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建工程 1986年以来,九三垦区的基本建设经过16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基础设
施和功能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工业、农田水利建设
和发展为现代农业生产夯实了基础;规划、建设、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的轨道;
九三垦区正步入现代化生态园林城镇行列。
一、生活性建设
(一)住宅建设
1986~2002年,九三局住宅建设历经了3次高潮。
1、1986~1991年, 由于实行住房产权制度改革,采取自建公助形式,鼓励个人建住房,
企事业单位给予适当的补贴,从而调动了职工建房的积极性。户均住房面积较以往有所增加,
最大的可达90平方米,多以建平房为主,全部为砖混结构,玻璃窗采光通风良好,住宿外型美
观,室内布局合理,居住功能齐全。这一时期还对较偏远的连队存在的少数土坯房进行了改建。
2、1992~1996年,全局基本建设又迎来一个高峰时期, 局直和各农场小城镇规划重新编
制并通过总局建设主管部门的批准,得以全面实施。以“建一座城镇,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
民”为内容的小城镇带动战略开始起步,再一次激活了垦区的建筑市场。一批具有高质量、多
功能、式样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且都是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交付使用。同时,农场生
产队居民住宅也有较大改善,一批功能齐全的小康平房相继建成。至1996年,全局住房砖瓦化
率达95%,人均砖瓦住房面积达12.8平方米。
3、1997~2002年,全局住宅建设进入第三个高峰期。1997 年分局下达文件,明确作出了
全局不准建平房的规定,全局展开了以建楼房为主的各类建筑工程,改善和提高了居住功能与
质量。同时分局出台各项优惠政策, 鼓励施工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1996~2002年的7年间,
分局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上,共投放资金近9亿元,使全局12 个小城镇建设初县
规模,农垦小城镇的载体作用、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有力拉动了垦区经济的发展。
到2002年,全局住房砖瓦化率达100%,人均砖瓦住房面积达16平方米。
住房建设统计表
(1996~1999年)
表4-2 单位:平方米 万元
(二)道路交通建设
1986~1990年,各农场的道路都是砂石路,每年春秋都要组织人员进行铺垫、养护。当时
全局没有1段次高级或高级路面,制约和影响了全局道路交通和生产生活。
1987年规模较大的修路工程为“五·一五”工程,5月15 日开始修筑的嫩北东部场间公路。
全场调动300名职工和各类机车41台,邻近的山河农场, 总后三场、四场,二炮农场等友邻单
位共派27台各类车辆来援助工程建设,所建公路全线长10.32 公里,均达三级路面标准,修钢
筋混凝土桥梁3座,涵洞6座,总土方量6 926立方米,砂石2 900立方米,24天完成全部工程,
于6月5日剪彩通车。
1986~1988年九三局建筑公司还在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翠岗、塔源等地承揽森林新开筑
路任务,共完成筑路任务100多公里,完成土石方60余万立方米,筑路施工总产值达1 000多万
元。
1991年后,尤其是1996年以来,局场围绕城镇建设这个中心,以出义务工、职工集资、局
场投资等方式,对局场直的道路进行改造,共铺设水泥路面21 845 885 平方米,铺砂石路1万
延长米,修外环路7 000余延长米,仅局直地区水泥硬化路面达37 280平方米,投资372.8万元。
为了实现场区规划,各农场还拆仓房300余间、禽房畜舍1 148个、围墙600延长米、木栅栏6 000
延长米,修排水沟2 71万米、涵洞500个。至1999年,通往较偏远农场(如九三-建边)的道路状
况也得到极大改善。
至2002年,局直和七星泡、山河、嫩北、嫩江、鹤山、大西江、荣军、红五月、尖山等10
个局场直小城镇主干路,全部硬化成总长达62 公里的高级水混路面,城区高级水泥路面达48%
~60%。跃进、建边场直两座小城镇主干路也将在2003年和2004年硬化为高级水泥路面。
2002年分局党委、分局决定:从2003年开始,修建以局直为中心,连接大西江、鹤山、荣
军、跃进、红五月农场的总长135 公里国家二级水泥路面。此项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以
局直为中心、连接各农场的集密、便捷、效能路网的质量等级,成为拉动九三垦区经济快发展、
大发展的交通大动脉。
(三)园林绿地建设
17年间,局场各小城镇组织职工义务栽树年均200 余万株,绿色长廊、绿色通道、绿色城
堡的“三绿”建设成效显著。1986年以来,随着农垦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
断提高,环境建设正向绿化、美化、香化发展。各小城镇在城区、楼前、路旁种草坪、花卉达
20万平方米,全局建设街道景观、雕塑100 余处。局直和各农场相继实施“亮化”工程,主要
街道两侧都安装了造型各异的路灯,近两年还安装了灯箱广告牌。现代气息和高雅时尚已融入
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园林建设品位不断提高。鹤山农场“仙鹤湖”公园、跃进农场高峰公园、
局直九三公园、嫩江农场的街道景观和山河农场的街心花园等已成为人们闲暇游玩的好去处。
这些园林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给排水工程
九三局所辖地区水资源有限,1985年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原有的供水设备已不能满足需要,
又陆续打井25口,其中机井13口,深水井9口,浅水井4口,建成小型泵房等供水设施6 个,修
排水管道6 000 米。1996年后,全局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随着住宅楼的大量兴建,给排水管
网同时到位。至2000年全局卫生自来水入户率达100%。80年代以来,各农场还新建了一些大型
自来水处理厂、水塔等,其中包括1980年荣军投资3万元建的机关水塔工程,输水主干400米、
支干800米;1991年大西江投资7.6万元建成占地79平方米的自来水处理厂;1991年局直分别投
资151万元、78万元建成占地5 7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和占地5 000 平方米的给水工程;七星
泡1994年两次投资100万元建供水塔,并引进先进给水设备;尖山1995年投资40 万元购置水处
理设备4套;嫩北1999年投资200万元建成占地353平方米的水源处理厂,日处理饮用水800吨,
其中包括容量达500 吨的储水池。这些设施的建成,扩大和改善了供水规模和质量,给职工群
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健康保证。至2002年底,全局供水管线增至181 公里,排水管道长度增至
65公里。全局上下水配套设施已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
(五)供热工程建设
随着小城镇的兴建,全局楼房逐年增加,原有的取暖设施已远远满足不了供暖的需要。1996
年以来,全局相继对供暖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建锅炉房3座,新增锅炉5个,新修供暖管道5 公
里(全部采用发泡保温层密封、直埋地下)。全局外网改造投资500 余万元。局直地区于1997年
开始对外网改造,利用糖厂余热供热20万平方米。除机关、银行、邮局、医院等自建锅炉房自
行供热外,其余已全部由糖厂集中供暖,其取暖费的收缴和取暖设施的维护由局直热力公司负
责。至2002年底全局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11万平方米。
(六)商业网点建设
到1986年全局个体私营经济已在管局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商服业仍以局直和各农场
中心商场(商店)为主要商贸、物流区,且门市建设、摊点设置等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为了有
效规范市场管理,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1989年后局直和各农场相继建交易市场11座,总
投资7 000余万元,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其中规模较大的为九三交易城,其中企业经销楼4 500
平方米,交易大厅3 200平方米,可提供摊位320 个,另有附属门市房50 家。2000年又在交易
大厅南侧新建2层商业楼5 256平方米。近几年来,局、场小城镇主街道两侧所建的综合住宅楼、
办公楼的一楼均设有门市房, 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经营场所, 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
业的迅猛发展;同时,局直地区还建有商业大楼、商贸大数、鹤王大楼门市房、外贸工商门市
楼等较为集中的商业区。1996年以来,分局进一步实施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工商、城镇监察等
部门又对个体摊点、街面门市进行了整顿和规划,建成了烧烤一条街、轻工市场、水果蔬菜批
发市场、饮食一条街等,商业网点的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由于商服功能的日益完
善,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吸纳了大批剩余劳动力,扩大了第三产业的经营规模。据不
完全统计,到2002年,全局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6.4万人,收益近3亿元,城镇商品销售额突破
10亿元大关。
(七)公共建筑建设
80年代全局学校、医院、办公等公共建筑建设已基本完成。进入90年代后,由于实行集中
办学,以及医疗技术的改进和设备的更新,原有的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事业
发展的实际需要,分局和各农场对公共建筑、基础设施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和扩建。至2002年底,
全局共投资1.5亿元,建成了一批功能齐全、 设施标准达到省级水平的小学校教学楼、实验楼、
小学生公寓楼、艺术体育馆等,总面积达8 万多平方米。促进了垦区教育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1995~2002年全局共建医院门诊楼、住院楼、门诊住院综合楼、老年公寓等11幢近3 万平方米,
进一步改善了全局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条件。至2002年,全局新建扩建银行、邮局、客运站、
职工浴池等30多处,投资3 740万元;另建办公室20余处,面积14 077.95 平方米,投资536万
元;改建办公楼一座,投资60余万元。加强了全局公益事业和行政机构的服务与管理职能。
二、生产性建设
(一)粮食处理工程建设
1986年以来,九三局为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性建设的工作力度,
1986~2002年,全局累计投入粮食处理工程建设资金2 200多万元。共建水泥晒场30 万平方米,
金属晒麦棚2 000平方米,投资近1 400万元;并建粮食处理中心12个,建储存量2 500 吨粮仓
4个、1 500吨金属仓2个、1 000吨金属仓10个、500吨钢板仓6个、300吨仓8个、250吨仓2个、
100吨仓2个、50吨仓3个,建种子库2 200平方米、种子储备库1座(1 000平方米),合计投资800
多万元。
(二)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全局各农场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4万元,建奶牛舍1 700平方米、猪舍
1 000平方米、饲料库154平方米;投资148万元;建青贮窖17座。1997年大西江投资145.5万元,
建成占地1.5 万平方米的农业航化用水泥飞机场1 个。1996~1999 年跃进农场建成占地100公
顷的棚菜基地。2002年分局建成投资1 000万元、占地200亩共100 栋大棚的局直蔬菜种植小区,
并建成投资1 000万元、占地10公顷的局直奶牛饲养小区。 由于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
设的投入,大大增强了抗灾能力。以尖山农场为例:1990~2000年,该场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基
础设施投资总额15 420万元,新增麦场5 800 700平方米、库房217 000平方米,粮食烘干日处
理1 200吨,存储能力提高了160万吨。
(三)农田水利建设
1986年以来,全局治理冲刷沟1 200余条,全长522公里,土石方765.8 万方;筑截流埂、
挖截流沟40多条,总长33.6公里、土石方116.7万方,总投资1 200余万元;20余座水库消险加
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25万立方米,投入资金2 600万元; 1989年11 月8日,由省水土协会,水
保专家邢志崇及总局水利专家所爱费、郭大本等组成的评议团,来对九三管局水土保持科技成
果进行评议。荣军农场作为协作单位,接受评议团对冲刷沟治理成果的现场检验。评议结果为:
该成果一次性治理恢复地貌,具有创造性、实用性,草垡利用是个突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
产出率,在工程与生物相结合方面属国内领先。1999年9月13日, 参加国家松辽委组织的“东
北地区耕地利用科技研讨会”的三省、一区、五市代表及农垦总局领导共50余人,来九三局检
查指导冲刷沟治理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工业生产性建设
分局为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深精加工的产出效益和科技含量,从1987年起相继进
行垦区现代工业企业的基本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共完成工业生产性工程建筑面积42 868
平方米,总投资达2 400 多万元。1996年以来,通过资产重组,以行业为纽带,以规模促发展,
分局组建了九三油脂集团、鹤王乳业集团、九三种业集团、九三制粉有限公司、碧缘皮业有限
公司等大型农垦企业。经规模化经营、低成本扩张和生产性建设及技术改造后九三油脂集团、
丰缘麦业集团和垦丰种业集团发展成为三大龙头企业,成为具有农垦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带
动了九三垦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分局工业企业建立、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工业性建设成
绩斐然,功不可没。
工业生产性建设统计表
(1986~1999年)
表4-3 单位:平方米 万元
(五)建筑安装工程
1986~1999年,局直及各农场施工企业承担局内外建筑工程,累计建筑面积836 076.84平
方米,随着全局建筑安装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建筑安装质量不
断提高,获奖工程也不断出现,并靠信誉和质量巩固和开拓了局内外建筑安装市场。
建筑安装工程一览表(局外)
(1986~1999年)
表4-4 单位:平方米
建筑安装工程一览表(局内)
(1999年)
表4-5 单位:万元平方米
续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