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一、地表水资源

  据九三垦区多年降水分析结果,平均年降水量493.6毫米,相当于27.04亿立方米。年内降
水分配比例悬殊,降水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 年径流深变化很大,约
70~170毫米,年均径流深为105毫米,径流总量相当于5.75亿立方米。

  九三境内有三条较大水系:嫩江水系、讷谟尔河水系和科洛河水系。有一江两河流经垦区。
其中:一江是嫩江(界江);两河是科洛河和门鲁河(界河)。发源于九三垦区境内的大小河流有
11条。

  老莱河发源于九三局境内尖山农场吐莫葛山脚下,是流经辖区较长的河流,汇入讷谟尔河,
干流全长108公里,其中九三局境内26公里,流域面积1 09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弯道屯
以上,无明显河槽,河床杂草丛生,宽0.5~1.0公里左右,弯道屯以下河槽宽8~15米,深1.0
米,河道弯曲系数1.3~1.5,纵向坡度2.7%,排水条件良好。

  老莱河道由于没有治理和疏通,原河床既窄又浅,洪枯水差达10~100 倍,遇大暴雨洪水
经常泛滥。1972年7月31日,历史最大洪水流量466 立方米/秒,夏秋暴雨,老莱河双山大桥处,
因为当时没有修建堤防,两岸受暴雨洪水威胁,造成水灾。之后,五师师部在双山大桥南北两
侧的老莱河沿岸共修建6公里长的防洪堤,确保了安全。

  九三局除流经的“一江两河”和发源于境内的11条河流外,还有许多水沟、河泡。较大的
有韭菜沟、小岔八气沟、高台沟、夏家后沟等4条大水沟。

  九三局河流入境水量,经采用等值线图计算为77.11亿立方米。

   九三分局自然水资源统计表
  (2002年)
表3-18


  
续表3-18


  
  九三局境内现有中小型水库25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水库20 座、小(Ⅱ)型水
库2座。总库容15 545.4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 823.92万立方米、养鱼水面38 956亩。经估算
全局地表水总量68.845亿立方米,其中可能利用地表水水量4.2133亿立方米。

  二、地下水资源

  (一)水文地质区类

  九三局所处地带,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311 米,其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由于地下
水的形成、分布规律,水质、水量等均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九三局不同地貌、地质体及成井难易程度,区域内共分为河谷平原区、山前岗阜平原区、
低山丘陵区、溶岩地区等4个水文地质区。

  河谷平原区(成井容易),分布于辖区各江河及较大支流的河谷、漫滩。地表平坦,密布沼
泽湿地,面积为60.5万亩,占总面积的7%,含水层为孔隙水,水质系低矿化度淡水;山前岗阜
平原区(成井较容易),为垄岗状,多宽沟分布,岗顶平坦,已开垦为耕地面积约15 7万亩,占
总面积的18%,含水层为承压水和孔隙裂隙水,水质系低矿化度淡水;低山丘陵区(成井较困难),
该区为较陡的低山及波状起伏的丘陵,沟谷绵亘,面积约为305万亩,占总面积36%,含水层岩
组分砂岩、砂砾岩、孔隙裂隙承压水,水质为低矿化度淡水;溶岩地区(成井困难),该区为火
山堆积地形,凸形台地,上有火山岩堆积分布,面积约63万亩,占总面积的7.5%,含水层为孔
洞、裂隙水和承压水,水质为中性、弱碱性低矿化度淡水。

  自70年代起,管(分)局根据各类水文地质区的不同特点、条件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开始
因地制宜开采利用地下水。如在老莱河流域,双山糖厂打了生产用水井、局直打了生活用水井,
涌水量每小时200 吨左右;在山前岗阜区域,局直科研所、电业局打了改水井,涌水量每小时
30余吨,井水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二)天然地下水储量

  据水利专业部门初步估算,九三垦区地下水净储量约2.24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693亿立
方米。地下水埋藏深度40~50米,最深110米。水质为低矿化度淡水, 化学类型为碳酸盐及重
碳酸盐型水,矿化度平均为0.085克/升,PH值6.0~7.5,全硬度为1.21~6.22法国度,无色、
无味、透明,适用于人畜饮用及锅炉用水、农田灌溉用水。

  (三)水资源总量

  全分局水资源总量71.09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8.845亿立方米,地下水2.248亿立方米。

   九三分局水资源平衡计算表
  (2002年)
表3-19 单位:亿立方米


  
  全分局农业生产以利用地表水为主,在68.845亿立方米地表水中,可利用量4.2123亿立方
米,相当于全局每亩土地可供水50立方米。若实施农田喷灌,按净额每亩耕地70立方米计,亩
尚缺水20立方米,共缺水0.62亿立方米。足见全局地表水资源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