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教育
第三节 幼儿教育
1964年本场场部建立了托儿所,入托儿童年平均20名,有保育员3人。
1973年11月,原四十八团团直创办了托儿所,赵学伟任所长,有保育员4人,自己动手修
缮房屋,平整运动场,修建栅栏,制作玩具。还办起了食堂,自己养猪种菜,改善幼儿伙食。
坚持为儿童上文化课,两周岁儿童能背50个数。3~5岁能背100个数,6~7岁儿童能写出60个
汉字,会背颂40首歌谣,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还开了音乐、美术课。
1975年末,四十八团和四十九团合并,四十八团托儿所变成四十九团第二托儿所。全团24
个农业连队建起了20个托儿所。有24个幼儿班,25个托儿班。入托儿童达960名,占应入托儿
童总数的90%以上。有专职保育员113名,专职保健医1名,兼职保健医21名。
1980年4月25日,场成立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儿童实行免费入托。同年场自筹资金17万
元,建成了1 000平米的场直托儿楼。设有寝室、教室、餐厅、活动室。室内地板、暖气,光
线充足,操场上设有滑梯、转盘等玩具。入托儿童达300余名。
1981~1983年期间,场又投资7万余元为场直一托、二托增添了各种玩具。
根据幼儿教育大纲,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幼儿早期教育。托儿所制定了半年一学期的教学
计划。将幼儿按年龄分成大、中、小班,各班都开设了六门课。任教的保育员都制定了教学计
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有时指定任课不同的保育员重点讲课,然后由大家讲评,分析优缺
点,使全所保育员共同提高。全场多数园所都采用了直观教学,形象教学。需要的图片、教具
全由保育员自己制作,场直二托1981年荣获省政府“优秀托儿所”光荣称号。场直一托1984年
被农场总局评为先进单位。
为了充实加强儿童保教队伍建设,对不适应托儿所工作的人进行调整。1980到1983年三
次在场直300多名女职工中经过文化考核,则优录取,选拔了40名思想好,具有初中文化,身
体健康,有一定专长和热爱幼儿工作的同志到托儿所工作。1980年还选派了二名高中毕业生到
齐齐哈尔师范学校幼师班进行专业代培。
为防止儿童传染病,场直一托建立了卫生隔离室,对有病尚未确诊的幼儿在观察室里边治
边观察,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场直一托、二托儿所坚持做到便后洗手,保育员在原来“五包
”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包洗幼儿床单枕巾、缝被褥,包理发、剪指甲、洗尿布等服务。
1985年,在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二托划归农建队,有保育员4人,场托儿所改为幼儿
园,分设幼儿部和托儿部,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并在保育员中推行了岗位责任制。幼儿
园每年坚持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和一次家长联欢会,征求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意见。
1988年,学习北京市幼儿园《托幼工作职业道德规范》,并按要求认真规范保育员的行为,
使幼儿园工作进入了全局的先进行列。
1989年底,场直幼儿园有保育员34人,幼儿部5个班,托儿部5个班,人托儿童为24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