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森林资源经营

第五节 森林资源经营



   

  一、森林抚育采伐

  (一)森林抚育采伐基本情况

  九三垦森林抚育采伐始于60年代后期,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抚采面积有所增加。这10多年
间森林抚育采伐设计和设计审批,作业和作业验收等都不正规。作业项目多为防护林抚育间伐。
1982年按照总局印发的《垦区采伐管理实施办法》,全局加强了抚育采伐管理工作。1987年7
月总局印发《垦区林木抚育、采伐作业设计技术细则》、《垦区森林抚育、采伐作业管理实施
细则》,管局森林抚育采伐作业设计和作业管理走向了正规化。90年代初至2002年管局贯彻执
行1993年总局印发的《垦区森林抚育采伐查检验收办法》和1997年总局印发《垦区森林采伐作
业调查设计办法》、《垦区采伐实施细则》,使森林抚育采伐工作更加科学化和正规化。

  近20年来,全局森林抚育采伐作业面积2 000亩左右,出材2 000多立方米。多为防护林间
伐、用材林抚育间伐和少许杨树林皆伐的小径木和杨树原木。1986年起红五月农场进行天然林
抚育间伐和少许皆伐。1990 年尖山农场进行人工用材林皆伐更新试验。1992 年九三局实施杨
树防护林半皆伐、皆伐更新,着手建设第二代防护林。1993~2002年,九三局按照上级指示精
神和本局林业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森林抚育采伐的各项工作。

  二、森林抚育采伐基本做法

  1、严格执行《垦区森林抚育、采伐作业设计技术细则》和 《垦区森林采伐作业调查设计
办法》,认真搞好用材林抚育间伐、防护林抚育间伐和更新

  (1)用材林抚育间伐

  近10多年来,以用材林的生长抚育为重点。对中龄林进行间伐,只伐除密度过密和生长不
良的林木,做到留优去劣、密间稀留、砍小留大。采取综合抚育方法,以加速保留林木的生长。
人工中龄林郁闭度在0.8以上、天然中龄林郁闭度在0.7以上的林分才能进行生长抚育性间伐。
人工林生长抚育的株数强度为15~30%,蓄积强度为10~20%;天然林抚育的蓄积强度为15~30%,
抚育后郁闭度不低于0.6,不得形成大于50平方米的天窗和疏林地。生长抚育的间隔期6~10年。
间伐后每公顷保留株按有关技术规程执行。

  (2)防护林抚育间伐

  近10多年来,以防护林生长抚育性间伐为主,间隔期5~7年,一般伐去原有株数的10~25%。
采伐后,林带的透风系数为0.5~0.6。主要采取下层抚育。留优去劣、间密留稀,照顾距离,
分布均匀。其抚采作业参照用材林间伐技术标准。

  (3)防护林皆伐及半皆伐

  50~60年代营造的杨树防护林带,到了80年代多半已是成熟林且有相当一部分林带林木已
衰老,自然枯死木逐年增加,防护效应逐年下降,此类防护林更新势在必行。 对于6行以上的
宽林带采取半皆伐更新方式,对于窄林带采取全皆伐更新方式。

  2、认真做好《伐区调查设计书》的编写和审批工作

  10多年来,各场林业科年年按总局《垦区森林抚育、采伐作业设计技术细则》要求进行内
外业工作。杜绝坐在办公室搞设计,根据实际勘查情况,认真编写《伐区调查设计书》,上报
管局林业处后,由专人负责认真审查,不合格者返工重做,合格者加盖公章再报总局林业局审
批。

  3、认真执行《垦区森林抚育、采伐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垦区森林抚育采伐实施细则》
和《垦区森林抚育、采伐检查验收办法》,严格规范抚采作业管理

  (1)每年各场都要上报抚采作业实施方案, 管局也上报抚采作业实施方案,并经审批后在
抚采作业前召开现场定标会,发放采伐证,全面部署抚采工作。

  (2)要求全林采伐木挂号,误差不超过±2%。 管局抽查挂号准确率、农场全林挂号准确率
误差大于±2%的要重挂,挂号不合格不准作业。现场作业时技术人员可纠正错挂和漏挂现象。
九三局在抚采作业中严把挂号关的做法已在总局推广。

  (3)伐木、打枝、造林、通道与吊卯、集材、 归楞与运转、伐后清理等作业环节都按细则
规定执行,不准走样。

  (4)采伐强度误差不准超过±5%,伐根高不准超过5厘米。

  (5)严格执行伐区拨发手续, 坚持开一号、净一号、验收一号、再拨一号,不许“全面开
花”。

  (6)搞好伐区验收,各农场填好《伐区验收证》和《采伐作业验收汇总表》, 并写出《抚
采作业总结报告》上报分局林业处。林业处在《伐区验收证》 上签署验收意见, 填汇全分局
《抚采作业验收汇总表》,写出全分局《抚采作业总结报告》,并附农场报表和总结报告上报
总局林业局。

  (7)自贯彻执行总局颁发的《垦区森林抚育,采伐作业设计技术细则》和 《垦区森林抚育、
采伐作业管理实施细则》以来,九三分局从未发生无证、越界、异地、超计划、超强度采伐事
故,多次受到总局表彰奖励。

  (三)狠抓抚采安全生产

  1、九三局年年把抚采作业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严格贯彻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制定安全生
产措施,一个作业区设一名专职安全检查员。安全工作做到了天天讲,天天查,天天总结,防
患于未然。

  2、采伐作业前组织工人学习安全操作技术。

  3、注意安全防火,对取暖和炊事用火做到了严加管理。 作业队都配备灭火机和其它灭火
工具。

  4、采伐作业点四周打50米以上防火隔离带,防山火进点,点火上山。

  长期以来,抚采作业现场从未发生过伤亡和火灾事故。

  三、森林更新改造

  (一)农田防护林带的更新

  1、更新方式及选择

  (1)带间更新

  对带间距超过500米的大网格在中间营造更新林带。

  (2)带侧更新

  在老林带的向阳一侧营造更新林带。在地多、人少、林地少的地区带侧更新。

  (3)半皆伐、皆伐更新

  在6行以上宽林带实行半皆伐更新,窄林带实行全皆伐更新。

  (4)带内更新

  主栽树种杨树树龄不过5年的可实行带内更新。

  (5)营造与更新同步进行

  实行杨树、针叶树行带混交,中间为杨树,两侧是针叶树,小行距。做到营造与更新同步
进行。

  2、更新树种的选择

  (1)带间更新,提倡针阔混交。杨树与红皮云杉或樟子松行带混(中间3行杨,两侧各1行红
皮云杉或樟子松;中间1行杨,两侧各1行红皮云杉或樟子松,大行距)。

  (2)带侧更新,采用针叶树或针叶混交林、以落叶松、红皮云杉、樟子松为主。

  (3)原带半皆伐、皆伐更新,如不耕翻必须以针叶树大苗为主, 否则可用针叶树小苗。原
则不再栽杨树。

  (4)带内更新,只能用耐阴的针叶树种红皮云杉。

  3、栽植方法的选择

  带间更新、带侧更新、已耕翻的原带半皆伐和皆伐更新,同一般造林,挖穴植苗。未耕翻
的半皆伐、皆伐更新用移植桶大苗移栽,或用营养袋大苗移栽。

  4、更新进程与成果

  九三局农田防护林,带间更新起步于70年代后期,同时带侧更新数量极少(因多占耕地),
皆伐更新始于80年代初,到90年代更新步伐加快。鹤山农场现皆伐更新和带内大苗更新总面积
已达3 600 亩。近几年来,山河农场在以前营造3行小黑杨、宽3~4米的窄林带两侧各植1行红
皮云杉或樟子松,待红皮云杉或樟子松长高后,对杨树适时间伐直至皆伐,剩2 行针叶树林带,
完成更新。现尖山农场在杨带两侧加植针叶树面积已达1 200 亩。到2000年九三局防护林更新
(含残破林带改造)面积已达6 700亩。

  (二)残破防护林带的改造

  对于缺苗断条,枯立木、濒死木、小老树多,大部分林木“破肚子”的残破林带一律采用
全皆伐更新。因皆伐出材少,造林成本高,采取把将要更新改造的残破林带包给个人,先耕翻
种植3 年,然后熟地造林,林粮间作,以耕代抚。造林成活率高、保存率高,国家和企业不用
投资,承包人有效益。此种方法颇受欢迎。

  四、天然次生林的更新改造

  多年来,九三局坚持对地方政府划拨的灌木林、疏林地、柞矮林等低价林进行更新改造。
其主要方法有3种。

  1、机械开沟整地造林

  对于能实施机械开沟整地的次生林,清林后,开沟整地,植苗造林。以造针叶树和针叶混
交林为主,一般不造阔叶林。

  2、人工穴状整地造林

  不宜开沟整地的次生林地,人工挖穴整地造林。也以造针叶树和针叶混交林为主。

  3、先农后林开发造林

  鉴于天然次生林立地条件差,开沟和穴状整地各有利弊,且整地和抚育成本高的实际情况,
九三局于1988 年在跃进农场进行先农后林开发造林试点,从1992 年起在全局实施先农后林开
发造林工程,到2002 年,全局先农后林开发造林完成全面耕翻面积96亩,造林保存面积8万
亩。一般为针叶树林和针叶混交林。

  九三局实施先农后林开发造林工程, 先把要改造的次生林全面耕翻达播种状态,耕种3年,
然后再进行常规造林,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直到郁闭成林。由于实行承包者自费造林,承包
者可耕种3年、间种3年,其效益远大于造林投入。实现了公私两利和双赢。

  4、天然林更新改造

  九三局天然林更新改造始于80年代初。地方政府划拨造林“两荒”后,大西江、山河、七
星泡等场在1981~1984年分别年造林1 万亩左右,大部分是天然次生林改造。其余农场也在进
行天然次生林改造。80年代以来分局持续推进天然林改造工程,取得突出成绩。到2002年,全
局天然次生林改造保存面积1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