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队伍建设

第二节 队伍建设



   

  1986年以来,随着垦区农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局农机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逐步建设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素质精良、作风过硬的农机队伍。

  一、 农机队伍概况

  1986年,全局有农机管理干部238人,农机工人10 403人。

  1987年,全局农机管理场处级干部15人,正科级12人,副科级7 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49
人。其中: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21人,技术员22人。农机工人9 055人。

  1990年,专职机务场长9 人,专职机务队长205人,专职机务统计121人,兼职机务统计84
人,农具保管员、油料员、零件保管员等“三员”共509人,一线农机工人7 725人,其中新学
员645人。

  1995年农机管理干部58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10 人、工程师职称24人、初级24人。
专职机务队长187人,农机技术员117人,“三员”544人,一线农机工人7 850人。农机修造厂
人数为610人,车间生产工人508人。胶轮拖拉机驾驶员1 236人。

  2000年初,农机队伍总人数6 498人,其中管理干部 214人,其他管理人员554人,机务驾
驶员4 336人,其中:学员1 511人,农机修造厂人数277人,车间生产工人182人,胶轮车驾驶
员799人。

  二、专业素质建设

  1986~2002年的17年间,九三局通过“送、派、请、办”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农机队伍
专业素质建设。

  (一)送出去委托代培

  1990~1992年的3 年间,经齐维林局长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联系,由教育局主办,
送该校脱产学习。委托代培的农机人员共296人,均取得了农机专业中专学历。

  同期经管局农机处联系送“八一”农垦大学学习深造25人,送东北农学院学习深造11人,
送佳木斯工学院学习农机企业管理专业45人,还去北京,无锡等地学习深造10人。为九三局培
养了一批农机技术、农机管理专业人才。

  (二)派员出国考察,引进先进农机技术

  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九三局派员出国考察,了解国外农机化发展动态,考察先进机型和
新兴技术。

  1984年管局农机总工程师孙嘉龄和建边农场机务场长刘兴第去美国考察了4 450 拖拉机和
1 075H4型联合收获机,归国后,刘兴第在全局的农机学会上就此次赴美考察作了专题报告。

  1985年派出荣军农机科张志国去加拿大考察晒场机械化。在农机学会上介绍了国外晒场机
械化和粮食处理中心的技术装备。

  1989年5月5日至1990年5月24日, 派出农机处科长王凤海随农牧渔业部考察团去日本国考
察学习农业机械化、诊断技术和畜牧饲养自动化技术。回国后代表学习考察团向农牧渔业部呈
报了考察报告。

  1992年3月派出农机处处长王春华赴美国考察4450拖拉机。

  1997年12月8日~30日, 管局局长周春来、尖山农场机务场长金乃玉参加了总局组织的赴
美国考察团,此期间,参观了约翰迪尔公司、纽荷兰公司和大平原播种制造公司,并考察了2
个家庭农场,了解了美国农机发展动态。对免耕机具和7810大马力拖拉机性能和价格进行考察。

  1999年6月,由总局农机局组织, 九三分局组成项目机械学习考察团,农机局长王凤海为
团长,率领各场农机科长孙长锁、陈福贵、李葆华、徐仁昌、王俊海、杨志民、赵立新、于刚
等8 人,去英国巴西尔的纽荷兰拖拉机制造公司学习M160拖拉机结构原理、电器液压、保养维
修、故障分析诊断和使用操作规程等专业技术。

  2001年3月, 王凤海随总局农机局组团去美国考察畜牧机械化发展动态,并参观油兰有限
公司。

  (三)请进专家亲授技术理论

  1986年以来,九三局多次联合农学院校专家、教授来局进行农机理论与农机技术专题研讨,
培训了农机队伍,提高了人员素质。

  1986年聘请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教师马志远在机务队长培训班上讲授农机学基本知识。

  1986年5月,聘请东北农学院教授陈荣耀来局,在荣军农场举办的4450 拖拉机和1075H4收
获机构造原理、电器液压技术学习班上担任教员,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其中兄弟局参加
学习的15人。

  1999年11月,聘请东北农学院教授梁俊爽在机务队长培训班上讲授国外农机化发展动态,
使参训学员大开眼界。

  2000年3月,聘请东北农学院教授米佰林来局, 在分局举办的农机教员培训班上,运用电
化教学讲授了1075收获机的液压技术,培训农机教员23人,经过模拟讲课进行测试,培养和锻
炼教员的讲课能力。

  2001年3月,聘请东北农学院米佰林教授来局,在分局举办的M160 拖拉机液压教员培训班
上,专题讲授M160拖拉机液压技术,培训教员22人。

  2002年11月,聘请“八一”农垦大学教授王智敏在机务队长培训班上讲授保护性耕作和精
准农业技术,使参训人员认识到少耕免耕技术是农业发展有效途径,初步了解了精准农业的技
术装备。

  (四)举办常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从1986~2002年的17年间,分局农机局认真贯彻分局党委关于科技之冬和素质工程的要求,
每年都分层次的举办机务培训班。 共举办机务队长培训16 期,参训3 116 人次;组织农机工
人大比武3次,参加比武90 人次,前三名获重奖;对各类型拖拉机、收获机驾驶员进行了多次
考试发证,大胶轮拖拉机、链轨拖拉机、收获机驾驶员持证率达100%。17年中举办农机统计员、
农具场保管员、油料员、零件保管员培训班5期,受训713人次;农机教员培训班3 期、受训85
人次,为基层搞好农机队伍的培训提供了师资保证;各农场共培训农机工人78 122人次。

  (五)举办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997年农机处组织1075收获机液压、脱谷部分的专业班,培训1075收获机驾驶员143人。

  1997年7月,为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农机技术人员举办了基础理论辅导班, 课程有高等数学、
材料、理论力学和机械设备管理等。培训学员218人。

  同年9月,在尖山农场举办了高压油泵浮动调试法培训班,培训油泵工15人。

  1998年佳木斯联合收获机厂派教员,对1075收获机新机手进行了岗前培训,受训128人。

  1999年7月1日~7月5日,由佳木斯联合收获机厂工程技术人员,与农机处联合举办了1075
收获机手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89人。

  1999~2001年农机处组织了2次微机培训班,培训学员38人次;同时农机处派人带队2次去
总局参加农机监理内业和微机联网培训班,受训人员26人次。

  1999年3月29日~4月15日,总局农机局和分局农机局联合举办M160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
由总局农机局李景春主持,九三分局农机局王凤海、沈庆怀协办,外籍教员有英国的豪迈、艾
德华、乔治、阿拉斯太尔,希腊的约翰、爱尔兰的乔。计划出国的人员配到各班担任技术辅导
员,总局计委还请来4名翻译人员,共培训M160拖拉机驾驶员700人。全局参加培训人员由农机
局发给上岗证,九三农垦农机安全监理站对无证人员进行补考,合格者发给驾驶证。

  1999年4月,农机局举办了油料员培训班, 农机局科长赵胜雪为教员,讲授了油料的基本
知识,M160拖拉机用油的基本要求,培训203 人。嫩江农场还在冬训班上专门培训了农机维修
工人。

  1999年11月23日,举办第二期M160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去英国学习回国人员为教员,计
划培训240人,实际培训324人,在局成教中心分4 个教学班培训,各场农机科长带队并参加学
习。隋凤富局长到校视察,并召开了M160拖拉机驾驶员座谈会,对七星泡农场农机科注意解决
M160拖拉机工作量不足、加快淘汰陈旧设备和合理提高农机工人劳动收入的做法表示肯定。

  2000年11月,分局举办第三期M160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出国学习的人员任教员,培训学
员243人。

  2001年5~6月,纽荷兰公司负担驾驶员的食宿、旅差费、补助费,在哈尔滨举办了第四期
M160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九三分局分4批共有245人参加学习。

  2000年4月,举办航化作业培训班, 由鹤翔航空公司的技术人员讲了机场管理有关事宜,
大西江刘保华科长讲了航化作业的田间准备、人员组织和航化作业技术要求,有25人接受培训。

  由于九三局坚持不懈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农机管理干部和
农机技术人才。其中有众多优秀农机干部被提拔到局、场(处)等各级领导岗位。

  1、被上级的党委提拔重用任管局局长,副局长的8人:管局局长齐维林;管局副局长:赵
锡纯、孙嘉龄、肖云彤、齐惠忠、王炳元、刘炳东、姜洪恩等。

  2、任场处级正职干部的43 人:王富文、秦学秋、王春华、赵文福、王军友、王凤海、崔
文章、王宇忠、杜泽礼、李树田、李志、梁太福、吴亚儒、李志、王振久、于维德、肖长林、
陈学富、范英华、周军、王光盛、李国志、侯方武、丁晓枫、贾玉林、王长富、张光伟、牛志
强、刘万勤、王军、郭友、郭敏、高连印、金本德、吕君怀、宋树会、李树发、解庆义、于作
富、毕于文、王德敏、张玉坤、张庆志等。

  3、任场处级副职干部44 人:谭庆顺、仉风田、陆军、赵胜雪、陈义、张树清、李国军、
国俊义、熊广生、张景权、朱洪超、金乃玉、喻干先、张志国、刘国山、王荣生、于瑞书、辛
志敏、白法堂、张治国、魏传祥、谢庆仁、李炳仁、王守义、贾国胜、王俊海、吴克胜、范庆
山、孙克云、陈树德、于刚、程爱国、温先林、陈汉忠、刘兴第、沈庆怀、于庆、何绍彬、林
义、董礼兴、孙福、辛连吉、刘木芝、于国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