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机统计与成本核算 一、农机统计业务培训
1983年3月,管局农机处在七星泡农场办事处举办了第一期农机统计培训班, 参加人员有
农机科内业工作人员,2个标准化队的机务统计共33人,培训时间3天。
1991年在管局农机处组织举办了第二期农机统计培训班,由各场农机科内业人员带队,各
生产队统计参加,共培训172 人。培训内容有:机务统计,成本核算,农机监理,计划与定额
管理。在结业式上奖励了考试成绩98分以上的前10名学员。
1992年管局举办了第三期农机统计员培训班,农机主管部门对1991年农机统计工作的经验
教训进行了全面总结,对1992年农机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嫩江、山河、荣军等3 个农场
介绍经验。
2001年2月分局举办了第四期农机统计培训班, 参加培训的有规模效益队和有机械兼营队
的机务统计共143 人,学习内容:定额管理和单车核算,农机计划管理与成本逆控。培训内容
适应了农机统计新任务的要求。
在1991年、2001年和2002年这三期机务队长培训班上,由沈庆怀讲了成本逆控和单机核算,
促进了基层生产队农机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历次培训班,明确了农机统计工作的职能和任务,从1989年开始建立了全局农机统计
工作目标管理机制,纳入农场农机管理标准化考评实施方案,有效地推动了农机统计工作规范
化和标准化。
二、农机统计技术标准 岗位职责
从1991~2000年管(分)局农机管理部门积累了比较完整的农机统计数据体系,为制定今后
农机作业定额和收费标准提供了依据。
(一)单机核算标准
1991年以来,全局统一了单机核算的标准
1、毛收入=收费标准×工作量(亩),经营收入=毛收入-直接成本,纯收入=经营收入-间接
成本。
2、成本构成:(1)主副油料费;(2) 修理费,收割机包括集中修理费和零修费,拖拉机的
零修费包括机车零修费和农具零修费;(3) 折旧费或转让金;(4)技术状态保证金;(5)人员工
资;(6)其他费用,含农机监理规费、农具看管费、农机风险金、工商管理费。
3、收费标准=亩成本(标准亩成本)×(1+12%)
拖拉机按作业亩收费=标准亩成本×(1+12%)×折合系数。
(二)农机统计岗位职责
几年来,全局不断加强农机统计员队伍建设,发挥了农机统计在农机成本效益管理中核算
考评、监查作用。在历年建立和实行农机统计员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至1997年全局健全完善
了农机统计员岗位职责,并开始实行目标管理,保证了农机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拖拉机完成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
(1991~2000年)
表3-6
联合收获机完成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
(1991~2000年)
表3-7
三、农机统计经济活动分析
1991年以来,九三局坚持开展农机统计经济活动分析,注重从农机工作基本情况、农机配
套水平、农机作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农机作业指标与前1年或2年的对比分析、农机作业出现
的新情况及其原因、建议、对策与措施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详实的分析研讨,对全局强化农
机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施“农机要先行”的工作目
标,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现仅以分局农机处《2000年农机统计经济活动分析》为例,来全面展示全局农机标准化的
状况。
1、基本情况
分局现播种面积292万亩,农机职工人数5 878人。其中:管理人员617 人,一线农机工人
5 261人。
现有在册农田作业拖拉机970台,动力76 525.7千瓦,收获机732台,动力为78 273.5千瓦,
喂入能力4 609公斤/秒,运输用中小型轮式拖拉机1 290 台,动力为27 433.1千瓦。配套农具
9 003台件。
2、农机配套水平
(1)全分局拥有农田作业的总动力为182 232.2 千瓦,万亩地拥有农机动力624.1千瓦,每
马力担负土地12.37亩。每公顷占有动力94千瓦。
(2)按2000年粮豆播种面积为259.9 万亩计算,收割机每公斤喂入量负担面积563.9亩,混
合台负担面积为3 123.8亩。
(3)农田作业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为1∶9.2。
(4)按一线工人数计算人均负担土地面积为494亩。
3、2000年农机作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在统计的参加田间作业的拖拉机903台,4 356.4标准台,总工作量为979.8万标准亩,
总收入7 118.3万元,总费用8 250.4万元,亏损1 132.1万元。消耗主燃油9 183吨,主副油比
为1.9%。技术经济指标:标准亩耗油0.96千克,标准亩零修费1.40元,标准亩成本为8.42元,
拖拉机亩机械作业费25.60元。
其中:M160拖拉机投入作业240台,工作量为379.6万标准亩,占总工作量的38.74%;收入
2 567.2万元,占收入的36.1%;费用 3 197.7万元,占总费用的38.5%;收支相抵,亏损612.5
万元,平均每车亏损2.55万元;耗主燃油3 456.4吨,占主燃油消耗总量的37.6%,主副油料比
为0.95%;技术经济指标:标准亩耗油为0.91千克,零修费为0.65,标准亩成本为8.38元。
(2)在统计从事收获作业的联合收获机719台,总工作量为240.9万亩,总收入3 408.6万元,
总费用为3 623万元,收支相抵亏损214.4万元,台平均亏损2 982元,耗主燃油2 165.1吨。技
术经济指标:标台完成工作量2 677亩,亩耗油0.89千克,亩零修费1.85元,亩成本15.04元。
其中:1075收获机参加作业412台,工作量182.1万亩,占总工作量的75.6%;收入2 603.2
万元,占总收入的76.4%;费用2 741.8万元,占总费用的75.7%;收支相抵亏损138.7万元,平
均每台车亏损3 366.5元。耗主燃油1 624.4 吨,占耗燃油总量的75%;技术经济指标:标台工
作量3 483亩,亩耗油0.86公斤,亩零修费1.51元,亩成本15.06元。
4、2000年农机作业指标与1998、1999对比分析
(1)拖拉机:
2000年拖拉机全年总工作量比1999年减少了134.6万标准亩,比1998年减少123.8万标准亩。
总耗油比1999年减少2 984.4吨,比1998年减少了1 200 吨。总成本比1999年减少了516.8
万元,比1998年增加了536.2万元。
构成成本的主副油料费比1999年减少352.3万元,比1998年增加236.1万元;大修提存比1999
年减少165.6万元,比1998年减少46.2万元;零修费比1999年减少618.2万元,比1998年增加282.9
万元;人员工资及福利比1999年减少124.6万元,比1998年减少108.5万元;折旧及转让费比1999
年增加519.1万元,比1998年增加881.2万元;其它费用比1999年增加20.7万元,比1998年增加
4.6万元。
拖拉机亩成本机械作业费比1999年减少5.30元,比1998年减少1.20元。
(2)联合收割机
2000年联合收获机总工作量比1999年减少了20.9万亩,比1998年减少27.2万亩;总耗油比
1999年减少280.8吨,比1998年减少263.4吨;总成本比1999年增加了44.4万元,比1998年增加
了81.8万元;
构成成本的主副油料费比1999年增加了122万元,比1998年增加了23.3 万元;大修提存比
1999年增加1.76万元,比1998年减少29.4万元;维修费比1999年增加38.7万元,比1998年增加
336.8万元;人员工资及福利比1999年增加69万元,比1998年增加336.8万元;其它费用比1999
年增加15.6万元,比1998年增加27.9万元。
(3)影响成本主要要素对比分析
一是拖拉机标准亩成本2000年为8.40元,比1999年增加了1.65元,比1998年增加1.52元。
其中:标准亩油料费2000年为3.27 元,比1999年增加0.54 元,折旧费及转让费2000年为
1.89元,比1999年增加0.86元,比1998年增加1.01元。
二是收获机田间作业2000年亩成本15.04元,比1999 年增加1.35元,比1998年增加1.80元。
其中2000年亩油料费3.30元,比1999年增加0.72元,比1998年增加0.41元;2000年亩折旧
费及转让费5.26元(1075收获机为6.17元),比1999年增加了0.68元,比1998年增加了1.79元。
5、出现的新情况
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和召开驾驶员座谈会,反映出科技含量高的M160拖拉机和1075收获机组
出现大量的亏损局面,仅调查M160 拖拉机车组227个,盈利51个,占22.4%,平衡7个,占3%,
亏损169个,占74.7%。这对稳定农机队伍,调动农机工人的积极性,发挥先进机型的作用产生
了负面影响,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油料价格连续上调,引起油料费的增加。2000年同1999 年相比, 油料价格每吨上调
1 000~1 400元;11月份柴油价格:0#4 300元,20#4 500元,到用户手中每吨还加70 元,标
准亩油料费上升了27.9%。
二是工作量不足,造成工作量不足的因素有近几年来,大力度的推广少耕,免耕技术和成
本逆控,减少了工作量。同1999 年比较,尤为突出的是拖拉机年度总工作量少了314.6万标准
亩,相当157台拖拉机的工作量,耗油少了2 984.4 吨,总成本少了516.8万元,亩机械作业费
少了5.30元,在农业成本上是实实在在的节约,但在单机核算上就出现亏损。由于调整种植结
构, 2000年收割机工作量比1999年少了20.9万亩,大于荣军农场的耕地面积。
三是机械保有量过剩,出现了车多、活少、无钱可赚的局面,在一部分农场M160和1075等
先进机型进场后,旧的设备淘汰力度不大,加上农具不配套,先进机型发挥作用不够好。
四是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偏低,没有跟上油料涨价的幅度,现行收费标准与实际发生成本形
成反差,增加了单机作业亏损。
五是项目设备的还款年限过短,造成单机年度还款额过大。
6、建议、对策与措施
针对农机作业出现大面积亏损问题,为了调动农机工人的积极性,发展农机化生产力,实
现扭亏增盈,采取的建议、对策和措施如下:
(1)建议
针对项目设备价格昂贵,为了减轻农机工人的负担,从延长农机还款期入手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总局计委深入调查研究,确定项目设备的还款期应符合企业经济承受能力。
二是分局认为各种机型的还款期:东方红-1002拖拉机为8年,M160 拖拉机与450条播机12
~15年,1075收获机15年为宜。
(2)对策
一是根据油料价格上调,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上调农机作业费。要
兼顾有机户和土地承包户的利益,上调幅度根据黑垦价字[1999]22号文件精神,公式:标准
亩/亩收费标准=标准亩/亩成本×(1+12%), 拖拉机某项田间作业的亩收费标准=标准亩收费标
准×该项折合系数。通过作业收费标准的调整,增强有机户还转让款、机车维修和生活费自理
的能力。
二是坚持规模经营的方向不动摇,控制市场田的比例,保证先进机型有发挥作用的基础,
实现人机地的优化配置。
三是对陈旧设备加快淘汰的力度,对使用年限长、技术状态差、修理费用高的机械坚决卖
掉,采取强制措施不准参加作业。
四是采取统放结合的办法,扩大农机服务面,增加职工收入。在完成本单位作业的前提下,
各种机型都可放出去搞创收; 农机管理部门要提供市场信息, 搞好组织协调服务。部分个体
的联合收获机通过必要的改装进行跨区服务,实现常年作业,增加农机户收入,提高费用自理
能力。
(3)措施
加强农机法制化管理。管理是企业发展运营的永恒主题,没有管理的企业就会造成运营过
程中一片混乱,就会丧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遇,管理混乱的企业没有生机和活力。对于任何
企业管理是必要的,只是不同性质的企业的管理内容、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计划的预见性、可行性,管理的科学性,决策的稳妥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一
方百姓的利益。对于地处我省西部干旱地区的九三垦区,农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是农业
各项科技运用的载体,也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必
须运用法制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农机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田间
作业管理标准化要产量。
一是坚持农机技术管理和农机田间作业管理的两个“六统一”,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机械
效率、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认真搞好成本逆控和单机核算。处理好节本与增效的关系、应用生产措施时利与弊的
关系、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关系,对增产作用显著的措施增减舍取要慎重对待,克服单一思维
的片面性。
三是重新认识机械的磨损规律和农机维修生存发展的必然性。分局成立的农机维修中心现
在存在着一无维修厂房、二无资金、三无过硬的维修技术工人,现在不是机制不到位,而是政
策扶持还不够。企业领导是法人代表,不是政府要员,要从九三局农机化长远发展的高度,来
重视农机维修工作,如果农机维修工作搞不上去,大量先进机型主要部位的修理就外流到其他
地区,加重有机户的维修负担,同时现在的M160 拖拉机经过近2年的运转,暴露的问题多,远
不像人们想象的7800和7810拖拉机进场5 年不知道什么叫漏油,不知道什么叫故障,对此应有
新的思考。加快维修中心的建设, 厂户建设列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应列为九三分局
2001年的一件大事认真抓好。不然,现有的M160拖拉机在使用几年后,由于维修跟不上去,造
成设备技术状态恶化和减员,农机生产状况将不堪设想。
四是增加农具和后勤设施的投入。农具不配套的单位抓住大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机遇,
实现农具配套。没有450条播机的机组配7.0 液压耙、6.2偏置重耙、吸气式精点机、宽幅喷药
机、2016割晒机、12-15吨液压翻斗拖车等。有450条播机的机组可不配7.0液压耙,所有的M160
机组都要配L-6-35松翻两用犁。
在基础建设上,根据总局提出新的农机管理标准化要求,首先解决基础建设的资金问题,
我们建议从每亩地提取3 元为农机基础建设基金,以农场为单位统一计提,集中使用。建一处
达标一处,推进亮点工程的实施,使农机标准化管理从标准到内容上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在垦
区实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宏伟蓝图进程中,农机要先行,保持我局农机管理水平处在同行业
的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