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企业
第三节 主要企业
在全局工业发展史上,九三局建设和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对垦区经济建设与振兴
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山糖厂
双山糖厂是1970 年建厂的国有中型甜菜加工企业,1997年1月根据总局实施产业化战略要
求,该厂组建成“双山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厂占地面积 84公顷;有职工 1 732人,其中离退休职工400人;年加工甜菜25万吨,产
机制糖3万吨、颗粒粕1.5万吨、酒精2 500吨;年产值(现价)1.1亿元,工业增加值 4 500万元;
利税总额1 3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 32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 838 万元。是国家中型二档企
业。“八五”、“九五”期间投资近3 000 余万元,扩大生产规模,主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第三产业自负盈亏,拓宽了经营领域。作为九三糖业的“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
由原来的制糖企业转变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综合性企业,拥有基地11个,联系农户4 000
多户。建立3个驻外办事处和4个联销点,产品供销周边地区和全国12个城市,并远销日本、韩
国、俄罗斯等国家,已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双山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九三农工商总公司控股、11个原料基地股东和双山糖厂共
同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总股本投入6 000万元,其中九三农工商总公司出资1 200万元,11个原
料基地股东出资4 000万元,双山糖厂800名工人入股800 万元。九三农工商总公司代表国家股,
以双山糖厂资产直接转入;11 个原料基地农场股东代表企业股, 以甜菜折款入股;双山糖厂
代表个人股,以货币方式认股。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委托经营,总经理即是委托经营的受
托者,又是股份公司的经营者。
由于该企业建立较早,其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食糖市场出现
供大于求,产品过剩,糖价一跌再跌,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制糖业全面陷入困境。加之九三
局受自然灾害和周边环境影响,糖厂甜菜收购量减少,生产达不到设计能力,产品成本高,再
加上企业管理又存在不完善和漏洞等原因,从1998年开始企业出现连续亏损,至2000年末已累
计亏损7 480万元(审计认定数)。截止2000年10月 糖厂账面资产为4 570 万元,负债为1 2000
余万元,负债率为264%。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巨额的亏损、巨额的负债、枯竭的财源,已使企
业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其经济状况早已越过了破产法规定的破产界限。因此,2000年年初双
山糖厂根据国家关于调整产业结构政策的精神,开始着手做企业关、停、破产的准备工作,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申报破产材料。2000年8月, 国家四部委经国务院批准联合下发了《关
于制糖行业结构调整部分企业关闭破产有关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双山糖厂被列为破产序列。
2000年10月13日九三农垦法院接受企业破产申请,正式立案,10月17日宣告双山糖厂依法破产。
至此,根据国发[1994]59号文件规定,一次性支付原双山糖厂职工安置费,同时与企业解除
劳动关系,不再保留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职工档案移交到分局人才劳动力市场进行管理。
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1987年采取补偿贸易 方式, 引进德国成套设备建成
的年加工 6万吨大豆的加工企业(九三油脂化工厂)。占地面积22 万平方米。1996年3月组建
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模拟股份制企业运作, 公司总股本投入7 745万元,
由九三分局农工商总公司入股1 280万元,核心企业九三油脂化工厂职工入股465万元,11个农
场入股6 000万元。主要产品有“九三牌”一级大豆油、色拉油和豆粕。1999 年企业通过技术
改造,由年加工 大豆6万吨提高到30万吨。
2000年7月,新上日加工 800吨大豆胚芽生产线,2001年8月新增加工400 吨大豆胚芽生产
线,并分别于2001年底和2002年初进行低成本扩张,先后对宝泉岭糖厂和赵光糖厂进行“糖改
油”建设。宝泉岭分公司“糖改油”项目投产试车,2002年10月北安分公司“糖改油”项目投
产试车,2002年11月6 日位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惠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大豆深加工项目,
大豆色拉油和维生素E试车投产。该集团借产业化优势,3年来共投资近4.4 亿元,可新增效益
11 281万元。经过二次技术改造,集团日加工能力由 200吨提高到6 500吨,年加工量达200万
吨,大豆收购总量占黑龙江商品大豆总量的1/2,覆盖了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大部分地区。
在产品开发上,实施“以非转基因为特色、以产业化为依托、以大豆规模为支撑、以精深
加工为方向”的3316工程,建立了绿色有机大豆种植、大豆初级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品生产
3个基地;构建了大豆脂肪、大豆蛋白、保健药品3 个品系;开发了大豆异黄酮、天然维生素E
等16种产品。
九三油脂集团原料种植、收购辐射耕地近2 000万亩,带动农户近400万户。2000年公司被
国家八部委评为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垦系统扭亏为盈
先进单位”。 2001年11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九三牌一级大豆油、大豆色
拉油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省名牌产品”;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
食品”;大豆胚芽和大豆色拉油于2002年5月9日被香港基因晶片开发有限公司认定为非转基因
产品;九三牌商标被确定为省著名商标。
2002年末,实现社会总产值84 06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3 376万元,生产豆油72 132吨,
生产豆粕330 984吨,实现利润2 071万元,期末总资产达215 223万元。
碧缘皮业集团
碧缘皮业集团是1998年初在大西江农场皮革厂基础上组建成立的, 集团现有固定资产616
万元,生产用房6 000平方米,加工设备 600余台(套),集团下设58家子公司,从业人员600多
人。
该集团下设市场开发部、技术信息部、财务部、质量检验部、人才培训部等5 个职能部门
和1个产品展厅(150平方米),主要负责经营销售皮革制品,购置原材料,优化发展环境等,碧
缘集团成为国有、集体、个体经济的联合体,在集团总部统一管理下形成“一企两制”的独特
经营模式。33个皮业加工企业沿农场主要大街分布,形成了北方特色的皮业一条街。
该集团采用较先进的技术工艺,可加工生产男女各式高、中低档皮夹克、皮大衣、皮西装、
皮马夹、皮裙、皮鞋、手套、腰带、领带、以及各种专业皮装等18个系列200 多个品种,年加
工皮装能力达46.4万件(套)。创产值5 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该集团在东北建立100多个销售网点。1998 年进入“因特网”并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
和圣彼得堡建立联锁网点,为进一步向芬兰等西欧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省嫩江农业机械厂
黑龙江省嫩江农业机械厂1970年建厂,是黑龙江省西北部最大的农业机械综合制造企业。
工厂位于嫩江县城火车站前嫩兴路南侧,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 万平方米,资
产总额2 846万元,年国内生产总值350多万元。生产工人301人。企业下设7个分厂,3 个公司,
可以生产从整地到种、管、收全过程的农业机械及粮食、种子处理机械。
主要产品有ISQ全方位深松机,H-7.0型轻、中重耙,粮食烘储和整地4个系列160多种产品。
全方位深松机等主要产品获得国家经贸委、农业部、省和总局及分局科技成果、科技进步、科
技效益奖。
1998年,分局决定对嫩江农业机械厂进行彻底转制,将企业零价出售给企业全体职工,实
行了股份合作制经营管理。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劳动用工、人事制度、工资
制度为内容的配套改革。
七星泡乳品厂
七星泡乳品厂始建于1987年,厂区面积 3.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 200平方米,职工80人,
其中管理人员9人,工程技术人员12人,固定资产原值534万元,日处理鲜奶量20吨,年可加工
乳制品1 000吨,是国家三级小型企业。
建厂以来,年平均生产乳制品600吨,产值793万元。1995、1996、1997年连续三年盈利超
百万元。产品品种有全脂甜奶粉、全脂淡奶粉、中老年奶粉、强化锌奶粉、婴儿配方奶粉、蜂
蜜奶粉等。
1996年1月,农场畜牧科、奶牛厂、饲料加工厂、 乳品厂合并组建以乳品厂为龙头的乳业
公司;1998年2月,乳品厂从乳业公司分离,将乳品厂改为七星泡银虎有限公司;1999年1月恢
复原乳业公司。建厂10年来累计销售乳制品5 630 吨,产品销往上海、山东、南通、河南、沈
阳等省市。1991、1992年该厂生产的银虎牌全脂甜奶粉荣获“中国优质保健产品奖”;1990年
以来,该厂连续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98年该厂鲜奶产品荣获国家农业部颁发
的“鲜牛奶优质证书”和奖牌。
九三丰缘麦业(集团)有限公司
九三丰缘麦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九三局专用等级粉厂,于1995年利用开行硬贷、
日本丸红贷款,引进意大利桑加蒂公司制粉设备和国内配套设备,建立的小麦粉加工企业。该
厂固定资产5 59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 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 万平方米,年加工小麦6万吨,
生产丰缘牌各种专用小麦粉4.5万吨,麸皮13 200吨,现价产值9 300 万元,利税总额700万元,
其中利润500万元。主要产品品种有高筋粉系列、面包粉、饺子粉、面条粉、 馒头粉、糕点粉、
特一粉、普通粉、标准粉、保健粉、专用粉等20多个品种。
1996年,按照新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局组建以九三农工商总公司为主管、
11个农场为基地和专用等级面粉厂为龙头的“九三制粉有限责任(集团)公司”。其法人出资6 000
万元入股,自然人(职工干部)出资160万元入股,实行模拟股份制运作。
1997年分局党委根据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九三制粉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九三
丰缘麦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九三分局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2001年,公司实行低成本扩张,兼并了内蒙古雪鹿面粉厂、大庆益康面粉厂、富锦华盾面
粉厂,同时启动恢复了原九三制粉厂的面粉生产。年底实现了区域经济产业化经营,年加工小
麦能力由6万吨增至36万吨。公司拥有5套(条)国际国内先进生产设备,其中2 整套瑞士布勒设
备、1整套意大利桑加蒂设备,1 条无锡产布勒设备生产线和1条经过技术改造而达标达产的国
产设备生产线。
该公司拥有绿色生态种植基地200多万亩。面粉生产, 采用省优质小麦,经科学配方加工
成高、中、低档,6大系列,24个品种,32 型大小包装的九三“丰缘”牌系列专用粉和等级面
粉。在产品销售方面,同顶益集团康师傅方便面厂、统一集团、华龙集团、华丰集团等国际国
内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及东北三省30多个大中城市、100
多个县乡。产品荣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颁发“绿色食品”证书,并获得全国粮油协会“放心粮
油”产品,省“知名品牌”和省“著名商标”等殊荣。企业管理,采用VPN传输方式和ERP企业
资源计划,使4个分公司和总部实现了数据传输、远程监控等,企业管理进入信息化。
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 34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 534 万元,利润600 万元,期末资产
1.93亿元,通过租赁合作的方式控制资产2.4亿元。
鹤王集团
黑龙江省鹤王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于1996年4月, 以鹤王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企业,
联合尖山乳品厂、跃进乳品厂、嫩江乳品厂组建成立的。 1998年3月,按照分局规范集团公司
规范化运作的具体要求,根据“有效资产入股,有用人才入团;债务债权母体承担”原则,对
鹤王集团进行二次整合。整合后建立紧密层分公司4 家,松散型分公司2家(九三乳品厂、七星
泡乳品厂)。对紧密层企业进行了全面的人事、劳动、 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同时
进行了资产所有权归农场、经营权归鹤王集团的“两权分离”。
鹤王集团有职工 780人。日加工达产处理鲜奶量210吨。1996~1999年共生产乳制品1.5万
吨,销售额2亿元,利税总额500万元。2000年生产乳制品3 566吨,国内生产总值1 352万元,
工业总产值6 760万元,利税总额149万元。
鹤王集团是农业部首批确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先后荣获“农业部绿色食品”、
“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98年列入国家轻工总会重点推荐的全国六大名牌之一。产品远销
伊拉克等国家,出口量达2 000多吨。
鹤王集团的主导产品为鹤王牌系列奶粉,有无糖、加糖、中老年、保健、婴儿奶粉等30多
个品种。并形成了奶粉、 保健品、奶花、豆花、矿泉水、饮料、白酒、淀粉糖和消毒奶等9个
产品系列。
2000年12月 26日,根据总局党委、 总局主管领导的指示和部署,以构建大型龙头企业集
团为方向,坚持“有效资产重组、有用人才入团”的原则,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公司与鹤
王集团乳业有限公司以构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为方向,进行资产重组,并于2001 年2月18日完
成组建工作,成为完达山企业集团骨干乳品企业。
九三电业局
九三电业局组建于1988年,是以电力供应为主,以电力设备修造、电力工程安装、电力物
资贸易集一身的综合性企业。有职工534人。负责九三局直和11个农场及地方2 个镇、3个林场、
5个部队农场、1个省属种子繁殖场的供电。拥有110千伏119.56 公里长的“北九”主送线路和
四通八达的供电线路及现代化变电输电设施。年供电量已由1989年的4 186万千瓦时递增到2002
年的6 062万千瓦时。固定资产原值 4 699万元,净值2 648万元,现价产值3 477万元。
九三电业局建局以来,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以“管理科学化、工作规范
化、建设标准化、服务优质化”为制企方略。以“服务垦区经济建设,争创一流供电企业”为
工作目标。经过 10 年的努力,两个文明建设和企业管理取得显著成果,连年获得分局安全生
产先进单位;中心变电所连续17年保持东北电网红旗变电所的荣誉,连续11年保持省一类一级
标准化变电所称号。已初步实现了建设“净化、硬化、香化、美化”花园式企业的规划目标。
2001年以来,按国家经贸委要求,经省、总局和省电力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协商,总局委托
省电力公司代管黑龙江省垦区供电企业,九三电业局上划省电力总公司管理。2002年4月1日,
分局局直和11个农场、双山镇、依拉哈镇计13个供电局人、才、物全部移交给九三电业局管理。
2002年九三垦区开始新一轮电网改造,国家贷款9 697.1万元,计划3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