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概况
第四章 卫生
第一节 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概况
本场1953年建立医务室,一间房子,两个人,设备简单,只能进行一般的打针、换药和
轻病号的处理。
1958年设立一个综合性诊室和一个小药房。
1959年,医务室改称为尖山农场卫生所。有医务人员8名。
1960年卫生所增加了处置室。
1963年实行了就诊患者挂号制度。
1963~1967年,先后有省中医学院毕业生1人和哈尔滨医专毕业生2人分来卫生所工作,增
加了技术力量。
1968年,组建兵团,卫生所改为卫生队,隶属于团后勤处,有卫生人员30余人。下属的14
个连队,都设有卫生员。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卫生队开设了住院处,有病床38张。
有简易手术室和化验室。
1969年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团投资建成了一栋“工”字形医院。1970年卫生队正
式搬入,卫生队由原来综合内科扩编为门诊、病房两大部分,分别没有内科、外科、妇科、五
官科、检验科、中医科、放射科、外科手术室,人员达60余人。
1975年末,四十八团、四十九团合并,两个卫生队合并1处,称为四十九团卫生所,队址
迁到原四十八团机关办公室。卫生队设门诊和住院部。住院部设床位60张。合并后加强了门诊
和辅诊科的建设。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中医院、检验科、放射科、五官科、牙科(具
有镶复能力)、中西医药局、药库及心电室等。
1976年3~6月,卫生队靠自己的力量,举办了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共28人。学习十五门
课程。又到门诊和病房工作实习三个月,达到了初级卫生人员的水平。
1978年后,城市知识青年大批返城,医院由128人减少到100人。
1983年场自筹资金122万元,建成了3 760平米的三层职工医院楼。设门诊和住院处两部分。
门诊共有52个房间。住院处共有56个房间。开设住院床位120张,新医院门诊和住院处设有
暖气、上下水道,室内厕所,洗污间、淋浴间。住院处病室内每个床头都安装有呼叫指示灯。
各科都安装了电话。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中医科(设有肛肠外科)、检
验科、放射线科、五官科、牙科、药剂科、心电室、超声室、供应室、注射室、换药室。
同年5月,为加强医疗、防疫和计划生育工作,卫生科和医院分开办公。1985年经济体制
改革后,场成立了卫生防疫中心。1986年职工医院被九三局评为文明医院。
1987年,农场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建国前和现场级领导药费报100%,1956年底以
前参加工作的报90%。其余职工报80%,家属仍实行50%报销制度。
1988年,为方便工作,又实行了科院合一的体制。
至1989年末,基层有31个卫生所,全场医护人员10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职称
的15人,初级职称的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