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通信建设
第一节 通信建设
一、通信处成立前的通信状况
1969~1976年兵团时期,为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适应革命、生产和战备的需要,由
兵团投资,于1972 年架设了自佳木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经由铁力、绥棱、北安至九三(第
五师)的通信线路,施工和管护采取由沿途各师、 团分段架设并负责维护管理的方式。通信线
路使用的是6米油炸杆,四线木担, 一对铝线作为传输线,一对铁线作为业务联络线,在铝线
上开有载波设备,九三(五师)对佳木斯(兵团)有3 条载波电路。勉强维持通话,主要保证内部
机关通信需要。师部设有警通连(建立农管局时,改为通信管理站)负责通信任务。辅助电话通
信手段的是机要通信, 由机要通信员带信件乘火车往返于九三-佳木斯之间,或骑摩托车奔波
于师部(管局)、团部(农场)之间,以此完成机要通信任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通信靠国家邮
电通信网,九三对嫩江县邮局仅有3 条载波电路,打长途电话非常困难。长途电话设备是手摇
式磁石人工交换机,后更换为100 门人工共电式交换机。师(局)直市话使用的是纵横式自动交
换机,由于产品、设备质量较差,常有串话、串号、掉号、多方混通等故障发生。管局至农场
之间通信线路是白木杆上架一对铁线,两端设备均为手摇式磁石交换机,后更换为人工共电式
交换机,有个别农场末设电话线路,通信方式靠通信员往返传递。农场到生产队是一线一地的
通话方式,或一条线路串上几个生产队,场部总机与生产队通话,几个生产队同时振铃,大家
同时接电话,还有相当一部分场队之间不通电话。
二、纵横交换机时期
(一)通信设备初期概况
1986年管局通信队成立时,通信设备仅有:阜新在“文化大革命”中生产的纵横式JZHQ-2
型450门自动交换机1部,12路模拟载波机2套,3路模拟载波机6套,共电复式200门人工交换机
1部,DI603稳压电源2架,IV500安时的电池50块,224型文字真迹传真机1部。通信机房设在管
局机关办公楼内,载波、话务、传真、 电源、自动交换机、仪表,配电等7个机房共计实用面
积185 平方米,各机房空间狭小,设备安装无法按规程标准实施,自动交换机经常出现故障,
原设备配件又无市场供应,维修成为难题。垦区各项事业发展对优质通信服务的需求,与现有
通信设备、通信手段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筹集、更新、改造资金
为彻底改变九三垦区的通信状况,1987年管局下发《关于加强通信建设的决定》,决定采
取分摊与集资相结合的办法筹集资金,以解决局场间干线(含机房内通信设备)更新改造的费用。
即在1987、1988 两年内,各农场和行管处按耕地面积每年每亩年集资0.30 元;局直工业企业
按每年总产值的0.5%集资;燃化公司和商业处、物资处、第一建筑公司及种子公司、设计室等
单位每年各分别集资3万元和2万元及0.5万元。两年来,全管局共集资1 000万元,用于更新局
场间干线杆路183公里,改架铝线杆路110公里,购置3路载波设备2套,高3路载波8套,电话会
议汇接设备11套,扩建管局通信机房1 500平方米,更新千门自动交换机1套。从而实现局场间
6条直达电路和文字传真、 电话会议网,通信质量稳定可靠,较好地适应了垦区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
(三)交换机增容改造
1987年下半年,通信处按照管局领导意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市场调查,旨在选择国产最
先进的自动交换机,经多方反复研讨,决定采用西安通信设备厂生产的HZ-01G型长市农千门自
动交换机。1990年底进行新设备安装。经过通信处干部职工与厂家技术员经10个昼夜的安装调
试,于1991年元旦前,一次割接成功。此次交换机增容改造,缓解了九三垦区通信紧张状况。
(四)电、线路传输网络更新改造
1988年通信处组织技术人员会同各农场通信科,分别对各条局场间电、线路逐一进行勘查,
设计。历时两个多月,查遍了管局至11个农场共340 公里的线路。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认真研讨,提出了最佳建设方案: 管局至尖山、跃进、鹤山、荣军等4场架
设油杆、铁线线路,管局至红五月、 大西江、嫩江、七星泡、山河等5场架设油杆四线担、铝
线线路;并对9场各加12路载波设备。管局至嫩北(45公里)、建边(75公里)2场采用无线通信方
式,拟从管局至嫩江农场开36路特高频,嫩江农场转对嫩北农场开12路特高频。当年,通信处
完成全局电、线路、传输网络更新改造设计方案,并作出了预算。
从1989年开始,通信处积极筹措资金、购置材料、组织施工,和各农场通信科一起,一个
农场一个农场的架设线路。通信职工起早贪晚,顶风冒雨,不辞辛劳,跨河沼、穿山林,高标
准、高质量地进行施工。于1991年,完成了管局至9 个农场的线路架设任务并调试开通了有线
12路载波设备,使9个农场的通信业务实现了12路以上电路传输,各农场也相应增设了200门供
电交换设备。1992年, 在总局通信处的帮助下,建铁塔4座,并调试开通了特高频36路设备,
使嫩北、建边农场均有了12路载波电路。至此,全部完成了局场间电、线路更新改造任务,使
九三局通信业务基本满足了全局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五)兴建通信楼房与装备HJ-01G型长市农电交换机
由于决定采用的HJ-01G型长市农电话交换机属高架设备,根据安装设计规程,机房梁下必
须净剩3.7米,机房地面负荷要达到800 千克/平方米。因而需新建通信机房。按照总局要求,
新建机房面积为1 500平方米较为适合。
1988年春,管局决定兴建通信楼,由管局设计室进行土建工程设计,同时,经调研论证正
确选择楼址。为了节省市话线路,通信机房位置选在电话用户相对集中的地点。决定通信楼建
在管局机关楼北侧100余米的位置。1989年7月份破土动工,由于受钢材涨价等因素的影响,1 380
平方米通信楼于1990年冬竣工交付使用。1991年1月HJ-01G型长市农1 000门纵横式交换机投入
运行,解决了九三局当时通信难的问题。
三、传输数字化 交换程控化时期
(一)通信状况与更新措施
至1994年,管局通信处使用的1 000 门纵横式交换机已经全部装满,设备处于超负载运行
状态,管局的市话网及长途通信传输电路均十分紧张。当时嫩江县邮电局已弃纵横式交换机,
上数字程控交换机。九三局使用的HJ-01C型长市农交换机无数字接口,无法与邮局联网,导致
对外通信联络管理受阻。全局通信交换设备和传输网络更新换代摆上了工作议程。
1995年3月29日, 管局为加快信息产业基础建设步伐,决定采取多方面筹集资金的方式,
统一筹措通信网络建设所需资金;对全局的长途干线通信设施和局直市话交换设备进行彻底的
更新改造,迅速建设一套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适应垦区经济发展,能与国家公用网、国际网联
网的现代化多功能信息传输交换网络。
根据管局文件规定,主要采取两种办法筹集资金:一是对局直电话用户征收一次性改制费,
标准为:企事业单位办公电话、公费住宅电话、 个体经营户电话1 200 元/部,私人自费住宅
电话 800元/部,市话小交换机中继线10 000元/条,分机用户800元/部,新安装电话相应标准
收取改制费;二是对农场每亩耕地每年征收1.6元,征收3年。所筹集资金全部交由管局财务处
专款专用,由通信处代表管局签署订购设备合同,并把好农场更新设备的技术质量关。
(二)交换机设备的增容改造
1995年4月以来,按照管局关于建成的全局通信达到“汇接局数字程控交换机3 000门,局
场间具有60条以上数字传输电话,实现国内、国际电话直拨,可同时传输有线电视等多种信号”
的标准要求,通信处通过对国产交换机的考查、选型,确定选用技术先进、后备技术力量雄厚、
售后服务尚佳的华为生产的C&C08C型交换机。1995年12月下旬,交换机到货后立即组织技术人
员配合厂家进行安装,经过20多个昼夜的安装调试,于1996年1月23日一次割接成功。
C&C08C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投入运行,解决了交换设备增容改造和与邮局通信联网的问题。
并激发了各农场上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积极性。 到1996 年底各农场交换设备全部更新为数字程
控交换机。在此基础上,由于采取价格优惠措施(对教育、卫生职工尤为优惠),局直、场直居
民竞相安装电话,到1997年上半年3 000号基本放空,居民安装电话的积极性不减。 1997年10
月,交换机扩容 至4 000门,交换机软件由08C5.0版本,升到5.5 版本。1998年11月,通信处
组织职工集资110万元,使交换机软、硬件同时升级,交换机由08C型机升为08B 型机,扩容至
5 000余门,固定电话开到4 700 门,局直地区电话普及率18.1%。1998年,全局交换总容量达
到15万门,局直地区有5 120门。全局电话普及率7.6%。 与交换机容量配套的市话增容改造工
程也同步进行,全局市话电缆线路243 272皮长公里,分局汇接局出局容量达6 600回线,满足
了局直、场直用户的需要。
(三)局场间光缆工程建设
1996年,管局根据在铝、铁线上开模拟载波设备,满足不了大容量、数字化的要求,微波
传输又受气象、地理等条件限制,很难达到技术指标,决定采用国内、国际最先进的光纤传输
通信技术,并采用直埋的方式施工,计划分2 年完成建设任务。1996年建设分局到荣军、尖山、
跃进、大西江、红五月5场的通信光缆83.6公里。1996年10月2日,管局召开光缆工程施工动员
会后,组织干部、职工奔赴光缆建设第一线。全局每天出动五六千人,最多达上万人,运用几
百台机械、车辆挖沟、铺缆、回填。保证了当年工程如期完成。1997年完成了分局至鹤山、嫩
江、七星泡、山河、嫩北5场的171 公里的光缆工程,1998年又完成了(嫩北至建边)96.35公里
的光缆工程。实现了分局到各农场传输数字化,保证了各农场均有130 条以上传输电路。1998
年起各农场也着手建设场队间光缆通信。1998年嫩江农场率先完成了农场至各生产队97公里光
缆建设任务,并采取先进的接入网技术,把有线加密电视传输到每个职工家。至2000年底,其
他10场均建成了场队间通信光缆。
四、多功能 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时期
(一)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升级、增容
1999年,经过对交换机全面技术升级、交换增容, 将原来使用的C&C08C型交换机升级为B
型后,解决了C型机增值业务(如来电显示功能等)的不足; 新增配的32模B 型交换平台,奠定
了通信产业继续发展的基础;增容1024路用户线、240 路中继线,实现了对嫩江县电信的迂回
路由,初步解决九三局长途电话业务的集中出口,开通对嫩江县电信长途电路7 号信令;并将
人工查号台改为电脑查询。通信处还大力度开发电信市场,积极向上级电信业务部门申请号码
资源,并采取多项措施优惠用户,使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1999年全局交换机总容量18 159门,
实际装机12 958门,全年新增容量3 191门,其中局直地区新增1 024 门。2000年, 农垦通信
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提出“加快速度,超常发展”的号召,加大了通信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建
设步伐。共投资2 000万元用于农场至生产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分公司职工保质保量完成了
(包括尖山、跃进、嫩江、七星泡、山河、嫩北6 场)一期工程;局直安装大唐SP30CN交换机主
控SM一架、BM一架,增容1 024条用户线、600条中继线;完成一期工程的各农场场部安装BM交
换模块、配线架、电源各1 套,开通了各个生产队的场队间电话。实现了以分局SM为核心,以
6个BM为基础的星形格局电话网络,实现了长途电路统一由九三局直出口, 进入嫩江县电信局
(国网),实现了全局通信设备、设施的集中维护、集中管理。使全局通信传输技术的交换质量
均达到国内同期先进水平。
同年,通信分公司自投资金20余万元,建成了电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由传统的月结算话
费方式改为预付交费方式,方便了用户交费,提高了服务效益;实现了电信业务网上办公、电
话安装、更名过户、话费查询等新业务受理,开通了170业务,增容了114业务,安装了触摸查
询屏、增设5个电话营业厅等,提高了电信服务档次,实现了电信业务科学化、 标准化、规范
化。到2001年底,全局交换容量达到28 026门,新增用户7 482户,全局电话入户率达到24.7%。
2002年,又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场、队间通信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建成鹤山、大西江、
荣军、红五月、建边农场和嫩北农场十二队的通信工程。5 个农场分别配置了BM模块及配线架,
各个生产队配置RMA。至此,九三分局至各农场、 农场至生产队三级通信网络全部建成。现代
通信手段给九三垦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未,固定电话用户达30 044
户、新增11 203户,全局电话入户率达61%。
2、长途传输、市话电、线路改造增容工程
九三垦区长途传输工程市话电、线路改造增容工程与交换网络工程同步进行。2001年,投
入资金1 400余万元(设备866万元、器材560 余万元),建设场队一期交换网络工程。地埋光缆
215公里,架空光缆9.5公里,光缆到队49个点,电缆辐射队35个点。光端设备安装SP30CN-SM1
套、SP30CN-BM5套、6048线,RMA用户模块45套、7440线,开关电源5套,ONU2套、384 线。该
工程历时70余天,出动人工38 994个工日,大小车辆300多台班。
2002年,投入资金1 142万元(设备562万元、器材500万元、人工费80 万元),建设场队二
期交换网络工程。地埋光缆200公里,架空光缆5.58公里,架空电缆460.7公里,设备安装SP30
CN-BM5套、7376线。光缆到队27个点。
(二)移动电话网络建设
农垦通信九三分公司在进行固定电话数字网络建设的同时,与联通公司几经谈判,达成联
合开发九三垦区移动电话市场的协议:联通公司负责建立12 个BTS基站、包括收、发交换设备,
天线安装的铁塔等;通信处提供12个BTS基站的传输电路、12个机房、12 个营业厅,建立全局
联通营销业务系统,并配备营业人员。负责传输电路、营收系统的维护工作。利益分配各占50%。
2000年协议签订以后,双方开始积极运作。到年底,共同完成了九三垦区移动电话网络建
设,2001年元旦正式投入运营。全年发展G网用户8 200户,收入200余万元。2002 年,农垦通
信九三分公司配合联通公司对全局12基站进行网络优化,并对营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优质服
务培训,还在资费上多次优惠用户。截止2002年11月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0 088户,收益300
余万元。同年,联通C网投入运营,亦纳入合作经营之列,发展用户200户。
(三)开通传呼业务
1999年,全国邮电行业改革分营后,分局通信处先后与总局通信处、解放军总装备部、中
国联通公司、黑河广大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洽谈合作项目,共谈成合作项目有寻呼通信、电话信
息服务(190);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等, 促使九三垦区通信市场迈上了多功能、全方位信息
服务的发展道路。
1999年11月,成立九三远望寻呼台,建立了运行维护服务网络。2000 年,发展用户780余
户,年收入11万元。1年来,共建成直放站14 个,传呼业务覆盖讷河、嫩江等地,实现了全国
漫游。同时与黑河广大信息台合作,开通了“190” 电话信息业务,丰富了用户文化生活,尤
其是给高考学生的信息查询提供了方便。
(四)计算机网上服务业务
1999年9月,总局与省数据局正式签署了农垦入“英特网”协议, 成立了互联网络农垦服
务中心。各分局、农场入互联网统一从总局光缆传输,从哈尔滨直接与国际互联网接口。其干
扰少、速度快,且基本费低、使用方便。利用电话线传输到场、队、家庭,有固定电话的用户
都可以上网。突破了地方公网线路传输拥挤的瓶颈制约。10月份,九三局正式开办互联网业务,
即受理网号为“10163”、“10169”的拨号上网业务。至年底发展用户200余户。
2001年4月,计划投资200余万元,建设总局至九三分局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该方案当年
投资,当年完成,垦区真正步入了信息时代。九三分局通信处(分公司) 与农垦总局通信处(有
限公司)联合制定了《九三分局计算机综合信息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分局、农场机关实现宽
带业务;分局、农场各企事业单位实行百兆广域网络互联。 发挥了该网络的四项功能:1、办
公自动化:为各级领导、业务部门提供现代办公手段,实现办公自动化, 管理科学化。2、虚
拟专网业务:即为特殊业务部门提供专用计算机通信网络。3、国际互联网业务。4、信息发布
业务:建立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如北大荒信息港网站。为使局直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实现办公自
动化,九三通信分公司投资30余万元,无偿架设光缆20余公里,做到了光缆到办公大楼,宽带
到机关科室。
2002年,分公司对网络进行了升级,引进了北京港湾公司的网络交换设备,使办公自动化
与互联网隔离,保证了网络安全。开通了公安专网、社保专网、粉业专网等,发挥了网络的专
用功能。同时增加ADSL设备(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解决了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发
展网吧20余户,宽带个人用户200余户,使九三局计算机通信步入了国内先进行列。
(五)电视、电话会议业务
1999年9月,分局通信处开始筹建总局至分局可视电话会议系统。 该系统选用中兴设备,
利用2M/b传输电话,采用图像压缩编码技术。会议室设在通信处。1999年10月,可视电话会议
系统开通。性能稳定,图象清晰,声音失真小,实现了设计功能。
(六)为有线电视传输提供光纤
农垦通信九三分公司在进行光缆传输网络设计时,就为传输CATV信号增加了一对光纤。光
通信网络建成后,为分局至农场、农场至各生产队分别提供一对光纤传输CATV信号,使有线电
视覆盖全局,提高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