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九三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演变,是指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等四大作物为主体的种植
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变化。其受到全局农业生产条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生产资料供
给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业职工素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与影响。
一、小麦生产
(一)种植面积与比例变化趋势
1986年、1987年,全局小麦播种159.1万亩、142.6万亩,占当年粮豆面积的61.1%和56.6%。
1988~1992年,年均小麦播种面积130.9万亩,1993~1998年,年均播种面积115.3万亩,比前
5年平均下降11.9%,占当年粮豆面积的50.3%。 2000年以来,因市场影响,小麦种植面积大幅
度下降,2000~2002年小麦播种面积99.8万亩、83.2 万亩和39.0 万亩。各占当年粮豆面积的
40.9%、30.2%和14.5%。
(二)小麦总产量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小麦总产18.5万吨,到1997年小麦总产达35.8万吨,年递增6%,自1995~1998
年小麦面积虽然减少,但总产已稳定在30~36万吨的水平上。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下降,
到2002年小麦总产仅有9.1万吨。
(三)小麦亩产量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小麦平均亩产117公斤,到2002年亩产达234公斤,平均递增5%。1995~1998年
亩产都在250公斤以上,其中1997年亩产高达315.1公斤。
(四)小麦品质变化趋势
1986~1998年,九三局小麦种植品种的选择都是以高产为首要标准。
1999年以来,分局把提高小麦品质纳入生产日程,先后引进和繁育了优质强筋小麦,主要
品种有野猫、格来尼、龙麦26、龙麦29、龙麦30和龙辐麦12等。到2002年中强筋的优质专用小
麦品种已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80%以上。
(五)小麦生产总趋势
1986~2000年,九三局小麦生产走的是一条挖掘内涵、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总产,
提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即面积年均递减3%,亩产年均递增9%,总产年均递增6%,保持了小麦生
产水平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2000~2002年全局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减少,2002年减至39.1万亩,
亩产234公斤。
二、大豆生产
(一)种植面积与比例变化趋势
1986年分局大豆种植面积100.1万亩,占当年粮豆面积的38.4%, 到1998年播种大豆132.8
万亩,占当年粮豆面积48.9%,12年间,大豆种植面积年均递增2.4%。2001 年以来,主要受市
场价格杠杆的驱动,2001年、2002年,全局大豆种植面积分别达162.76万亩、196.28万亩,各
占当年粮豆面积的59.1%和62.9%,大豆播种面积达到顶峰。
(二)大豆产量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大豆总产仅11.1万吨,到2002年总产达31.5万吨,大豆总产年均递增7.5%。
(三)大豆亩产量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大豆亩产111公斤,到1992年亩产突破200公斤,实现209.5 公斤,1986~2002
年,大豆亩产年均递增5.9%。1986~1993年大豆平均亩产120.0 公斤,1994~2002年,大豆平
均亩产184.7公斤。
(四)大豆品质变化趋势
从开荒种植大豆到20世纪末,大豆品种的选择一直以产量、抗逆性为主要标准,到2002年
分局把发展脂肪含量在21%以上、蛋白质含量在38%以上的高油高产大豆作为大豆生产的重点,
应用的主要品种有:黑河19号、垦鉴豆25、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2002年分局并承担了农业
部高油高产大豆示范项目45万亩。高油高产大豆占大豆播种总面积的30%以上。
(五)大豆生产总趋势
1986~2002年期间,大豆生产特点是“三增加”,即种植面积1986~2000年年均递增24%,
2001年和2002年种植面积突破 160万亩。亩产量年均递增5.9%,总产量年均递增7.5%。这17年
是九三局大豆生产发展最快、产量提高幅度较大、生产效益最好的时期。
三、玉米生产 第一章种植业
(一)种植面积及比例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玉米仅种植1.4万亩,到1997年已发展到33.7万亩,11 年间增长了23倍,种
植比例由1986年的0.53%增加到1997年的12.7%,高产高值抗灾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使作物种
植结构趋于合理。1998年以后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减少,2001年仅种植2.4 万亩。2002年又回升
到7.3万亩。
(二)玉米总产量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玉米播种面积1.40万亩,总产仅0.15万吨,到1997 年播种面积33.79万亩,
总产已达15.33万吨,增长了102 倍,占当年粮豆总产的20.2%,成为当年粮豆总产创历史最高
纪录75.7万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玉米亩产量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玉米平均亩产仅101公斤,面积小、产量低。到1997年玉米亩产已达453.7公
斤,玉米亩产增长3.4倍。
(四)玉米生产总趋势
1986~1997年的11年里,玉米种植面积增长23倍,亩产增长3.4倍,总产增长102倍,促使
九三局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四方面的明显作用:一是作物抗灾能力增强;二是
使轮作趋于合理;三是促进粮豆总产提高;四是促进畜牧业发展。
四、甜菜生产
(一)种植面积及比例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种甜菜8.3万亩,到1997年达到10.2万亩,年均递增1.9%,种植比例维持在3~
4%左右。由于双山糖厂下马,1998年以后甜菜种植面积相应减少。
(二)甜菜总产量变化趋势
1986年时,全局甜菜总产仅4.9万吨,到1997年甜菜总产猛增到25.5万吨,11年里增长4.2
倍。从1995年开始,全局甜菜总产已稳定在20万吨左右。
(三)甜菜亩产量变化趋势
1986年全局甜菜平均亩产仅0.6吨,到1997年亩产高达2.49吨,11年里亩产增长3.2倍。以
后的年份里,亩产稳定在1.13~1.60吨。
(四)甜菜生产总趋势
1986~1998年,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13万亩,年均总产15万吨,确保了双山糖厂的原
料供应。
分局四大作物产量统计表
(1986-2002年)
表3-1 单位:亩 公斤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