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制砖制瓦 1958~1971年,场没有砖瓦厂。基本建设所需砖瓦大部分外购,小部分由各队手扣坯土法
烧砖。1959年全场烧出红砖75.1万块,瓦2.5万块。
1969年,兵团组建后,基本建设任务增加。所需砖瓦倍增,外购货源奇缺。当时团领导指出:
是烧火的地方都要烧砖,曾出现了食堂做饭烧砖,宿舍取暖烧砖,各家各户烧的群众性烧砖活
动。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全团建成室内小砖窑64个,室外砖窑 13 个,扣砖坯156.9 万块,烧
出红砖108.3 万块。尽管如此,仍解决不了基本建设所需的红砖需求。1972年4 月20日团党委决
定建立四十九团砖厂。位置在团部南1.5 公里处。由各连抽人,搭起帐蓬。平地起家,多为知识
青年,其中有上海11人,北京8 人,天津3 人,哈尔滨9 人,齐齐哈尔20人,鸡西4 人,有1 台
2.5 型制砖机由东方红—75传动。1 台东方红—54带传送带。1 台千里马28拉沙子备料,由人工
压动切坯。男青年挑土配料,女青年码架、放风、倒架,一部分人拉运水坯。日出水坯7 ~8 千,
高者超万。用小土窑烧砖。由于7 月31日一场暴雨,将小窑冲毁,致使造出80万坯,只烧出红砖
25万块。秋,用自烧的红砖建起1 栋400 平方米营房,入冬房顶无瓦,砖厂停工。
大部分知青回城探亲,第一个砖厂经过一年的奋斗结束了它的历史。
1973年,团党委决定十五连搬迁四连北新点,砖厂搬到原十五连旧址。当年没有烧砖任务,
主要是建架棚和安装3.5 型制砖机,建临时小窑。
1974年又新建8 个架棚,盖了一座小串窑。每窑装砖2 万,共计7 个。7 ~8 月烧出红砖6
万。
4 ~6 月生产瓦3 万片。7 月生产瓦8 千片。
1975年新进东方红推土铲1 台,全年完成红砖80万块,瓦6 万片。
1976年4 月20日,大窑建筑正式开工,从七星泡农场请来技术员、施工员、木工各1 人。九
连指导员张喜山调任砖厂厂长。经过4 个月的奋战。将高达38.8米的双门轮窑建成。当年投产烧
砖。
1977年~1983年生产走向正规。1980年生产红专600 万块,创建厂最好成绩,也是第一次转
亏为盈。直接生产工人年平均创造产值1200元。1981年砖厂实行自负盈亏。全厂上下为生产600
万红砖努力奋战。但由于7 ~9 月份—直阴雨连绵,砖机无法生产,当年只生产红砖400 万,又
亏损23万多元。
1982年,筹建瓦厂,学习外地干压瓦的经验,买了一套压瓦机,安装试车后,由于当地土质
和瓦机质量不佳一直未能投产。
1983年,盖起了厂房,设备完善。机械设备有推土铲1 台,铲运机1 台,铁牛~55-2台,东
方红—28-1台,拖车4 台,运输小四轮8 台,柴油发电机组1 台。建材工业动力机械总能为551
千瓦。原动机总能力466 千瓦。工业用房面积已达2 095 平方米。计划当年生产水坯800 万,出
砖700 万。全厂上下共同努力,实生产红砖709 万块。
1976~1989年砖厂完成任务及盈亏 单位:人、万块、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