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
1957年,毛主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及“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1958年建校时,党的教育方针在全场各校得到了全面的落实,教学秩序正常,教学质量逐
年提高,各校首先抓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阶级斗争教育。请“三老”讲“三史”活动,请老
贫农王德江、杜文奎讲家史,请老红军老高头讲抗日斗争史,请农场的老干部讲建场史。组织
学生访贫问苦,对他们进行忆苦思甜“不忘过去苦,牢记血泪仇”的阶级教育。
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劳动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参加劳动,学生每个学期要参加农
场半个月的农忙劳动,主要是麦收、夏锄。
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和家长共同担负教育学生的责任。
在教学方面,教师虽然都是任教不久,水平低,没经验,但这些教师能刻苦学习,互相帮
助,认真备课、讲课,晚上还要点着油灯,给学生辅导。学生们也能刻苦用功,学习成绩逐步
提高。
1961~1962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工作条例.教育实行了改革,纠正了1958年以来“左”
的思潮的影响,明确了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要以课本为中心,教学活动要以
教师为中心。这个时期学校的各项工作比较正规,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
1963~1965年,开展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学习解放军、争当五好学生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每周利用一节周会课时间,进行学生纪律讲评。
对学生进行了“七要七不要”的文明礼貌教育,即上课时,师生间要互相问好;下课时,
学生要说:“老师,再见”;离校时,学生也要说:“老师再见!”;当首长、教师或客人走
进教室时,学生要起立,问好;在校外,遇见老师、解放军或首长时,要敬礼。要问好;进教
室或办公室前,要先敲门。
1966~1967年全场所有学校实行停课闹革命。教育方针被批判,学校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
学生无人管理。1968年复课闹革命后,学制改为九年一贯制,教材反复变化,名义上是“复
课”了,可学生们实际上还在“闹”革命,由于前期大批判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批判了“
智育第一,白专道路,成名成家”,“分数挂帅,读书做官”。教师不敢再让学生们好好学习,
谁也不敢提好好学习,怕批判自己是“白专道路”。当时好学生标准是大批判敢上阵,劳动
时不怕累,不怕脏,至于学习好坏,则是无足轻重之事。文化课的内容全是按当时的要求编排
的,语文课大部分是毛主席著作、语录、两报一刊的社论文章,样板戏,还有一两篇鲁迅的文
章。一些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被看成是修正主义的大“毒草”。全部删除。语文课成了政治课,
根本不讲语文基础知识。数理化课,也硬塞进去大量的《语录》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
性、科学性。
批了“师道尊严”,教师再也不管学生了;批了“分数挂帅”、“五分加绵羊”教师再不
敢用考试、评分的办法了。即是考试,也是开卷,学生可以抄书、抄别人。这个时期的文化课
实际上被取消了。
1972年,邓小平第一次出来抓工作,抓了教育界的整顿。许多过去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逐
渐恢复建立起来,教学秩序也恢复了正常。教育部做出了很多有利于提高质量保证教学工作的
顺利进行的规定:(1)对学生的学习劳动和社会活动,要妥善安排,学生不要过多地参加劳动
和社会活动;(2)各级领导、各部门、各造反团体不要占用教室,已占用的要立即退出;(3)教
师要有充足时间备好课,教师队伍要保持称定性,不能随便调离做其它工作;(4)教育经费不
能一平二调,挪做它用。这些规定,对教学秩序的恢复,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大有好处,十分
正确的。
同年,根据广大青少年的要求,上级决定,取消“红小兵”组织建立了少先队组织,由班
主任兼任辅导员。这一年的暑期,全场进行了统一考试,互派监考,交换了试卷,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暑期,在水库办了120人的全场教师学习班。
1972~1976年,开始批林批孔,批儒评法,摘“开门办学”、“远学朝农”“近学东方红
中学”大办小农场、小林场,一中办起了专业班,机务班上修理厂学工、农基班学养猪、养鸡、
养蜂,还办起了制瓦厂。每年夏锄和秋收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教学质量出现“四差一多”,即
基础知识差、写作能力差、造词造句差、写字基本功差,错别字多。
粉碎“四人帮”以后,教学秩序逐渐走向正常,教育方针逐步得到了落实。一切合理的规
章制度,又恢复建立起来,又重新发布了“中小学工作条例”、“中小学生守则”、“班主任
工作职责”,重新建立了成绩考核制度,升学考试,升级考试制度。
1979年重新发布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重新审编了全国通用的各科教材,规定统一
的开课课目,授课节数,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制度。教育科和一校合并,制定了校规20条,在学
生中又认真贯彻了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科学、爱劳动教育。并在学生中开
展先进、创三好活动,每学期各校评选一次“三好学生”进行奖励.
高考制度的恢复,职工晋级、子女就业,录用教师,都要进行考试,择优录取。激发了广
大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
1980年开始,各校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一中还建立了“教师考勤制度一校务日记一
实验室管理制度”。1981年开始制订了学校工作计划、教研计划、月份工作计划,各学科教学
进展和班级工作计划。每月召开一次校务会议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1981年一中配合教学进行了一次教具作业展览,检查了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的教学结果。
一中的教具制作被局评为先进典型。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建设要一起抓。为学校教育
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981年一中掀起了“创六好”活动。党团、工会和学生会联合发出了“创六好”的倡议书,
全校教职员工的“创六好”计划上墙,教师们的干劲倍增。高二全体教师担负全校第一届高
中毕业生的任务,教师们不辞辛苦,起早贪黑给同学们刻印复习提纲,时常忙到深夜。参加初
考的44名学生,25名取得了统考资格。参加统考的学生有13名被中专录取,6名场送出代培。
1982年在全场学生中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持党的领导,要听党的话;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要消灭一切阶级敌人。开展了努力学
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学习唯物论,辩证法,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同年初,一中对师生进行了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教育,修改了教师的岗位责任制。组
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全校在期中召开了“整顿校风,严明校纪的奖惩大会”给期中
考试成绩优秀者奖励;对动刀伤人、偷宿舍学生钱和私自开车的学生,分别给予程度不同的处
分。
1989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通知,全场学校普遍加强了德育教育,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并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一小还开展
了向少年英雄赖宁学习活动。
自1979~1989年,场第一中学为九三局重点中学输送180名新生。
职业高中共为农场培养出各种建设人才5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