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形 区划
第二节 地形 区划
本区地形主要可分为岗地、坡地、洼地和沟壑。岗洼之间高差一般达30~50米,坡地坡长
一般为800~1 500米,坡度通常为2~4度,少数陡坡达到10度以上,岗顶平坦开阔,纵横测算
均在数平方公里。因此,岗地和坡地多被开垦成农田,岗与岗之间的沟壑、洼地则成天然的泄
水道和聚水区。而位于九三垦区南端的哈拉海农场地处松嫩平原西北部。
按农业区的划分,依据各自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环境、水土资源、生产水平、结构
功能等状况,分为宽谷平岗农经牧区、波伏平岗农牧区、漫岗农牧副渔区和平原农牧渔区。
一、宽谷平岗农经牧区
本地区位于垦区南部,地处九三分局局直周围,讷谟尔河以北,嫩江右侧,北纬48°30′
~49°之间,包括红五月、荣军、大西江、鹤山、跃进、尖山等6 农场。海拔高度在200~250
米,面积为18.958万公顷,其中耕地88 767公顷,加局直耕地2 805 公顷,合计91 572公顷,
占全局耕地面积的44.44%,是农业耕地集中地区。地形特点是海拔低,现有耕地岗坡平缓,坡
长达1 000~2 000米,坡伏在1~3度之间,有利于机械作业;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排水
良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2℃之间,≥
10℃有效活动积温在2 200~2 600℃,年均降水量在450~500毫米,并集中在6、7、8 三个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66% 左右,无霜期110~120天,适宜麦豆、油菜、甜菜等作物生长。并建立了
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现有耕地形成生态防护网络,发挥了防风固土和调解农田小气候的
作用。牧地草原具有一定规模,面积21 976公顷,大西江草原面积最大达6 259 公顷,荣军农
场最少为1 865公顷,其余各农场在3 100~3 900公顷,有利于发展以“两牛” 为主的畜牧业。
该区6个农场水资源总量2.1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98亿立方米,地下水0.877亿立方米,
两种水资源现利用率均较低。
二、波伏平岗农牧区
本区位于垦区中部,地处科洛河两侧,北纬49°~49°45′之间,地形呈波状起伏,海拔
高度在240~463米。包括嫩北、嫩江、七星泡、山河(原乐山分场除外)4 个农场。本区总面积
230 30公顷,耕地面积88 910公顷,占全局耕地面积的43.14%。土地连片,土壤肥沃,地面坡
降较大,波状起伏明显,排水条件好,适宜粮豆及经济作物生长。天然次生林覆被大,加之人
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好,对发展农牧生产很有利。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 4个农场
水系发达,水资源总量37.2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5.984亿立方米,地下水1.248 亿立方米,
已修建东风水库、红旗水库、嫩江水库等8座水库,总库容量2 000万立方米,解决了部分农田
用水;区内牧地草原面积40 797公顷,占总面积的15.64%、水面4 883 公顷,其中可养鱼水面
1 729 公顷。是本区发展畜牧、渔业的物资基础。该区各种气候参数与宽谷平岗农经牧区(简
称一类区)基本一致,但多年平均气温低于-0.2℃~-0.3℃。日照时间较一类区多,最多达2 801
小时,无霜期较一类区少4~10天。主要农作物与经济作物均可成熟。 本区农田林网化水平高,
农田防护林、路边林、三绿防护林均达到总局确定的造林标准,保护了农田生态系统。
三、漫岗农牧副渔区第一章地形 地貌
本区位于垦区最北部,处于小兴安岭西南坡,地理坐标北纬49°45′~50°之间,包括建
边农场、山河农场原乐山分场,现有土地面积110 258 公顷,其中耕地占面积16 996公顷,占
全局耕地的8.25%。该区为小兴安岭余脉所构成的低山丘陵区,丘陵面积大, 漫岗平原面积小,
地形较为复杂,坡度在3°~20°之间,东部海拔高500~511 米,中部海拔250~300米。本区
地形特点其岗地、丘陵、河谷走向呈现多样性,自然资源占优势。位于嫩江中游北段东岸的建
边农场,内有八河五泡一座山,素有“嫩江东岸建边三景”之称。一曰江畔十四队依山傍水,
山青水秀,亚赛江南曲江之美;二曰固固河两岸双峰峡谷,峰峭峡窄,尤如长江三峡之景;三
曰马鞍山上密林郁蔽,一派北国林海特色。该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很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地下
矿藏丰富,资源潜力较大。区内有嫩江、泥鳅河、喜鹊河、沐河等10多条河流。全区水资源量
达31.6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563亿立方米,地下水123 万立方米,表明地表水丰富,地
下水贫缺。本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多年平均气温在-1℃,无霜期在90~95天。是麦豆等粮
食等农作物和亚麻等经济作物的主栽区之一。
四、平原农牧渔区
本地区是指哈拉海农场,处于松嫩平原的西北部,位于齐齐哈尔市以北40公里处,距九三
分局局直160余公里。该场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哈拉海军马场,2001年9月13日,该场移交农垦
总局九三分局管辖,同年10月11日成立黑龙江省哈拉海农场。本地区土地总面积29 473公顷,
耕地面积8 600公顷,林地面积526公顷,牧地草原12 334公顷。人口3 927 人。本地区地形特
点地势平坦,属亦牧亦农的平原区,牧地草原广阔,是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著名的哈拉海湿
地原始地貌完整,湿地核心区是国家水利部门划定的滞洪区,水面2 000 公顷,2001年九三分
局批准成立了哈拉海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属内陆寒温带湿地中的芦苇沼泽和草甸地类型,生
物多样性丰富。本地区是发展农牧渔业和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该区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
高平地适宜种植玉米、葵花、甜菜。玉米产量可达6 000~7 500公斤/公顷,葵花可达1 500~
2 250公斤/公顷。低洼地可发展优质水稻,每公顷可产4 500~6 000公斤,同时可发展苇场,
每公顷可产芦苇4 000~4 500公斤,北河水面很大,可发展名优特鱼类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