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一节 农业自然灾害

第十一节 农业自然灾害



一、虫灾
  粘虫
1966年6 月下旬,本场麦田发生粘虫,只3 天时间,播种的82 035亩小麦田均发现有粘虫。
来势凶猛,五队5 号地每平方米虫口密度达500 头,最高点达789 头,全场有25 500亩小麦叶被
吃光或麦穗被咬断。场及时成立了灭虫指挥部,各连队成立了灭虫领导小组,组织职工挖截虫沟,
防止幼虫迁移。地里喷洒六六六粉,敌百虫和敌敌畏等农药,飞机从上海运来农药,进行了航空
灭虫,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草地螟
1982年,本场大田作物发生草地螟。从6 月18日至7 月11日的23天时间里,全场125 000 亩
大田作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绝产面积达15 000亩,其中大豆12 000亩,甜菜2 287 亩,其
它作757 亩。灭虫保苗中,共出动洒药机车436 台次,喷洒农药23吨。由于农药供不应求,动员
全场职工、家属、学生人人上阵参加灭虫战斗,4 天出动15 837人次,捕虫7 198.5 公斤。面积
达26 112亩,减少了虫灾危害程度。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有极大影响。本场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自1987年起,
每年在7 月份用飞机喷洒来福灵灭虫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旱灾
本场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常有十年九春旱的说法。1961年春干、夏旱,5 月份降水
19.8毫米,6 月份只降水28.3毫米,两月降水不足50毫米,造成了小麦掐脖旱,大豆出苗受到影
响。当年小麦亩产只有77斤,大豆亩产95斤,玉米亩产45斤,全场亏损72.9万元。
1965年春旱,5 、6 两月降水量仅为53毫米,收获时小麦株高仅50~70厘米,个别地号只有
25~30厘米,主穗平均6 ~8 粒,少者只有4 粒。分孽穗和主穗又成熟不一,使收获出现困难,
当年亩产只有146.3 斤。
  三、涝灾
1951年,麦收中发生涝灾,无法收割,仅收回全部播种面积的55%。
1957年8 —9 月份,连续阴雨,麦田打误陷车。机械无法作业,全场职工挥镰冒雨抢收,后
有辽宁省和黑龙江军区调来部队支援收割,因为小麦枯熟,掉穗率高达85%以上,平均亩产只有
百斤。
1969年,全场播种小麦70 245亩,麦收中暴雨成灾,仅8 月份就降水253.5 毫米,相当于全
年降雨量的50%,田间土壤水份饱合,机车无法下地作业。发动全团广大兵团战士、职工、家属
人人上阵,人工割捆,然后脱谷,损失严重,亩产仅有153 斤。
1972年7 月31日,两个小时降雨235 毫米,冲毁大批农田,给麦收造成极大困难。也造成大
田作物的贪青晚熟。大豆子实含水量达20~30%,种子发芽率仅为15~ 20 %。1973年的大豆、
玉米种子全由外地调入。由于土壤超饱合,秋整地极少,这场涝灾不但造成了当年减产,也使1973
年生产受到了影响。
1981年,全场播种小麦141 292 亩,长势喜人,丰收有望。正值麦收开始,8 月份连续降雨。
303.8 毫米,全月只有十一个晴天,9 月份又有十八个连雨天,降雨149.2 毫米。据8 月16
日农情进度统计,全场割晒未拾禾的小麦有87 900亩,从8 月10日开始陆续生芽,生产科长安裕
勤向党委建议,人工摆“放心铺”;全场从8 月17日开始,每天出动3500人次,用三天的时间把
未拾禾的麦趟全摆成了“放心铺”,减少了损失。据测算,人工摆铺的比未摆的可提高容重38~
44克。每亩减少损失75.2斤。尽管如此,当年仍有大批芽麦,粮库不收,而自行降价外销。
  四、风灾
1955年5 月17~18日,本场遭受两昼夜7 —8 级大风的袭击,地表土被刮掉了3 ~ 5厘米。
10~11厘米高的麦苗被风沙打光,地表呈一片黑色。19日降一场中雨,雨后及时采取镇压措施保
住了大部分麦苗。
1978年5 月下旬,接连刮了5 场7 ~8 级大风,致使14 000亩甜菜,毁种5 827 亩。由于毁
种造成当年甜菜亩产仅有400 多公斤。
  五、雹灾


1975年6 月19日下午,冰雹袭击本场,持续30分钟。横跨场区南北15公里。岗地一片黑、洼
地一片白,小麦生长点被打断,大豆、玉米只剩茬,全场有7 个连队受灾,面积达5.6 万亩,其
中绝产面积达18 525亩。
   历年播种面积与作物产量 单位:亩、公斤、吨


   历年播种面积与作物产量 单位:亩、公斤、吨


  注:(1)工业原料系指甜菜;(2)其它作物中包括油菜子面积。
   主要作物亩产示意图
00000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