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机管理
第一节 农机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86年11月3日,秦学秋任农机处处长, 王春华任副处长,农机处内设农机安全监理站,
工作人员4人。
1987年11月3日秦学秋调局科研所,毕于文任农机处处长,工作人员4人。
1990年农机处处长毕于文,副处长王春华兼任农机监理站站长,工作人员4人。
1995年处长王春华兼监理站站长,副处长沈庆怀,工作人员5人。
1998年12月王春华调分局科技处, 王凤海任农机处处长,沈庆怀任副处长,工作人员3人。
2000年处长王凤海,副处长沈庆怀,工作人员3人。
2001年3月农机处改名为农机局,定编3人,局长王凤海,工作人员1人,缺编1人。
2002年农机局编制3人,局长王凤海,工作人员1人,缺编1人。
二、管理规范
(一)常规管理
从1986年起,管局农机处均在上年的10月份就形成了下年的农机工作思路,连续多年以管
局文件的形式下发《九三管局农机工作要点》、《农机管理标准化检查验收标准和评分办法》。
农机处在每年的年中和年末,严格按工作计划和管理规范对全局农机工作进行2 次检查评比。
认真总结农机工作的经验,表彰奖励农机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努力查找不足之处和薄弱
环节,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促使全局农机工作迈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之路。
自2001年以后,农机局以农机局文,年初下发本年度工作要点,年终印发工作总结。
(二)标准化管理
制定和实行加强农机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1989年是管局实施新一轮农机管理标准化的关
键之年,以管局文件印发了第一个全局农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农机管理的若干规定》。
该文件,针对当时农机工作中存在着的管理混乱,技术状态下降、机车三率不高、作业效率低
等问题,以解决少数领导干部和机务人员中存在的重使用、轻管理、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和防
止现有农业机械拼设备“一茬烂“的危险性,把加强农机管理作为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的紧迫
任务。并从健全农机管理系统,加强农机监理工作;调整稳定农机队伍,提高农机人员素质;
增加农机投入,提高技术状态;坚持科学态度,加强农机具维修和保养,保证机群完好率,抓
好农机修造网点管理,为农机维修搞好服务;认真搞好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农机具统一停放和管
理;油料管理;农机管理工作的八项目标;奖罚办法等11个方面,对全局农机管理工作作出了
明确详实的规定。
切实开展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1989年管局文件下达以来,自1989~1991年,全局连续三
年开展了全局性的农机标准化管理大比武活动,并单独召开农机战线表彰奖励大会,极大地激
发了全局农机战线、职工群众搞好农机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局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进入
了最具活力的发展时期。几年来,九三局农机管理工作得到总局领导的肯定。管局以召开农机
管理工作表彰大会为契机,提出把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由以“三库一场”建设和管理为重点转
向以田间标准化作业为重点,把农机具的静态检查验收转为动态检查验收的新举措。局农机处
认真贯彻管局提出的“两个转移”工作思路,在制定农机管理标准化验收时增加了农机田间标
准化的分值,并把麦豆作物的产量作为评分的一项重要内容。1995年3月12 日以来,管局制定
下发的《关于印发〈一九九五年农场农机标准化管理评比细则〉的通知》得到全面认真落实。
全局各农场、生产队切实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场和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生产队建设。通
过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农机技术状态与农机更新、新技术推广、田间标准化作业、农机科内建
设,农机监理工作等项基础工作,并制定机械化生产队农机标准化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管局文
件精神和管理规定,促使全局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农机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九三局在全面加强农机管理标准化的工作中,先后树立了山河和尖山农场2 个农机管理标
准化场的典型;并深入学习克山、二龙山、格球山、龙镇等农场农机管理标准化的经验;在全
面落实农机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2000年提出了“亮点工程”的构想,通过外学内创,搞好农
机管理四项基础建设。
由于九三局在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中取得和创造的新成果和新经验,1995年被总局评为农
机管理标准化先进局,2003年被总局农机局评为农机管理标准化先进分局。先后有山河、尖山、
大西江、鹤山4个农场评为部优农机设备管理先进单位。1996~2000 年九三农机处评为总局级
农机管理标准化先进组织单位。2000年以来,总局多种会议,省政府召开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会
议期间,韩长斌、刘成果、魏克佳、宋法棠、马淑洁、申立国等农业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
及外国专家到九三视察工作时,都到尖山、大西江等农场参观考察农业技术装备、管理标准化
水平及田间作业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并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