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作物栽培规程及模式
第三节 主要作物栽培规程及模式
一、栽培技术规程
1997年初,分局农业处总结垦区作物栽培历史经验,提出了《小麦、大豆、玉米、甜菜栽
培技术规程》,对指导、推进垦区“两高一优”农业持续发展起到良好规范作用。2002年又形
成了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规程。
(一)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1、品种选用
选用中熟品种为主,中晚熟品种为辅,少量搭配早熟的质佳、高产、抗逆型品种,用于生
产。
营养品质侧重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湿面筋在30%以上,沉降值在45%以上。
种子精选加工后用价达二级良种标准,即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3.5%,色
泽气味正常的方准用于生产。
2、种子处理
精选后种子播前高标准药剂处理。一是用2%立克锈,药量为种量0.1%混拌;二是用2%粉锈
宁种衣拌种,药量为种量的1.5~2%。均有防根腐病、散黑穗病和刺激根部生长作用。
3、选茬与整地
种小麦地首选大豆茬,次用甜菜茬。秋耙14厘米以上,春耙8 厘米以上,使其达到“两平、
一深、一透、一碎”标准。
4、施肥
(1)有机培肥
前茬大豆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每年30%以上面积。
(2)合理施用化肥:
种肥为主,追肥为辅。种肥坚持播前深施。氮肥提倡秋深施,深度8~12厘米。
5、播种
小麦播种标准高低对产量形成影响极大。
(1)适期早播种
有秋深施肥基础的地,表土化冻5厘米可以播种。无秋深施肥地,土壤冻8厘米以上时,前
车深施肥,后车播种。常年,南部场在4月20日播完,北部场4月25日播完。
(2)控制播深
土壤水分正常条件下,镇压后3~4厘米,超过4厘米苗势弱,浅于3厘米不保苗。
(3)创造合理群体结构
小麦种植密度是人为调节群体结构的关键性措施,其他与品种、水、肥管理、栽培环境关
系密切。即品种特性不同、施肥水平不同、 管理水平不同、自然条件优劣(病、虫、草、旱涝、
高温、霜冻、冰雹等)都会影响小麦密度的合理性。
经过张崟70~80年代在红五月农场多年试验探索,提出了小麦亩产300~400公斤的合理群
体结构指标,以叶面积指数为标志:小麦拔节期为1.9~2.1,抽穗期3.3~4.7,开花期3.0~4.4,
乳熟期1.0~2.0,四期相加值在9.2~13.2的动态变幅内,实现小麦亩产指标的概率达80%以上。
6、精细管理
(1)3~4叶期压青苗
三压:地暄、地旱、苗旺压1~2遍。
五不压:地湿、地硬、土粘、坷垃大,苗弱等情况不压青苗。
(2)科学化除
采用配方化学除草技术,防除野燕叶草等。
(3)健身防病、除草
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健身促熟技术,防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叶枯性病和赤霉病。
7、适期抢收
(1)原则为割联结合,具体比例按当时天气条件灵活调整。
(2)割晒:蜡熟初期打道,蜡熟中期割晒掀高潮。
(3)拾禾:籽粒水分降到18%时抢拾禾。雨涝年凡能脱净便配合烘干抢收。
(4)联合:麦粒成熟度达到完熟状态时,开始联合抢收。
(二)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1、合理换茬
良好前作是小麦、玉米,坚决消灭大豆重茬种植。
2、耕作
(1)常年麦茬不整9月地,基础耕作以深松为主,松后耙耢达播种状态,在9月20日前完成。
(2)甜菜茬耙耢在10月20日前完成。
3、合理施肥
积肥深施,追肥叶喷。
4、选良种,提用价
种子精选后,纯度98%,净度97%,发芽率90%,水分13%。
5、种子处理
用大豆种衣剂拌种,药量为种量的1~1.5%。
6、适期早播种
(1)播期
0~5厘米土层地温,候平均稳定通过6℃以上开播。
(2)播深
压后播深4~5厘米。
7、精耕细管
(1)防病灭虫
重点防治菌核病、灰斑病;蚜虫、食心虫、草地螟等。
(2)人、机、药综合除草
标准为全生育期无底草、伴生草和超高大草。
(3)叶面追肥促熟
2~3片复叶期一次,8月初一次。
8、适期抢收
(1)人工割:在大豆黄熟后期进行。
(2)联合直收:在大豆完熟期开始,标准为全株豆粒归圆,中部节的荚中粒“响铃”。
(三)大豆平作行间覆膜栽培技术规程
1、整地
整地是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覆膜的效果,由于近
些年干旱严重,春季整地既不利于保墒,也保证不了整地质量,必须实行秋整地,达到播种状
态。整地标准为15~20厘米耕层一定要细碎疏松,表里一致,整平耙透、耙碎。坷垃多覆膜质
量不好,地下水上移受阻,膜内杂草多、烤不死;地不平,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
2、品种
实践证明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对大豆熟期影响不大,促早熟效果不明显,种植大豆不能因覆
膜而选择熟期过晚或越区的品种。以选择当地的主栽品种为宜。
3、种子处理与密度
种子播前全部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包衣,用量为种子量的1.5%。种植密度32~34万/公顷。
4、施肥
大豆覆膜后,生长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前期生长块,营养生长旺盛,肥料消耗多。为了防
止后期脱肥,大豆施肥量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要增加长效缓释肥, 大豆亩施肥量14~16斤/亩,
N∶P∶K=1∶1.4∶0.6,最好加入1/3的腐植酸肥。
5、播期
大豆覆膜后,出苗时间缩短,要根据本地终霜期确定播期,既要避免受到冻害,又要充分
利用好自然条件,一般以4月25日~5月5日为宜。
6、播种机械
采用大西江农场自行设计制造的4膜8苗带或5膜10 苗带大型播种覆膜机,一次性完成播种、
施肥、覆膜、镇压作业。
7、播种覆膜质量
(1)直线度千米不差±10厘米。
(2)播深一致,压后4.5~5.5厘米,种子 距膜边2~3厘米。
(3)施肥深浅一致,在膜内种侧下8~10厘米,距膜边7~8厘米。
(4)行距:65厘米(膜宽)+50厘米(苗带宽)。
(5)往复结合线偏差不超±5厘米。
(6)地膜与地面贴紧,压实,膜内平整,采光面宽45~55厘米。
8、夏管
(1)除草
①化学除草,播后苗前,苗带施药,药量为正常量的60%。
90%的禾耐斯1.6升+48%广灭灵0.7升+赛克津320克/公顷;90%的禾耐斯1.9升+速收150克/
公顷。
②苗期耘锄一遍、中耕、灭草、上土。
(2)叶面喷肥3次
第一次:分枝叶面追尿素5公斤/公顷。
第二次:花期叶喷惠满丰1.5公斤/公顷。
第三次:结荚期初期,结合防食心虫,叶喷磷酸二氢钾3公斤+功夫乳油0.25升+米醋1.5公
斤/公顷。
9、起膜
在大豆封垄时,7 月中下旬开始起膜。避免雨季膜内土壤含水量过大,减轻大豆根腐病的
发生,保证大豆正常生长。
10、收获
大豆籽粒含水量降到 16%以下时,联合直收。
(四)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1、轮作
良好前作是小麦茬。
2、耕作
麦茬松、耙达播种状态后秋起垄。
3、合理施肥
(1)秋施农肥每亩2吨以上。
(2)种肥深施,追肥根内根外结合。
4、精选良种
覆膜田用龙单8号,直播田用孚尔拉。
5、种子处理
一要试芽、晒种,二是搞好药剂处理,种衣剂拌种,药量为种量的1.5~2.0%。
6、适期播种
(1)播期
0~5厘米土层地温稳定通过7℃开播。
(2)密植
每公顷保苗8~12万株。
(3)播深
墒情好时3~4厘米,墒情差时4~5厘米。
7、精细田管
(1)3~4叶期定苗、补苗。
(2)苗后中耕深松1遍,6~8叶期中耕2遍;封垄前中耕3遍。
(3)化除
公顷单用都尔3.0~3.5升,或都尔加阔叶散混施。苗后可用4%玉农乐每公顷1.5升叶喷。
(4)防虫
重点是防治玉米螟、粘虫。
8、收获
(1)人工割:先下棒后割,也可先割再下棒。
(2)一部分秸秆粉碎还田。
(五)甜菜纸筒移栽技术规程
1、物资准备
(1)备足符合标准的纸筒
每亩地4册,每册1 400穴。
(2)备好床土
每亩240公斤。床土要求6年以上未种过甜菜,前作小麦没施过绿黄隆,大前作大豆没施过
普施特、豆磺隆,土壤含水量≤25%,PH值>6。
(3)每亩施用5公斤低氮有机肥。
(4)备好铁筛(6~8 毫米)、喷壶、喷雾器、墩土机、刮土板、镊子、温度计、消毒剂、草
苫子等。
2、扣棚
(1)每亩甜菜需扣棚2.8平方米,其中净用地2.4平方米。
(2)3月中旬扣棚,场地选在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土地上,棚内做高床15厘米。
3、育壮苗
(1)4月5~10日播种后,覆药土层。
(2)每册用30℃净水10公斤浇透,移栽前一天,每册再浇10公斤水。
(3)温度管理
播后至出苗前:棚内温度,白天28℃~30℃,夜间10℃,出苗至两片叶子展开:白天25℃,
夜间5℃;移栽前一周,白天15℃~20℃,夜间0℃~5℃。
(4)防病
发生立枯病时,喷2 000倍液敌克松或1 000倍液立枯灵,每册用药液1.5公斤。
(5)补肥:
栽前5天,喷0.05%尿素液每册1.5公斤。
4、移栽
(1)选已秋起垄夹肥地移栽甜菜。
(2)施肥:
亩施纯肥20~30公斤。N∶P∶K为1∶0.9∶1
(3)常年5月10~15日移栽完。
5、田间管理同直播甜菜
二、四大作物高产栽培模式
(一)小麦大面积亩产300公斤以上水平栽培模式
总体概括为,平作条播四高模式。
1、推广、更新抗逆、质佳、高产品种
具体操作应掌握以下几点:
(1)熟期类型应注意早、中晚搭配,以适应播种、收获期的旱、涝条件和机械力量调配。
(2)品种在常年栽培条件下具有亩产350公斤以上增产潜力,秆强有弹性、抗病、抗穗发芽、
口松紧度适宜不易自然落粒。
(3)品种营养品质要求,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湿面筋在30%以上,沉降值在45 毫升以上。
(4)种子用价达省定二级以上标准,播前用种衣剂拌种。
2、高产播期
含义是突出农时第一标准。理论上讲九三地区小麦高产播期在生物学播期之后。具体掌握
主要据播时土壤条件、化冻深度来定。有深施肥基础的,早春表层土壤化冻5~6厘米时可以播
种,无秋深施肥基础的,在土壤化冻8~10厘米时一次耙透,前面施肥后面播种。
3、创造小麦高产群体
具体指标,见前面《小麦栽培技术规程》中第5条第(3)款。创造保合理群体,途径是通过
准确掌握品种特性,明确密度与水、肥管理技术,控制住病、虫、草危害等因素后去设计实施。
4、高标准作业
抓主要环节,第一是农时标准,第二是播前整地标准。小麦播种容易,整地难,当年效益
看上年和播前。小麦整地水平标准高低,几乎就决定了当年种植水平的高低。第三是收获标准,
农时掌握、收获方法是否与当时条件相适应,时间利用率高低、推进力度大小等对小麦产量品
质均有直接影响。
(二)玉米亩产400公斤以上栽培模式
其产量构成是:亩保穗4 000~5 300穗,穗粒在650~750个,百粒重32~36克。
达到以上产量性状构成的栽培模式为:“一早、两高、一促”。
1、“一早”
选用品种不能越区种植,即熟期要早。直播品种首推孚尔拉,覆膜品种首推龙单8号(优质
型)。
2、“两高”
一是确保种植高密度。直播孚尔拉公顷保苗8~12万;覆膜品种公顷保苗6~8万为宜。
二是高肥保证。亩施优质农肥不少于2吨,直播亩施纯肥不少于20 公斤,覆膜亩施纯肥不
少于25公斤。黑土地三要素比例以1.5∶1∶0.3为宜,黄砂土以2∶1∶0.5为宜。
3、“一促”
在九三地区,栽培应立足抗灾,以促为主,一促到底。务求霜前达正常成熟。
操作上,主要运用种衣剂拌种,早播,早松,早铲趟,防治病、虫、草,施足基肥、深施
种肥、叶面追肥,三肥接力,收获前站秆扒皮晒等。
(三)大豆亩产200公斤以上栽培模式
90年代以来,分局大豆主要推广的是大豆“三垄”栽培模式。具体操作掌握以下5点:
1、整地
表茬深松、耙耢达播态后秋施除草剂,起高垄,垄体深松,分层施肥,翌年垄上双条精量
点播。
2、播种
精选豆种,拌种衣剂。高产播期在其生物学播期之前,九三地区为4月25日~5月10日之间。
3、施肥
一是前作小麦秸秆还田,二是施足种肥,量要足,部位要深达10~15厘米,三要素配比合
理,施肥时期准、方法对头;三是重视叶面施肥,可与防病、灭虫结合进行。
4、防治病、虫、草
一是药、机、人结合灭草,确保大豆出苗后的50天内不受草害;二是防治大豆灰斑病、菌
核病,消灭大豆蓟马、蚜虫、食心虫。
5、加强田间管理
垄沟深松加两铲三趟,全程消灭伴生草和超高大草;人工防雹,抗旱、排涝,促进大豆霜
前成熟。
(四)甜菜亩产2.5吨栽培模式
主要推广“大双移”模式。即大垄、双行、纸筒育苗移栽。
1、秋起大垄
麦收后亩施2 吨有机肥后深松、耙、耢达播种状态,地势低洼或秋涝年份,秋整地时应结
合松、翻顺坡向打鼠洞,深60 厘米,间距1米。耙耢达播种状态后,秋起大垄,垄距据各场经
验、习惯和配套机具而定,垄高18~25厘米。
2、“四全四要“播种法
全良种,要“双高”;全移栽,要壮苗;全双行,要匀距;全浇水,要适宜。
3、“五治五及时”管理
一是治立枯病、褐斑病、跳甲、甘蓝夜盗虫、草地螟;
二是及时查田补栽,疏定苗,追肥,中耕,杜绝人畜损坏叶片。
4、“五随五好”起收
一是随起、随拣、随削、随埋、随交;二是起好、拣好、削好、送好、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