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中草药的采集加工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中草药的采集加工


1969~1976年在毛主席“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
号召下,动员群众采集中草药。如菌陈、元胡、苦参、白鲜皮、川山龙、独活、龙胆草、五
味子、黄柏、羊孔、马齿苋、土黄连、青蒿、苍术、稀签草、老鹳草、柴胡、细辛等数十种。
种植了少量中草药。如黄芪、党参、红花、大力子、蔓陀罗等。同时还开展卤碱疗法,用以治
疗胃溃疡、克山病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提倡“一根针、一把草”的群众运动,使中
西医结合工作普遍开展。
  1972年,又采购近百种中草药。在此之前,一名专职中医人员从事门诊工作。
  兵团时期,重视西医学习中医,此期间,西医学中医人员共计16人。同时有4人学习了针
炙,2人学习了快速针灸疗法等,所以针灸疗法开展的比较普遍。
  1977年后,先后有2名中医从事门诊临床工作。门诊内科医师结合病情开展针灸、推拿、
按摩等疗法。特别是推拿疗法在治疗婴幼儿腹泄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中草药品种由原来的百余种,增加到400多种。一般药方均能配齐。
  中医的医疗技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中医,对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肾炎、肾
盂炎、尿闭等疗效显著。门诊中医在运用中草药治疗慢性肝炎、肠梗阻、风湿性关节炎、气管
炎及妇科疾患效果明显。西学中的医务人员,也不断运用中医辩证施治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
节炎、急性胃炎、舌孔头炎、急性腰扭伤、缺乳症、神经性头痛、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遗
尿症、女性不育症、婴幼儿腹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偏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都收到了
明显的效果。
  此间,医院中医、中药有较大的发展,中草药利用率已达30%(以处方量计算)。在临床实
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已先后有学术总结材料九篇。韩旭谓医师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积累了很多
经验。在运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黄胆性肝炎、过敏性紫癜、
坐骨神经痛、手癣、渗出性皮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中医士谭静范,运用手术治疗肛肠科疾
病,配合中药治疗取得很大成绩。《止乙散加味止乙散》已在全国肛肠科会议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