多,为了改土和恢复地力,多施用有机肥,一
般是冬天运至地里,待雪化后,人工扬开或耢散,亩施1 ~2 吨,有时也制成有机粒肥。
1975年,全场的玉米曾用人工抓施把肥。1978年,全场施用有机肥达12.6万吨。
2.氮肥:主要用于小麦的基肥,种肥和根外相结合的施用方法,亩施纯量为5 ~8 斤。甜菜
需氮较多。一般亩施纯量在12斤。大豆因烧种,1988年以前不施氮肥。1989年改为双条播种,中
间深施氮肥,亩施纯量为2 斤,玉米亩施9 ~10斤。为了下年小麦增产,近年来在秋收后的豆茬
地上深施尿素,亩施6 斤,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3.磷肥:以基肥和种肥相结合施用。1977年前,因使用的粉剂过磷酸钙;不能直接播种,采
用人工先制成粒肥,再与种子混播。亩施纯量为3 ~4 斤。为了解决颗粒的大小不匀,影响播量,
后改装了分箱播种机,上分下混,保证了种、肥的排量均匀。大豆亩施纯量为3 ~4 斤。
甜菜种肥混播,一般亩施纯量5 ~6 斤。1978年后由磷酸二铵取代了粉剂的过磷酸钙,随着
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化肥施用量也在逐年增多,到1989年,小麦亩施纯磷达8 ~9 斤,大豆为
3 ~4 斤,甜菜为10~12斤。并实行了测土施肥和经验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四、培肥地力制度
连年大量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保证农业的稳
产、增产,本场从七十年代就建立了积造肥制度。每队固定3 ~5 台牛马车,8 ~10人的专业积
肥班,全场每年积造肥10万余吨,以每亩施用2 吨,全场地号可六年轮施一次。经济体制改革后,
针对家庭农场不重视积造有机肥问题,1989年,建立了培肥地力制度,规定每亩地提3 元的培肥
地力基金,完成施有机肥,按面积返回,不培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