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第三节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一、固定资产
农场的固定资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建场以来,国家通过基本建设投资,
为农场建造和购置的大最固定资产。使农场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劳动手段。并且通过固定
资产的继续建造和购置,使农场的技术装备程度在不断提高。固定资金是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
金,固定资金是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固定资产则是固定资金的实物形态。建场以来的固定资产
直接做为劳动手段已多次参加生产,固定资金则随着固定资产的不断磨损而逐渐减少,其减少的
部份转移到产品中去,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随着产品销售收入而逐步得到回收。直到固定资
产全部报废后才完成一次周转。农场固定资产的形成主要是靠基本建设完成转入,专用基金转入,
专项拨款转入和无偿调入等。固定资产减少,主要是清理报废。另一方面则是无偿调出。所提取
的折旧基金。只体现固定资金减少,固定资产质量降低,年初固定资金加上本年增加固定资金再
减去本年减少固定资金,就等于年末固定资金。固定资产原值是指形成固定资产最初的原始价值。
1958年,尖山农场独立时,有固定资金247.7 万元,其中包括本年基本建设转入15.4万元。
无偿调入242.2 万元。本年提取折旧减少7.9 万元。无偿调出2 万元。到1968年末,固定资金已
达469 万元,1976年末达1 143.3 万元,1989年末达2567.3万元。从1958年到1989年的31年中,
平均每年递增29.4%。
1958年尖山农场的固定资产原值为312.9 万元,1968年为696.3 万元,1976年为1 788.2 万
元,1989年为2623.8万元,31年中,平均每年递增28.4%。
1958年有各种拖拉机16台,其中轮式拖拉机7 台;联合收割机16台,其中自走式7 台;各种
农机具182 台(件);拖车10台;实有房屋建筑面积20 212平方米,其中:农业用房825 平方米,
畜牧业用房3 004 平方米,工业用房175 平方米,商业物资用房2 037 平方米,住宅14 539平方
米。
1968年有各种拖拉机61台。其中轮式12台;联合收割机49台,其中自走式12台;各农机具403
台(件);载重汽车10台、各种拖车23台。
1976年有各种拖拉机147 台,其中轮式42台;联合收割机71台,其中自走式19台;各种农机
具931 台(件);汽车36台,其中载重车32台,各种拖车69台;实有房屋面积207158平方米,其
中农业用房15 917平方米,畜牧用房22 847平方米,工业用房7 684 平方米,文教卫生用房5 694
平方米,住宅112 434 平方米,其中:集体宿舍17 621平方米。
1983年有各种拖拉机226 台,其中轮式102 台;联合收割机137 台;其中自走58台;各种农
机具1 001 台(件);汽车55台,其中载重汽车47台,各种拖车130 台;实有房屋面积为249 210
平方米。其中农业用房14 313平方米,牧业用房30 515平方米,工业用房10 059平方米。商业物
资用房15 714平方米,科研用房470 平方米。文教卫生用房13 761平方米。住宅119 510 平方米。
其它用房44 812平方米,其中办公室8 309 平方米,俱乐部5 104 平方米。职工食堂5 165 平方
米。职工私有住房405 平方米。
1985年,农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把部分固定资产转让给职工家庭农场
和职工个人。其中:拖拉机(含胶轮)212 台,联合收获机128 台,农机具900 台件,帐面净值
为3 061 308.79元,变价收入为3 563 860.00元。公用房屋28 687平方米,帐面净值为731 095.31
元,变价收入为307 602.60元。职工住房107 139 平方米,帐面净值1 844482.72 元变价收入为
1 277 138.70元。
农场规定:机械和民用房屋的转让款,每年用家庭农场的纯收益分配偿还,三年还齐;但不
准私自处理,机械的报废更新由农场批准。同时规定,职工家庭农场提出解除承包合同时,每亩
地要给农场留够40元生产发展基金,没有生产发展基金的,可用机械作价偿还。
转让的职工住房,为农场和职工个人共同所有,不准职工个人高价买卖。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形成了两个经营层次的共同管理。
1989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为2480.4万元年内增加173.1 万元,其中:专用基金购建83.9
万元,专用借款购建77.5万元,收回转让固定资产9.7 万元。年内减少29.7万元。
其中:无偿调出10.4万元,清理报废18.7万元。转售家庭农场0.6 万元,固定资产原值年末
数为2623.8万元。生产用1824.3万元,其中:房屋595.4 万元,拖拉机221.9 万元。非生产用733.9
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2 086.4 万元。计提折旧537.4 万元。
  二、流动资金
资金是农场生产、再生产过程中一切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流动资金在生产活动中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职工工资和管理费等日常周转所需要的
资金。它参加一次周转,就把全部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国家拨给农场的流动资金,通常是以货
币形态,农场用一部分货币购买原材料,使货币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这种资金占用叫储备资金。
农场用一部分货币支付职工工资和其它生产费用,投人生产过程与材料消耗结合在一起,处于产
品状态,叫做生产资金。当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即生产出产品。这时资金的占用就表现为产成品状
态。当产成品销售后,产品形态的资金就转化为货币形态资金,就完成流动资金周转一次的循环
过程。
流动资金按管理方式可分为定额流动资金和非定额流动资金,农场定额流动资金包括储备资
金,生产资金和产品资金;非定额流动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和结算资金。一般为数不大、时间不长、
也不很稳定,因此一般不需要确定资金的定额,称为非定额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周转的快慢是考核流动资金利用情况的主要标志,周转天数少,资金周转就快,反
之就慢。1958年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93 天。1968年周转天数为209 天。1976年周转天数为
332 天;1984年周转天数为209 天,31年中,周转最快的为 1966 年151 天,最慢的为1969年389
天。
1985年为适应分散经营的需要,改革了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农场管理国拨流动资金和银行贷
款指标,农场形成的专用基金,专项拨款,家庭农场和企业形成的生产发展资金,基本建设资金
和收入的再分配。分散经营层次主要是管理核定指标内的生产资金和储备资金、积累的生产发展
资金,销售收入和生产支出、收益分配资金。
1987年,农场制定了资金管理细则。改变了资金供应办法。家庭农场的生产资金,定项限额
内计财中心核定贷款指标,可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各队成立信贷储蓄代办所。各放开经营企业
定额外资金,由农场和银行共同核定资金计划和最高占用额,直接向银行贷款,农场不再垫付资
金,事业单位的资金,年初一次核定拨款指标,工资和经费专项使用,每月决算一次,当月报帐。
允许农场的产品收人,先扣除税金,偿还银行贷款,上交农场的承包利费。
结算办法:各开户单位在场内采购物资和销售产品,使用带限额的转帐支票信汇,委邮结算。
从鉴发之日起三天内存人银行。不搞预付款,不准出借帐户。
到1989年末,全场有流动资金885.1 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全年平均占用924.5 万元。银行流
动资金借款最高占用额为716.9 万元。年平均占用额为389.2 万元。
   历年固定资金增减变动表 单位:千元


   历年固定资金增减变动表 单位:千元


   历年固定资金增减变动表 单位:千元


   历年流动资金占用及周转情况表 单位:千元


   历年流动资金占用及周转情况表 单位:千元


   历年流动资金占用及周转情况表 单位: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