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业
第五章 商粮 贸物
第一节 商业
一、管理机构
1986年秋季,商业处和物资处分开,恢复到1981年以前的商业处单设的管理体制。
1986~1987年孔繁旺任商业处长、党委书记。
商业行政管理机构设行政办公室、商业科、农副产品科、计财科、劳动人事科、集体经济
办公室、烟酒专卖局、商业党委办公室、工会、共青团组织。
成立基层批发单位8 个,即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烟酒公司、食品公司、蔬菜公司、生产
资料公司、土产公司、医药公司。
基层单位10个,即商场、一商店、二商店、三商店、四商店、五交化商店、副食品商店、
综合商店、北方商店和兴盛商店。
1988~1989年王兆林任处长、孔繁旺任书记。
1990~1991年司凯任处长、王凤江任书记。
1992~1995年王凤江任处长、党委书记。
1996年徐占山任处长、党委书记。
1997年潘维山任处长、党委书记。
1999~2002年潘维山任处长、王春生任党委书记。
二、商业营销与管理
自商业处单设之后,商业处对下辖的18个基层单位实行计划管理,每年对各批发和零售部
门下达批发、零售和实现利润等各项计划指标。同时还对各农场商业实行业务指导,各农场都
设立商业科、商店、分销店、代购代销点等,各农场的商品统一到商业公司采购。
1988年度商业处在册职工1 006人,年销售收入5 423 万元,实现利润55 万元,商品库存
1 038万元。1989年度商业在册职工900人,年销售收入5 401万元,实现利润25 万元,商品库
存1 362万元。1990年度商业在册职工944人,年销售收入5 723万元,实现利润32 万元,商品
库存1 577万元。1992年度商业在册职工1 077人,年销售收入5 017万元,实现利润6万元,商
品库存1 703万元。1993年度商业在册职工1 077人,年销售收入2 677万元,亏损313万元,商
品库存674万元。
1990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破了商业原有的国营一统天下
的计划经济模式。商业公司在经营体制上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从1992年开始利润逐年下降甚
至亏损。1994~1996年商业公司全面停止经营活动,按法律程序进行破产,1996年底破产工作
结束,破产失业职工969人。
1997年初,原商业领导班子解体,重新组建了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潘维山任商业公司经理、
党委书记、董礼兴、李强为副经理、沈文杰任党委副书记。同时把物资公司下辖的生资公司成
建制地划归商业公司。新组建的商业公司管理机构设综合办公室和党委办公室,下辖生产资料
公司、土产日杂公司和糖酒公司,主业经营农药和化肥。
1997年初,经分局同意成立了由商业公司为主的松散型生产资料(集团)公司。该集团公
司负责对全局11个农场的农药、化肥供应,实行统购统销。
1997年度该公司销售收入9 856万元,实现利润196万元,上缴分局86万元。1998年销售收
入5 748万元,实现利润56万元,上缴分局外56万元。1998年8月国家对农药、化肥经营市场放
开,随之集团公司解体。
1999~2000年商业公司的经营仍未走出低谷。
1999年度销售收入2 726万元,利润为零,2000年度销售收入2 158万元,利润为零。
三、停止经营 实施产权制度改革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国有中小型企业逐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对一些具备
条件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实行资产整体退出。2000年11月5 日分局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国
家关于深化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的精神,决定对商业公司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商业公司将现有
的国有资产有偿整体退出,实行民有民营。
商业公司从2001年开始设立留守处,留守处共配3名工作人员,负责原商业218名离退休人
员、969名下岗失业职工的管理工作和完成分局机关各部门所下达的各项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