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职工业余文化教育

第六节 职工业余文化教育


1960年,全分场各队利用冬闲,办了形式不一的补习班,学课本,学生字。有些结合
本工种干啥学啥.没有明确的规定。多则坚持了3个月,少的几天。1961年后,由于农业生产
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生产、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全场普遍进行精减人员,职工业余教育
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64年2月26日,农垦部人事宣教局发出“恢复和发展国营农场职工业余教育”的通知。
根据这一精神,本场成立了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尉秀山,成员有工会、共青团、妇联、
生产:组等部门的负责人.
  由工会主抓这一工作。在工会的统一安排下,全场7个队办起了17个文化补习班,其中扫
盲班7个,小学班7个,初中班3个,共500人参加学习。
  课程设置:
  扫盲班:语文、算术。
  小学班:语文、算术。
  初中班:语文、数学、物理、农业。
  教材:以工农业教材为主,农业课的教材是自编的。
  脱盲标准:
  语文以识字1 000~1 200常用汉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会讲的标准。
  算术:千位以内的加减法,能掌握普遍的计算方法。
  场没了一名职工业余专职教员,22名兼职教员。学习时间:秋收结束后和春播前,每天利
用二小时业余时间上课。
  1965年冬,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深入发展,职工业校停办。
  1979年7月尖山农场工会恢复,同年11月15日转发了局工会“关于抓好职工业余教育的意见”
  1980年5月,二十五队办起了第一个职工业余初中文化补习班.有22人参加学习,每周3课
时,由本队会计兼任教员。学习语文、数学。补习班办了两个月,后因麦收忙而中断。
  1981年4~6月,全场有9个单位办起了文化、技术补习班。
  1981年10月,场成立职工教育办公室,配备一名副主任,一名文化教员。
  1981年12月31日,职教办对全场干部、工人的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进行全面普查。
  1982年2月2日,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决定”和总局党委“关于贯彻
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精神,根据本场实际情况,拟定了1982
~1985年职工教育工作规划。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决定》,进一步
推动本场职工教育工作的发展,根据财政部财企字(1981)22号文件和中华全国总工会(81)51号
文件及农总财字(81)266号文件精神。场下发了“关于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和开支范围的规定”。
对职工业余教育的经费来源,开支范围、项目和职工教育经费管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同年11月5日,场召开各单位支部书记会议,决定: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开办扫盲班、
小学班、初中班,由场职教办统一管理。11月16日职教办召开专职、兼职教师工作会议。研究
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发放了教具、教课书。
  11月19日,本场进行第一次青壮年职工初中文化补习毕业考试,18人取得毕业证。
  到11月30日。全场有29个单位办起了补习班66个,1 881人参加了学习,校舍面积1 880平
方米。
  1983年3月4~6日,职工教育办公室对全场业余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办
到2月底的有18个单位,坚持办的有5个单位,人数也逐渐减少。鉴于上述情况,场职教办召开
了各支部书记、学员、专职教师会议,对停课原因进行分析。
  同年12月20日,在局职教办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第二次职工初中文化毕业考试,365人
参加考试,168人取得初中补课毕业合格证。
  自1983年11月15日~1984年2月27日,全场第一批青工脱产学习班结束,107人毕业。
   1984~1989年成人干部培训情况


   工人文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工人文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干部文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干部文化基本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