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森林资源保护
第四节 森林资源保护
一、林政管理
(一)工作概况
九三局自1949年开荒建场就抓林政管理工作。1954年印发了垦区组建以来的第一个林政管
理文件《九三荣军机械农场林带保护制度》。60年代以前,林管的重点是保护国有天然次生林。
1963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森林保护条例》认真做好林政管理工作。70年代以来由于人
工林逐渐成材,以保护垦区自有人工林为重点。1981年管局根据总局发布《林木保护条例》,
制定下发了《绿化林保护条例》,并在全局得到贯彻落实。随着1984年9月20 日六届人大七次
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1986年5月10 日林业部发布的《森林法实施细则》
的贯彻实施,自此,全局林政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以法护林。
1990年以来,九三局认真执行总局印发《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林政管理办法》,加大林政管
理工作力度,基本杜绝了林政大案要案的发生。垦区自有和国有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受
到了省政府和总局的表彰和奖励。
1998年,九届人大二次常委会通过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后,分局组织林
业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有力地推动了林政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年,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保护森林资源,禁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及总
局印发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分局进一步强化了林政管理工作,停止了天然林
采伐,实施封山育林。自80年代初到2002 年,九三局从未突破森林蓄积损失率0.001‰的目标。
林政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
(二)林政案件查处
九三垦区毁坏自有人工林的案件历来很少发生。1985年全局兴办家庭农场,当年麦收火烧、
火烤林带的事故普遍发生,各场都依照法规进行了从严处理。此后烧烤林带现象逐年减少。人
机畜毁林,尤其是毁坏场队绿化林和公路绿化林经常发生。自1992年先农后林整地和“五荒”
开发以来,毁林开荒时有发生,甚至有毁人工林开荒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局、场林政部门进
行了严格管理和严肃查处,发挥了警诫和预防作用。
九三局历年依法严惩和处理了较大的林政案件,如:
1、1978年建边九队范文乐砍地方自然林烧砖,被判刑7年。
2、1989年11月3日12时,山河农场林业科长廖春元站在公路中间堵截运载盗伐林木汽车时
被车有意撞成重伤,全身多处骨折。抓住了驾驶员贺某(主犯逃走),拘留2 个月取保候审,
收了赔偿费,农场支出医疗费4万多元,寥春元养伤1年多。
(三)林政管理措施
多年来,九三局贯彻国家、省、总局有关林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采取
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全局林政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了对林政工作的领导。
局、场两级建立起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部门共管,纵横承包的全方位、多功能、协调配
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实施了垦区森林资源保卫的社会系统工程。
2、实行局长、场长、队长、 家庭农场场长的“四长负责制”(即纵向承包责任制),层层
签订责任状;同时实行各部门、各行业、各系统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即所谓横向承包责任制),
分别同局、场长签订责任状。对所有的有关领导都要确定林政管理的责任目标,进行百分考核,
兑现奖罚。做到五指成拳,纵横连锁,协调合作,责利结合。
3、成立得力的林政管理机构。按总局要求, 管局成立森林保卫科,农场成立森林保卫股,
确定职权范围和管理目标。森林保卫部门同林业部门合署办公。
二、森林防火
(一)森林防火概况
1986年以前,九三垦区森林防火工作隶属嫩江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九三局森林防火指
挥部总指挥为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主要成员之一。1987年管局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简称
防火办),林业处长兼主任,设专职副主任1 人,防火办同林业处合署办公。各场森林防火指
挥部也设防火办,同场林业科合署办公。
1987年大兴安岭“五·六”大火前,垦区火警、火灾时有发生,森林资源受到损失。“五
·六”大火后,各级政府、总局、管局更加重视森林防火工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987年总局印发了《垦区森林防火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通知》。全局
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1988~1989年,管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森林防火条例》、
省政府印发的《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和总局印发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森林防火负责
制兑现奖罚办法》,全局森林防火工作走向了正规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自1988~1996
年连续夺得森林防火“三连冠”的好成绩,受到省政府和总局的表彰奖励。
(二)森林防火主要措施
1、健全森林防火领导体系和精干队伍
(1)健全领导体系。一是每年都要调整和健全局、场、队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 二是坚持
实行局长、场长、队长、家庭农场场长的 “四长负责制和部门领导负责制(包括林业、农业、
牧业、宣传、公安、教育、气象、财务、武装、电业、电视台等部门), 并层层签订责任状,
实行护林防火目标管理。分局森林防火主管部门在不断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检查
的同时,切实抓好防火戒严期的各项工作。每年春秋两季进入防火期前召开专门会议,全面部
署森林防火工作,印发森林防火方案和森林火灾扑救预案;防火期内还根据工作需要部署和强
调各项紧要任务。1997年以来,贯彻执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森林防火责任制实行风险抵押兑
现奖罚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森林防火责任制。
(2)健全扑火队伍。各农场组建由15名精干人员组成的快速扑火队,在场直集中生产(工作)
且待命;各生产队成立由民兵组成的基干扑火队。各扑火队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
之则胜”。
2、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
九三局历来注重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50多年来森林防火主管部门通过会议、电视、
广播、宣传车、标语、报纸、板报、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进行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政策、
制度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各单位还通过组织森林防火知识讲座、播放森林防火的录像带,收到
了形象生动、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使受教育面达到100%。
3、认真执行森林防火的一整套制度
50多年来,九三局不断完善和认真执行“四长”负责制、部门领导负责制、火源管理制度、
入山管理和“三清”制度、 “五不火”制度、“六烧六不烧”制度、 “四个一律”制度、抓
“三个第一”制度、抓住防火关键日制度、联防制度、宣传教育“八包”制度、防火昼夜值班
制度、领导坐台指挥制度、火灾预测预报制度、防火检查汇报制度、火情、火警、火灾及时上
报和查处制度、奖罚制度等20余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4、加强局场两级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建设
50多年来,局场、两级森林防火设施设备逐步得到完善,尤其是“五。六”大火后,在总
局的大力支持下,局、场两级加大投入力度,又添置了必备的森林防火设施设备。
(1)局、场有防火专用车13台,灭火机119台,3号扑火工具682把,防火服250套。
(2)“四网建设”有所加强。一是预测预报网, 全局森林防火主管、指挥部门天天收听九
三气象台、总局气象台、省气象台火险等级预报。二是火情观测网,全局有6 座瞭望塔,加上
地方林场的瞭望塔,辅以地面巡护、防火飞机巡航和卫星探测,基本做到了及时发现火情。三
是防火通讯网,实现了有线和无线通讯,现有电台3部、对讲机15部,持手机67 对。四是林火
阻隔网,1991年营造防火林带530 亩;1993年管局制定了全局森林防火阻隔网规划;1995年遵
照总局《关于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各场都制定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规划,并逐年实施。
5、发挥局、场两级防火办的职能作用
多年来,局、场两级防火办发挥了领导参谋部、信息传递部、作战指挥部的作用,切实做
好各项工作:(1)派专人执机,负责日常工作。(2)负责安排值班员,领导坐台指挥。(3) 制定
和下达森林防火方案。(4) 起草和印发扑火预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与指挥系统,重点
火险区的防火与扑救,通讯联络,交通运输,火险天气预报,兵力使用与部署,扑火战略战术,
灭火设备,后勤保障,火场留守清理,新闻报导等。(5) 妥善收集和保存森林防火文件、图表
资料、火情火警资料、火灾档案、防火大事记等。 (6)负责森林防火的财务管理和设施设备管
理。
(三)较大火灾事例
从50年代到80年代荒火时有发生,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职工群众积极投入扑火救灾,付
出了汗水和鲜血,甚至是生命。
1、1956年10月24日下午1时30分红五月农场着火,4时扑灭,过火面积691公顷,其中天然
幼林地(地方林场所有)258公顷。伤8人。
2、1957年春,七星泡农场打鱼队赵永才烧荒跑火,大火烧了7 昼夜,过火面积1 400平方
公里,其中散生杂木林(地方林场所有)占30%。全场扑火出动人员2 824 人次,马匹500匹马
次,汽车39台次,仅扑火费用达4.2万元。赵永才被判刑,副场长李森爱行政记大过处分。
3、1960年4月2日11时55分红五月农场发生火灾,下午6时30 分扑灭。过火面积1 300公顷,
其中林地300公顷(地方林场所有)。
4、1960年跃进十三队(原兵团独立营)发生火灾,局直1名女职工救火时牺牲,伤3人。
5、1968年鹤山农场一把荒火烧毁天然林(地方林场所有)700多公顷。
6、1970年4月19日下午4时,在离五十三团十一连(红五月十一队)4里多路的一座小山发
生火灾。为防止荒火穿过不到3米的横道进入国有森林, 知识青年冯百兴带头冲进火海,他浑
身着火在火地上滚动,企图将火压灭……。当同志们赶到时他已昏死过去。此场大火还烧伤扑
火人员3人。兵团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国有林地。
7、1970年, 尖山农场二十队烧田间秸秆失火,二十四队女知识青年高慰菲救火时牺牲,
大火没烧林地。
8、1982年4月5日12时,红五月十队丁永生(17岁)、丁永才(15 岁)上坟失火,过火面
积340公顷,其中林地(地方林场所有)300多公顷。
9、1986年,山河十八队杜长仁割大豆吸烟失火,烧毁地方林场落叶松林1 440亩,被判刑
3年。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
(一)苗圃常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苗圃常见的病害有:1、 松苗立枯病,危害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幼苗。采取综合防
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药物防治以波尔多液、硫酸亚铁、赛力散为常
用药,并以硫酸亚铁为主。现引进敌克松等新的杀菌剂。70 年代中后期用喷壶喷洒1~3%的硫
酸亚铁,然后充分洗苗,效果好于用喷雾器喷洒1~3%的硫酸亚铁。2、锈病,危害杨、柳幼苗。
其防治方法首先是培育壮苗,降低幼苗发病率。药剂防治以往多用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现用
甲基托布津、退菌特等。这两种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坚持不懈的防治取得成效。
苗圃常见的虫害有:1、 地老虎、金龟子、蝼蛄、金针虫等根部害虫,危害针叶树幼苗和
阔叶树幼苗。一、二年生针叶树幼苗常常因地老虎、金龟子幼虫危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1978年尖山苗圃二年生落叶松发生金龟子虫害,由于虫口密度大,加上用药超剂量,几乎绝产。
1988年以来,七星泡农场苗圃大棚苗连续发生蝼蛄危害,因在原棚防治效果不佳,大幅度减产,
只得搬迁异地育苗。防治世界范围苗圃害虫以预防为主,做好土壤药剂处理。80年代前以敌百
虫、666粉,敌敌畏等灭虫药剂为主,90年代以来以锌硫灵为主要灭虫药剂。
(二)森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1、森林病害发生与防治。垦区历年常发生的森林病害有:杨锈病, 杨灰斑病,落叶松早
期落叶病等。杨树烂皮病、溃疡病以中东杨受害为重。由于林地面积大和经费匮乏,从未用药
防治。
2、森林虫害发生与防治。杨树叶部主要虫害是杨柳毒蛾、 卷叶蛾、天墓毛虫,且以毒蛾
为主;杨树干部虫害以白杨透翅蛾为主,其次有天牛、象甲等。1964年杨柳毒蛾大发生,局科
研所中东杨林带树叶几乎被吃光。用农用飞机喷药一驾次,效果很好。七八十年代,杨柳毒蛾
再度大发生,没有防治。2001~2002年嫩北、建边两场有个别林带虫口密度近百条,进行了防
治。落叶松毛虫主要危害落叶松。1976 年垦区第一次松毛虫大发生。尖山农场十二队300亩落
叶松林2/3 受害严重,虫口密度大,叶被吃光,虫粪遍地。防治过晚,已接近化蛹。当时用动
力喷雾器防治,因林中无道,防治不彻底。1980年、1981 年连续两年大发生,那300亩落叶松
全部受害。1980年尖山六队北30亩落叶松林、部分落叶松林带也有发生,但危害不重。使用动
力喷雾器喷洒敌敌畏防治,还采用了烟雾剂熏蒸法,往树根周围撒666 粉。防治不彻底。1981
年再次大发生,用飞机喷洒30倍液敌敌畏进行防治,效果尚好。1987年松毛虫第四次大发生,
受害面积450亩,仍用动力喷雾器灭虫。2000~2002 年松毛虫害,累计危害林地面积10万亩,
其中2000年1.3万亩,2001年3.6万亩,2002年5万余亩。2000~2002年防治面积共达8.3万亩。
在这3 年中,分局针对森林虫害年发生面积大、受害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的情势,加强了综合
防治,增加了资金投入。防治方法包括:人工撒毒土隔离带,人工施放烟剂,人工喷洒药液,
机械喷洒药液,飞机航化喷洒药液等。其中以飞机航化和机械(高射程喷雾器)喷洒药液为主,
防治效果较佳。仅2002年全局飞机航化洒药就达32 架次。3年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效果较好。3年来,防治工作引以为戒的是:若春季防治不彻底,8 月份还会发生虫害。2002年
8月中旬七星泡、嫩江等农场林地松毛虫再度危害,又动用飞机航化作业3架次,使用敌敌畏、
速克毙、敌杀死、520杀虫优等农药防治3 600亩。2002年虫害的大发生,是因2000~2001年防
治不彻底和适宜松毛虫繁殖生长的自然条件所致。落叶松小蠹虫早就存在,但未成灾。1999~
2002年,由于干旱,不少落叶松全株枯死,群体生长势弱,诱发小蠹虫。2002年全分局采伐虫
蛀林木347 立方米。因蛀干虫害防治困难,没有采取其他防治措施。落叶松球蚜普遍存在,主
要危害中间寄主红皮云杉。红皮云杉年年受蚜危害,林间可见树上虫蠳。还有危害樟子松的松
蚜虫和危害红皮云杉的叶部害虫,均要进行相应的防治。
(三)森林病虫害检疫
九三局遵照1989年国务院颁发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1991年总局印发的《黑龙江省
垦区森林植树病虫害防治及检疫工作规范》精神,局、场成立检疫站,指定专人负责,实行持
证上岗,对垦区森林病虫害进行了初步普查。检疫站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
针,负责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检疫工作。目前垦区发现的检疫对象有:白杨透翅蛾、杨光
肩星天牛、樟子松疱锈病,但没有成灾。近两年杨光肩天牛危害银中杨幼苗比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