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发展概况及沿革

第十三章 集体经济

第一节 发展概况及沿革


集体经济的出现是在1968年.当时农场改为生产建设兵团,部分随军家属和职工家属积
极要求参加工作,经团党委研究决定,划给土地30垧,成立了有80多人参加的四十九团团直家
属队。1968年后,各农业连队也先后成立了家属生产队或家属排,由连队拨给土地种菜或给连
队做临时工。
  1976年末兵团撤销,各家属队仍保持建制,为发展农场的集全经济奠定了基础。
  1978年,为了落实“抓纲治国”的决策,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中的半边天作用。场党委要求各党支部进一步把妇女组织起来走“五·七”道路,使“五·
七”队成为家属集体学习、劳动的组织,把家属由消费者变为生产者,有利于改变妇女的政治
地位,有利于广大妇女走彻底解放的道路。
  1979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场“五·七”队25
个,人数达800多人。各队都有老干部或老工人参于领导或当顾问。
  1981年6月,场成立集体经济、多种经营办公室(集经办)和工付业科合署办公。
  1982年3月26日,场下发了《关于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若干问题的规定》肯定了国营
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农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明确了集体经济和个
体经济的发展,对调整农场经济结构,广开生产门路,开展多种经营、繁荣市场安排子女就业
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规定了推行多种经营方式,开展包种、包养和集体营林及各项付业,扶
持饲养畜禽专业户,发展专业商店、服务、饮食、加工业等。文件下发后,场部地区即出现了
不少的养畜、养禽专业户和饮食加工专业户。
  7月,根据农总1981年42号文件和1982年3号文件的精神,为发展集体、个体经济。安置待
业青年,集经办和工付业科分开,单独办公。
  9月,集经办对全场的集体所有制单位进行了全面整顿,场直“五·七”队组建为二十六
队,正式纳入场的行政编制,成为场第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队。各队的“五·七”队相
继解散,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待业青年为主体成立了集体的农业队(排)25个,正式划
为生产队的编制,由生产队统一管理。此期间,全场共安置待业青年486人,除25个集体的农
业队(排)外,还有工程队1个,青年商店一处。在整顿中,还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管
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使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农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83年底,
全场已有轻工业、农业、基本建设、商业、饮食服务业,被服加工等30个集体企业,职工近
600人。个体经济356户,371人。
  1985年,农业队集体职工参于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场直集体经济由劳动服务公司经营,经
营项目有青年饭店、青年商店、面包加工、被服、建筑和种植业,安排待业青年65人。
  1987年,集体企业实行大包干承包。纸箱厂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1988年,劳动服务公司接管全场社会劳动保险业务。组建了九三局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尖山
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