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共青团 一、机构沿革与组织发展
1956年以前,生产队设团支部,隶属九三荣军农场团委领导。1957年成立青年团九三荣军
农场三分场总支委员会,尉秀山任总支书记。下设6个团支部,到1959年底全场有团员168名共
10个团支部。
1962年共青团三分场总支委员会改为共青团尖111农场委员会,尉秀山任团委书记。
1969年组建兵团后,政治处主任赵学芳兼任团委书记,设专职干事1人,各支部由副政治
指导员任团支部书记。
1975年3月召开共青团四十九团首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29名委员组成的四十九团工作
委员会(简称团工委)张清志任团工委书记。全场团员1 435名,42个团支部。
1977年恢复农场体制后,改称共青团尖山农场委员会。
1978年,在第二届团代会上,王洪云被选为团委书记,杨太为副书记。全场4 950名青年
中,团员为1 003名,下设43个团支部。当年发展团员186名。有27名团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
1987年在第四届团代会上,刘虎山被选为团委副书记。团委下设2个团总支,43个团支部,
团员总数为1 640名。
二、团的工作概述
1956年团省委向全省青年发出号召:“青年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开垦荒地
去!在那里成家立业吧!”、“青年们!用我们的劳动,把荒地变成祖国的粮仓!”当年省内呼兰、
望奎、兰西等县一批青年学生和青年农民进场。1956~1957年两批山东移民,为农场增加了
大批青年,团组织在青年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安心农场工作热爱农场的教育,
组织青年劳动竞赛、搞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组织各项文体活动,学唱六首革命歌曲和跳集
体舞,并在青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活动。提倡谦虚和蔼、文明大方;提倡尊敬别人,文明称呼;
提倡处处关心体贴群众,去掉冷淡,缺乏感情的作风;提倡忠诚老实,互相信任的品质;提倡
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别人劳动的品质;提倡尊重老人,奉养老人和睦家庭互敬互爱,提倡讲究
卫生,去掉肮脏的坏习气。1958~ 1959年,在整党整风和大跃进中,对团员和青年进行兴无
灭资教育。团总支组织各团支部建立青年尖兵队,发展机械化自愿队,建立“双反”青年纠察
队,开展了绿化农场,美化环境的植树造林活动和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一人一建议,十人一
创造的技术革新活动。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后,团委带领全场团员、青年开展
了“学雷锋。争五好”活动。各支部组织青年突击队开展义务劳动,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
的事迹层出不穷,并在“五四”青年节造青年林38亩。
1969年组建四十九团后,由于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场,壮大了团的队伍,创“四好”支部
和“五好”团员活动十分活跃,广大团员、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扎根边疆干革命,积极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
1975年四十八团和四十九团合并。合场青年达4 359人,团员1 435人。同年9月17~24日,
召开了全场第一次先进青年代表大会,山席代表254人,党委授予刘德江、邓杰、王丽杰、
高迎登、王淑芹“先进青年”光荣称号。
1976~1978年团委在团员和青年中,开展了“四学、四查、四做”(学雷锋同志爱憎分明
的立场,查自己在斗争中的表现,做批判“四人帮”的闯将;学习雷锋同志言行一致的革命精
神,查自己思想革命化的差距,做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标兵;学习雷锋同志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
精神,查自己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反映,做不图名利助人为乐的战士;学习雷锋同志奋不
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查自己的觉悟程度,做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新农民)活动。全场成立了5
3个新长征突击队,业余植树6 800株、积肥350吨、拣废铁758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进行了思想、前途
和向“四人帮”讨还青春,让自己青春的每十分钟都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的大讨论;学习宣
传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举办团干班,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和帮教后
进青年活动;开展“一争、三创、四长”和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团结教育青年争当四化的排头
兵。
1985~1989年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团委根据家庭分散经营的特点,积极开展团的活动,
教育青年勤劳致富,守法经营。开展了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建设精神文明活动。并通过整
团和民主评议团员,加强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三、主要活动
1956~1962年,团组织教育青年积极参加各种政治运动,争当运动的促进派,并带领青年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搞技术革新,为农场的巩固、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63~1967年,团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学王杰、学焦裕禄活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教育,
全场青年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究,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1968~1976年,在团员和青年中以金训华、冯百兴等为榜样,进行了屯垦戍边,扎根边疆
的教育,组织团员和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涌现了一批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1977年恢复农场体制后,遵照党中央提出的“要在整党整风中把共青团组织整顿好、建设
好”的指示,进行了整团工作。10月末,召开了全场首届青年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大会,
表彰了各行业中涌现小的先进青年典型和先进集体。
1979年,团委开展了“新长征突击手”和“突击队”活动,全年共搞大型突击活动412项,
种植经济作物149亩,拣粮13,710斤,团委被管局党委授予“先进团委”称号。
1980年各团支部开展了“一争、三创、四长”活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各支部做到
“八有六上墙”,“五四”青年节团委开展了“向党的十二大献礼”活动,种活动田150多亩,
植树13.1万株,各支部组织团员成立“帮教后进青年小组”,使98名后进青年有明显转变,
其中:47人被评为队级先进个人,19人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13人光荣加入共青团。修造厂
团支部被评为黑河地区新长征突击队。
1981年,在团员和青年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争当最佳文明青年和在少先队员中开展
争做“红花少年”活动,组织了“创先进团支部”的百分竞赛。年底评出了10个先进团支部,
4个突击队,13名先进团干部,25名优秀团员,57名青年突击手,32名最佳青年,185名红花少
年。有7人被树为标兵。团委被九三管局评为“创办青少年之家”先进单位,被九三局党委、
黑河地委评为“学雷锋、树新风”文明活动先进单位。
1982年,在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全场团组织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包产小组、
为您服务小组”72个,开展大型公益活动573次,清除垃圾1 320吨。12 300人次参加活动,做
好事1 967件,业余植树97 635株,修造厂团支部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团支部,团委被评为农
场、管局先进单位,被总局党委树为“青年工作标兵单位”。团委副书记杨太出席了共青团黑
龙江省第七次代表大会。
1983~1984年,在团员和青年中开展了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建设精神文明的五项有益活
动,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免疫力、鉴赏力、识别力和抵抗力。在开展“我与张海迪比青春”大
讨论中,6 793人次观看了影片《张海迪事迹报告会》,写出心得3 627份。召开读书经验交流
会253次,读书演讲会和“金锁”智力竞赛35次,直接参加者13 200人次.还开展了“七手、
一组、一范”活动(春耕能手、播种能手、机耕能手、灭草能手、收割能手、拣粮能手、革新
能手;先进车组;支前模范),评出“七手134名,先进车组6个,支前模范18人。团委被评为
场、局先进单位,农场总局的“先进集体”。
9月,在“采种支甘”活动中,全场51个团支部4 000余人参加,当年采种2万余斤,发往
甘肃。这项活动继续了三年,支援了甘肃的林业建设。
1985年在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团委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讨新方法,写出了
《如何搞好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青年活动阵地建设》,《团的活动经费来源》等调查报
告,探索出了做好团的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开展了一场(青年家庭农场)、四户(青年专业户、
科技示范户、农机专业户、文化专业户)、十手(种植、养殖、管理、经营、科技、信息、绿
化、加工、运输、革新能手)科学致富“金牛奖”活动。团委青年干事刘虎山被评为九三局、
黑龙江省优秀团干部。
1986年,5月举办第五届团干班,61个基层支部书记参加学习。6月团委成立《百合花》诗
社,团委负责人刘虎山任理事。10月,根据党委部署,在整党中加强了团的组织建设,1132名
团员参加了整建工作,提高了团的战斗力。同年二队团支部书记盛玉凤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团
干部。
1987年元旦,团委举办了“迎新智力竞赛”。2月,举办了“迎新春联谊晚会”,41个团
支部的代表参加。4月,对基层团组织实行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文体活动、宣传教育的目标
考核。团的工作出现了“六有”(班子健全有力;有活动场所;有经费田;有骨干力量;有组
织生活制度)。5月,3 946人参加了支援大兴安岭灾区活动,捐款5 666元,衣物1 218件,发
出慰问信200余封。当年,团委副书记刘虎山出席了共青团黑龙江省第八届代表大会。
1988年3月,团委开展了“办好一件实事活动”。部分团支部进行小麦高产品种、甜菜纸
筒育苗、种植海蒜的试验。团委还组织了“小品”大赛、“OK”歌曲赛和现代舞比赛。团委被
九三局评为先进团委,副书记刘虎山获共青团中央“五四”奖章。
1989年3月,在二队、十队两个团支部开展了“民主评议团员”的试点。“五四”青年节,
团委组织了“演讲演唱会”。年底,职业高中团总支被总局评为先进单位,团委副书记刘虎
山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团干部。
四、历届团代会简介
共青团铁锋农场首届代表大会
1966年1月17至18日,在场部召开。参加会议代表66人,铁锋农场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兼团
委书记孙少宝做了题为《坚决把共青团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报告。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
11名团委委员,徐炳斗为书记。
共青团四十九团第一次代表大会
1975年3月21日至22日,在团部召开,参加会议代表235人,政治处副主任张清志做了工作
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团委委员29人,团委书记张清志,9名常务委员。
共青团尖山农场首届代大会
1978年7月19至20日,在场部召开。参加会议代表188人,场长齐维林致开幕词。王洪云做
了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团委委员29人,团委常委8人,王洪云为团委书记。会议通过了题为
《充分调动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迎接共青团十大的召开》的决议。团委副书记杨太致闭幕
词。专没了团委办公室,设专职副书记和干事各一名。
共青团尖山农场第二次代表大会
1983年7月9日至10日,在场文化宫举行,党委副书记吴海森致开幕词。团委副书记杨太做
了题为《带领全场青年英勇奋斗,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青春》的报告。会议选出团委委员
21名,常务委员8名。杨太为团委副书记.大会作出了“关于在青年中开展读书活动”的决议。
共青团尖山农场第四届代表大会
1987年3月27日,在场文化宫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37人,刘虎山作了题为《锐意改革,大
胆实践,为开创本场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选出了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0名,
常务委员9名,刘虎山为副书记。大会通过了《共青团尖山农场第四届委员会条例》和《关
于在青年中广泛开展思想——近期达标活动》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