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田间作业标准化
第四节 田间作业标准化
多年来,九三局始终抓住田间标准化作业不放松,行之有效地采取召开现场会或研讨会、
树立高标准典型引路,并在实行中加强检查验收,搞好年终总结等措施,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和
奖励制度,做到了表扬宣传对的,通报批评差的,对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有力促进
了田间作业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开展。
一、现场会定标
1985年,管局在山河农场召开夏管现场会。学习和推广田间标准化作业的先进典型。当年
收成汇总、分析:北部4场与南部7场相比,大豆单产增加45斤,提高经济效益700余万元。
1986年管局下发《关于印发〈一九八六年农机工作重点〉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继续开展
以田间标准化作业为中心的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
1989年,按照管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机管理若干问题规定》,全局切实把田间作业标准
化纳入农机标准化目标管理之中。并按照第三条规定,对田间作业不符合标准化要求、出现作
业事故的单位,追究机务队长、驾驶员的责任。
1989年,为了提高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全局推广了山河农场的大豆双条播技术,亩增产
15~18%。
1990年,在尖山农场召开了小麦春播现场会,推广了尖山农场先播秋整地、山河农场运种
车不进地、尖山机群播小麦压后4厘米的要求和地头插旗、 双起落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全局小
麦播种的质量。
1991年4月,在嫩北农场召开了抗春旱整地现场会。
1992年麦收阶段,尖山农场开展三日优质高效机组竞赛活动。
1、标准
(1)割晒:牵引式1 200亩,前悬吊850亩
MF-8851 500亩,2016 1 500亩
(2)拾禾:E512 750亩,E5161 200亩,1065700亩
10751 000亩,E514900亩,东风400亩
2、竞赛结果
(1)达标机车台数及完成任务量
拾禾车49台达标,完成任务43 596.5亩,占53%
割晒车35台达标,完成任务39 908.7亩,占48.5%
(2)最高工作量与班数
割晒:802 3天最高工作量1 383.5亩,班效461.2亩;
前悬吊 3天最高工作量1 470亩,班效490亩;
自走式 5天最高工作量2 800亩,班效560亩。
拾禾:E512 6天最高工作量2 220亩,班效270亩;
E514 4天最高工作量1 317亩,班效329亩;
E514 4天最高工作量1 538亩,班效383.8亩;
E516 4天最高工作量1 809亩,班效452.3亩;
1065 6天最高工作量1 870亩,班效311.7亩;
1075 5天最高工作量1 938亩,班效387.6亩。
1992年10月8日,在跃进农场四秋工作现场会上, 齐惠忠副局长对农机工作提出了“两个
转移”的要求,一是农机具检查由静态向动态转移,二是农机管理标准化检查验收由以农具场
为重点向田间作业质量管理为重点转移。
1993年2月1日,管局提出了抓好田间标准化作业,向标准化要产量、要效益的口号。按照
管局要求,全局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坚持抓好计划、组织和协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机作业的
操作规程,切实加强作业质量检查和监督,推广应用新机具、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农机
化生产的科技含量,使田间作业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
1994年2月19日, 管局提出了把田间作业标准化当作农机标准化管理的中心环节和最根本
的目标认真抓好。全局从四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认真贯彻管局制定的农机田间作业规程,并
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这个标准体系;二是根据农机作业的时间性强,协作性密切,衔接性紧凑、
突出作用大的特点,坚持“六统一”的原则;三是继续强化农机作业的质量监督,执行单组自
检、生产队验收、农场抽查评比的三级验收制,并搞好各级质量检查记录;四是没经岗前培训
的人员不准上岗,不合格的机具不准参加作业,并严格执行优机、优质、优价政策。
二、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
1993年,为实现管局田间作业标准化的既定目标, 管局农机处根据《实现垦区100亿斤商
品粮的农业生产措施暂行规定》和有关资料制定九三管局《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
使全局田间标准化作业更加严格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产、优
质、高效农业的农艺要求,促进农机现代化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管局农机处制定的这个操作规程,是在全面系统总结垦区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立足全局农机田间作业的实践与发展,统一规范了耕地整地作业、播种作业、田间管
理、收获作业等4个部分的农艺要求和操作规程。
统一规范《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操作规程》,在全局农业生产上的贯彻实施,促使九三垦
区“二高一优”农业迈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1年拖拉机总工作量779.36万标准亩,收获机总工作量208.2 万亩。全局开始实施农机
作业成本逆控,完成保护性耕作279万亩。
三、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作业
1993年以来,全局在田间作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进和保证了
《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操作规程》的深入实施。1995年8月4日,在全局麦收工作会议上,周春
来局长所作的动员讲话中强调:“要高标准的检修和改装好农机具。不改装放铺台的割晒机不
准参加作业;放铺质量不好的要停机;E514、1075、1065等收获机必须安装茎秆粉碎器,不安
装的不准参加作业。认真抓好堵漏(包括收获机、运粮车、拖车等)。认真修好半链轨、扬场机、
摊晒机。要修好深松机、液压耙、点播机起垄部件等农机设备。”
1995年以来,管局切实加强对麦收的组织领导。各农场成立的以场长为首的麦收指挥部,
统一调动、协调人机力量,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实行吃饭、加油、保养、修理“四到田间”;
统一指挥麦收的机车车辆,搞好场际间、队际间的相互支援;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农时与标准
关系;二是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三是晒场和田间的关系,晒场服务于田
间。搞好五个结合:一是割晒与拾禾结合,克服“割晒制胜,一放到底”的做法,第一阶段先
放倒40%; 二是拾禾、联合与田间清理结合;三是田间清理与整地结合,当天清理,整地不过
夜;四是松、翻、耙结合,麦茬松耙面积80% 以上;五是整地与秋起垄结合,当秋起垄和秋喷
药发生矛盾时,先起部分空垄,以备来年苗带喷药。
1995年,荣军农场把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看作农机管理工作的核心,把田间标准化作业定
为农机科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对标准化作业抓得狠、抓得实、抓得细,抓出了产量和效益。
1996年8月,在嫩北农场麦收现场会上,场长高连印把麦收工作的要求概括为6句话,12个
字。即:一是“标准”,二是“抢收”,三是“衔接”,四是“统一”,五是“加强”,六是
“保证”。
1996年10月8日, 管局农机处为落实和完成管局下达的秋整地的任务,对全局秋整地工作
制定和下发了必须遵照《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规程》的规定和指标:
1、秋起垄:至少完成来年垄作作物面积的90%以上,争取完成100%;
2、喷药,最少完成来年播种面积的60%;
3、秋施肥,深施肥面积不低于来年小麦播种面积的60%;
4、大豆秋起垄夹肥面积要达70%以上;
5、时间:限定在10月20日前完成。
管局农机处负起组织检查验收的责任。并于10月中旬分组对各农场“四秋”工作进行检查
验收,并印发情况通报。
1996年,管局和管局党委提出了农机工作要向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标准化作业要质量、
要效益的奋斗目标,全局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
四、推广应用新机具 新技术
管局在实施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注重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
了全局农机化作业的科技含量。
1997年以来,全局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机具主要有:
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先播枕地、 快速分离、双线起落、二次复土等技术;应用的
机具有8350、450条播机、通用机、 大平原免耕播种机,全方位深松机、液压耙、茎秆还田机、
2016 割晒机、宽幅喷药机、大V型镇压器;生产指挥上,根据机械力量和气候条件,改变割晒
“一放到底”的做法,先放一定比例,看天定措施。
2、大豆高产攻关:推广、应用了三垄栽培技术, 秋起垄夹肥,翌年春垄上卡种;应用的
主要机具是1BJG-6A 精点机和2BQ-6、2BQ-8吸式点播机,挠性割台、苗带喷药机、气吸式精点
机加口肥的攻装等机械设备。
3、玉米栽培:推广了大双覆播种器, 人工点播和机械覆膜点种等技术;推广使用玉米收
获机。
4、动力机械:应用了4450、1002、7800、7810、M160收获机、拖拉机;应用了E512、E514、
E516、1065、1075精准农业配套机具。
1999年8月分局在鹤山农场召开了麦茬整地现场会, 与会者观看了鹤山九队小麦原茬起垄,
鹤山六队引进的保定农机厂生产的松翻两用型和深圳产3.5 重耙等作业的现场,对全局耕作改
制、少耕法的推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会议着重解决了如何整地达标,即“一季管两年”的
关键性问题,促进全局迅速掀起麦茬整地高潮。
2001~2002年引进了大豆平窄密机具,进行了大豆45公分平播技术的推广,达到提高大豆
单产的目的。
2002年把农用飞机正式纳入农机管理的范畴,农业航空作业也纳入到农业标准化的检查内
容,分局应用高科技手段防病治虫、喷药、喷肥,提高了作物产量。
同期,研制和推广了大豆覆膜机和起膜机,2002年大豆覆膜突破30万亩,使大豆单产登上
400斤的台阶,创历史新高。
五、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九三局在实行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操作规程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激励机制。局场队各级
均相继制定和实行了《田间作业质量奖罚规定》。1998年以前,嫩江农场场长张培滋任职期间,
按照分局关于建立激励、制约机制的指示,对农业、农机的2 个副场长实行分管工作质量考核,
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并把最高奖金定为场长的90%。
1996年8月,管局在嫩江农场召开了小麦割晒现场会,为了保证作业质量该场制定了6项奖
罚标准:
1、8月20日前完成麦收,各项工作不脱节的,奖励生产队1 500元,未完成的罚2 000元,
再拖后一天加罚100元;
2、9月1日完成麦茬整地,达到播种状态的,奖励生产队1 000元,未完成的罚1 000元;
3、9月25日完成100%的秋起垄,秋洒药的,奖励生产队1 000元;
4、发现质量事故随时罚款;
5、种子发芽率90%的奖励;
6、秋起垄没达标准的,按成本金额赔偿。
1997年8月20日,嫩北农场在麦收工作总结大会上, 对评为前三名的生产队奖励1 500 元,
对评为后三名的生产队罚款1 000 元,当场兑现奖金或罚款。对加强农场田间作业标准化质量
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1997年7月2~3日, 分局组成由农机处沈庆怀和农业处张崟分别为组长的检查组,对全局
农机作业质量和农艺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评分结果是:鹤山农场97.12,跃进
农场97,七星泡96.27,大西江97.5,嫩江农场94.8, 尖山农场97.45,山河农场99.48,荣军
农场97.75,嫩北农场97,红五月94.55,建边农场94.6; 总平均分为96.68。标志着全局田间
标准化作业水平和质量,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