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畜牧业第一节 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沿革 农场独立以前的三分场时期,还没有专门的畜牧业。1956年全分场仅有役马120匹、役
牛20头、各食堂养猪30头。马和黄牛主要用做使役。1957年建立了北牧队(今九队)以养猪为主,
1958年农场独立后,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又在今四队附近建立了南牧队。到1959年全场的马
已发展到200匹、黄牛280头猪1 300头,其中繁殖母猪280头,羊120只。成马分散任各队役用。
老弱、残、母马和幼驹集中在北牧队饲养。母猪有150头,北牧队集中繁殖20头,其余130头分
散在各队饲养。此间,场生产室有畜牧技术员1人、负责全场的畜牧技术指导工作。1957春,
萨尔图畜牧工人技术学校分配来7名毕业生在北牧队,20名在今十二队,还有中专毕业生2名,
加强了畜牧业的技术力量。但在不长时间内,由于改行、服兵役、调出等先后离场。1959年,
在大发展、全改良,集中繁殖、分散育成、育肥和使役的方针指导下,先后将南北牧队的猪调
到北牧队。各生产队的母马调整串换到一队、二队、五队并在二队设立了人工配种站。但是由
于精液运输困难,加之技术水平低,人员变动大,不久便下马。
1960年,由于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欠收,造成精、粗饲料严重不足,致使畜群营养状
况极差,使原来的200多头母猪只剩下30头。1961年,场决定撤销了南牧队,把部分职工、干
部调入北牧队,小马群也随之调入,由于当时马鼻疽阳性检出率极高,加之各队役力不足,又
把马群拆散调给各队以补充役力之不足。1962年牧业有了新的发展,由红色草原调入育成黄牛
100头,奶牛4头。由齐市牧场购人绵羊215只,年初有繁殖母猪530头、分娩443窝,成活仔猪
2 222头,平均窝活5头,成活率为65.6%。1963年场决定设专业牧队,并在齐齐哈尔市购进纯
种哈白种猪26头。
1964年,九三局决定各农场不设专业牧队。所以将北牧队并人一队,做为一队的畜牧点。
为贯彻农牧结合的方针,各队普遍开始发展猪、马、羊、牛等牧业生产。到1966年末全场的马
已达284匹,黄牛491头,奶牛24头,猪1 523头,羊129只。
1969年,组建兵团后,团司令部生产股设畜牧参谋1名。1974年末四十八、四十九团合并,
成立了兽医院,生产股设畜牧参谋2名,指导全团的畜牧生产。到1977年,马已发展到1 328
匹,黄牛891头,奶牛154头,猪9117头,鹿553只,羊966只,禽1 306只。为扭转畜牧业在农
业经济中的亏损局面,1978年,场提出了压马增牛的方针,发展草食动物,各队的役马先后卖
掉,购进胶轮拖拉机。为职工生活服务。年末,马存栏只有436匹,猪由原来的9 117头下降到
5 249头,黄牛487头。1981年,场成立了林牧科,负责全场的林业、牧业生产,科里有2名技
师负责全场的畜牧工作。
1985年,农场实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牧业生产由原来的公养为主全部改为个体经营,
74头奶牛、435黄牛、399匹马、567只羊、1874头猪全部转让给职工个人.帐面净值为606 096.86
元,变价收入为608 985.63元。四队、十六队的鹿群也分别承包给职工个人经营。为扶持
贫困户脱贫致富,同年,由工会牵头,畜牧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在林甸县购回奶牛14头,投资
28 920元,贷款给14个贫困户。
1986年,畜牧公司又在青岗县购进奶牛13头,投资24490元,贷给各户饲养。根据职工自
发的奶牛热,奶牛数量增长较快的实际情况,畜牧公司建议农场应建立乳品厂,并提出了《关
于建立乳品厂的计划书》。
1987年,畜牧公司又在大连购进奶牛73头,职工个人在周围农场购进奶牛161头。为了解
除养牛户的后顾之忧,畜牧公司开办了奶牛保险业务。规定凡2岁以上,12岁以下的奶牛:都
可自愿参加保险,保金为牛价的4%,凡检出布病、结核和死亡均给予赔偿,赔偿金为70%。
当年投保500头收保险金32 976.00元赔偿28 700元。
11户个体经营的浅水养鱼水面达704亩,投放鱼苗15万尾,其中118亩产鱼21 479斤,平
均亩产182斤。
同年10月31日九三局在场召开浅水养鱼现场会,副局长黄德银主持会议,管局畜牧处,科
研所、水管站及各场主管生产场长、畜牧科长参加了会议,参观了本场三个养鱼户的鱼塘,会
后发了会议纪要,对发展九三地区浅水养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8年,农场筹建乳品厂,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奶源.场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奶牛生产的决
定。畜牧公司又去唐山市购回奶牛23头,并建立了第一个奶牛核心群。
1989年初,由于农场资金紧张,养牛户奶款不能及时兑现,饲料不足且要用现款购买,挫
伤了部分职工养牛的积极性,加之全省奶牛滑坡的影响,也出现了部分职工外卖奶牛。场在11
月作出了关于加快奶牛生产若干政策的规定,其中有交售四斤鲜奶供应一斤平价混合饲料,及
时兑现奶款;加强兽医服务等措放,阻止了奶牛的滑坡。同时场又在农建队建立了奶牛核心群,
组织技术人员协助在外地购进奶牛47头,使之成为全场奶牛育种基地。
黄牛生产自84年以后发展迅速。到1986年已达1 433头,其中的大部分作个体户役用,
拉烧柴、积肥等,也有些职工饲养黄牛搞商品生产,出售肉牛。
自1986年以后,由于市场羊毛价格上涨,促使职工开始饲养绵羊,到1988年全场绵羊已达
3168只。
原四十八团(铁锋农场)1964年建场只有17匹马。1965年从海拉尔购进山河牛300头,1967
年从大西江农场购进羊200只:在二队(今二十二队)饲养,到1974年已发展到1 150只。1968年
从吉林晖南购入50只梅花鹿,后又购进6只种公鹿,在六队(今十六队)建立了鹿场。全场在六
队设改良马点,以阿尔登二代为种公马,到1968年马已发展到100匹。
历年各类畜禽统计表 单位:匹、头、只
注:1985年以后数字均为个体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