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渔业
第七节 渔业
一 、生产概况
全局的渔业生产分为江河淡水捕捞、池塘养殖和水库养殖等三种方式。其中以水库养殖为
主,鱼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5.87%;池塘养鱼产量约占13.25%;江河捕捞仅占0.88% 左右。全局
鱼类养殖以东风、大西江、南阳河、九三局直等4座中型为主体,养殖水面总面积达2 254.2公
顷。年均产量225吨左右,平均每公顷鱼产量100公斤左右。全局在养殖草、鲢、鳙、锂、鲫等
鱼类的同时,也注重新品种的引进。1992年以来,七星泡、红五月等场引种板鲫、青鱼、高背
鲫、武昌鱼等,1994~1995年相续出现了捕鱼产量高峰期;尖山农场也曾试养革胡子鲶;1996
年以来,七星泡农场和东风水库引进试养太湖大银鱼,1998年冬共捕银鱼164 尾,成为农垦首
家引种银鱼成功的农场。
二、经营体制
分局渔业经营体制经历了国营、集体、个体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以国营为主;1985年以
后,小塘坝、小水库开始租赁给个体经营;到20世纪90年代,中型水库由集体承包发展到各农
场水管站、水产公司全员股份制经营。随着渔业经营体制的转变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渔业生
产设备日臻完善。80 年代初以来,东风、大西江、南阳河3座水库的水管站、水产公司陆续增
设了机动船、大拉网、网泊等渔业生产设备,挂网由间层网发展到多层网,并在总局支持下,
分别修建了各水库的鱼(苗)种池和成鱼池。
三、水库养殖
七星泡农场东风水库,始建于1956年,1961年有渔业产量记录,1961~1985年累计渔业产
量467.2万公斤。1988年水库养殖由个人承包经营;1989年11 月由农场收回经营;到1991年成
立水利水产公司 ;1995年成立水产公司;1998 年成立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年上
交20万元,内部分成100万元。东风水库水质属于营养型。该水库汇水面积235平方公里,养殖
水面10 740亩。主要鱼类品种为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和鲫鱼等。特产鱼类为狗鱼、黑鱼等。
2002年配套设施有:苗种池400亩,木船11只、机船2艘,刺网500 片,大拉网2趟,网泊1趟。
1986~2002年,累计渔业产量362.5万斤,总产值769.3万元。
大西江农场西江水库,修建于1975年,1978年开始放养春片鱼种。1979年放养夏片鱼种。
同年6 月成立水库管理站,归场工副业科管理;1982年归场工商科管理;1985年归场畜牧科管
理;1986年归劳动服务公司管理;1987 年以来,归水利工程管理站管理。该水库汇水面积107
平方公里,养鱼水面面积3 000 亩;水质属中等营养型;主要养殖鱼种为草鱼、鲢鱼、鳙鱼、
鲤鱼、鲫鱼等。2002年配套设施为鱼种池150 亩,铁皮船3只、机动船1 艘、快艇1艘,大拉网
1趟、网泊1趟、多层网3 000米。1979~1998年,累计渔业产量117.2万斤。
红五月农场南阳河水库,修建于1968年。1982年以前由九队管理,1982年秋成立养殖场,
单独核算。1985年承包经营。1996年开始租赁经营。水库汇水面积112 平方公里,养鱼水面面
积2 500亩。主要鱼种为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2002年有配套设施为鱼种池300亩,
铁皮船3只、快艇1艘,大拉网1 000米、多层网3 500米。据统计,1982~2002年累计渔业产量
107.4万斤。
九三局直水库,始建于1997年,1998年蓄水,归九三分局水利局直接管理。水库汇水面积
277.9平方公里,养鱼水面面积为3 000亩。水质为营养型。主要鱼种为鲢鱼、鲤鱼和野生鲫鱼
等,并以野生鲫鱼产量居多。
塘坝,全局2002年有塘坝18处,总面积1 093 亩,分布在七星泡、跃进、尖山、荣军等农
场。大部分没有水源,主要靠汇集雨水。由于面积小、水浅,绝大部分鱼种不能越冬,每年春
季从齐市等地购进春片鱼种,春放秋捕。产量一般均在50公斤/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