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金融邮电第一节 银行 一、机构沿革
1958年农场独立核算后,场内无银行机构,职工存、取款由九三银行的两名外勤流动储蓄
员承担。
1964年,为了方便农场职工存、取款和为国家筹集资金,嫩江县人民银行九三办事处在尖
山农场设立了储蓄所,业务人员3人;由九三办事处管理和领导,政治、生活供应由农场负责。
1969年6月,黑龙江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九三农垦局组建为兵团五师。根据兵团特点,黑
龙江省人民银行将九三农行办事处组建为中国人民银行兵团五师支行。行政隶属及业务划归省
人民银行条条管理,政治上、生活上归五师党委块块领导。实行了条块结合的双层领导,后以
同样的隶属关系,各团相继成立了银行办事处。1970年2月,四十九团办事处正式建立,二级
省辖联行,行政隶属五师支行和四十九团党委双层领导。
1973年6月,国家为了强化银行的职能作用,恢复银行调解资金的独立性,五师支行划归
嫩江县人民银行管理,恢复了九三办事处体制,四十九团办事处也相应改称为中国人民银行嫩
江县支行尖山营业所。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专业银行,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农场银行机构划归农行系统,
尖山营业所又改为中国农业银行嫩江县支行尖山营业所,隶属嫩江县农行。
1988年,经国家人民银行批准按经济区域设置机构,省总行在佳木斯成产立了农场专业中
心支行。黑河地区农行于同年7月1日在九三组建了九三农垦专业支行。尖山营业所也随之改为
中国农业银行九三支行尖山办事处,行政业务隶属九三支行,党团生活、生活福利由农场负责。
二、银行业务概况
1.信贷资金占用及结算
1970年以前,尖山农场在九三银行开户,贷款、结算由九三银行办事处或五师支行办理,
1970年2月,四十九团办事处成立后,为二级省辖联行,开办省内汇款,结算的联行业务,农
场每年只向银行临时性贷款,用于生产急需和商业进货。后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和投入的增加,
贷款额逐年升高,到1980年基本能保证年末全部还清。1981年农业遭受涝灾,农场年末占
用生产费和设备贷款额为539.6万元。
1985年农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划小核算单位,银行为改革后组建的13个专业性服务公司、
场直工副业单位、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在银行开设了结算帐户,业务增加三分之二。
1987年春,银行和场计财科,学习锦河农场经验,家庭农场生产资金直接由银行借款。农
场生产队建立信贷储蓄代办所,生产队会计任信贷储蓄代办员。家庭农场通过代办所直接向银
行贷款。指标由银行和计财科共同核定,结算一律使用银行转帐支票,取消了借据结算户。执
行国家银行结算制度,把银行机制引入了企业经营。结算户达 300余个,年平均及业务量250
余笔,现金日收付量20余万元,成为九三支行所属基层办事处业务量最大的办事处。
1988年,农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兴建了乳品厂和黑加仑浓缩果汁厂,建设中学楼、全质
楼等基建投资规模近千万元,基建与生产资金矛盾,银行发挥了监督和融通资金的作用,与省、
地、县行联系、及时协调。争取到设备贷款350万元,外借资金310万元,保证了基建项目没
有挪用生产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为此,尖山办事处受到了上级银行的表扬。
2.职工储蓄发展概况
1964年在农场设立储蓄所,1970年建立四十九团办事处以后,各生产队逐步建了储蓄网点,
会计或出纳担任代办员,到1974年末,储蓄额达28万元。1980年储蓄额突破百万。1985年后,
由于农场经济体制改革,兴办家庭农场让利于民和发展庭院经济,职工收入大幅度增长,到
1989年末,职工储蓄额突破千万大关,九三农行授予:“职工储蓄超千万办理处“奖放一面,
黑龙江农垦银行授予尖山办事处:“金融先进单位”。
尖山农场历年贷款占用情况表 单位:千元
尖山农场职工储蓄历年发展情况表 单位:千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