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进程
第六章 非国有经济
第一节 发展进程
庭院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种植蔬菜、瓜果、林木、菌类,饲养畜禽和野生动物,
以及从事手工业、加工业和其他商品生产。 1989年, 庭院经济是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家庭
农场的出现而提上了日程。怎样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加强对庭院经济的领导,由管局主
要领导牵头,成立了庭院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下设庭院经济办公室。庭院经济办公室,设在
工会生产生活部,由刘振全和刘明光兼管。而后,与生产生活部分分开,单独成立庭院经济办
公室,任永富为主任,工作人员2人。从1992 年起由一名工会副主席抓庭院经济。先后有熊兴
荣、王家岐、姜彦、车万富4 位工会副主席兼任庭院经济办公室主任,闻金贵、王宝生、赵维
荣任副主任,常设工作人员1~2人。
1998年根据体制改革总体安排和自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分局党委决定自营经济与工会分开,
另行组建非国有经济开发部。2001年,非国有经济开发部又划归工会领导。
随着庭院经济的发展,各单位也相继成立了庭院经济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关系,
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疏通渠道,提供信息服务。
1992年管局召开庭院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和庭院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把庭院经济纳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渠道,成为九三局构筑的“三元经济”之一,从而使庭院经
济跳出了原来家庭副业的圈子,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管局党委书记胡成真亲自修改庭院经
济发展实施方案,把奔小康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管局局长齐维林亲自抓庭院经济。管局
领导专门带领庭院经济办工作人员下基层检查庭院经济。抓好庭院经济已列为局场主要领导的
工作职责,从而使全局庭院经济出现了产值逐年增加,户数逐年增多,收入逐年增高的发展局
面。1991年与1989年相比,全局庭院经济产值、从业户数和收入三项指标,分别增加128%、39%
和107%。1992年全局庭院经济继续发展,涌现出超千万元的农场1个,超百万元生产队2个,庭
院经济总产值达7 000万元。有13个生产队的庭院经济产值已占总产值50%。
1993年,为推进全局庭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总局庭院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管局先后
召开两次大型的庭院经济工作会议。在9月20 日召开的庭院经济工作会议上,总局工会主席刘
廷佐到会并讲话,管局党委书记胡成真对今后发展庭院经济的战略目标作了阐述,局长齐维林
对切实抓好全局庭院经济工作做出具体布置。总局工会主席刘庭佐,对九三管局在发展庭院经
济中党委领导重视、主管领导亲自抓和工会积极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对九三管局在新形势下庭
院经济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具体任务和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具体措施,都给予了充
分肯定。
1993年庭院经济生产值比1992年增长20%,人均庭院经济收入水平增长15%。
1994年,九三垦区工会按着管局的部署,狠抓了“34353”工作模式, 使庭院经济总产值
达1.6亿元,11个农场庭院经济产值达到和突破了1 000万元大关,有31个农业生产队庭院经济
产值超100万元。有16个农业生产队庭院经济产值与种植业产值持平。
1995年,九三局庭院经济产值突破了2.41亿元,纯收入1.1 亿元。全局庭院经济向产业化
方向迈进,形成了1 500个规模产业大户,121个专业化产业基地,70 个庭院经济产值超100万
元的专业队。
1996年,根据上级精神和庭院经济的发展趋势,全局庭院经济改为自营经济。自营经济从
业人数61 893人,从业户30 016户,总产值达4 亿元,纯收入1.6亿元,从业户人均收入2 585
元,从业户均收入5 330元。
1997年,自营经济已成为分局的支柱产业、新经济生长点和再就业的主渠道。在吸纳劳动
力和经济总量增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产值、纯收入、从业户数、从业人数、户均收入、人
均收入、自营经济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指标八超历史。
1998年,分局非国有经济主导产业有了新的发展,以引进优良种植品种和畜牧改良为核心,
以模式化栽培、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管理为内容, 推进非国有经济主导产业向科技化、 产业
化发展。以奶牛为主的养殖业扼制了大幅度下滑态势,全局奶牛存栏增长3.1%,肉牛存栏增长
5.0%、出栏增长2.1%,生猪出栏增长11.4%,羊存栏29.0%增长;全局大力发展以日光节能型温
室和大棚为重点的蔬菜基地,蔬菜大棚达到1 558栋,104万平方米,从业户500户,1 400人;
全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其中甜菜8.1万亩,油菜14.2万亩,南瓜(籽)1万亩,青贮
玉米1.3万亩,芸豆3万亩,甜瓜、圆葱、小毛葱、中草药近万亩;全局建成乳制品、棚菜、制
糖、运输、商贸、肉禽等十大产业链。
管局同时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市场开发和扶持力度。一是市场开发力度大,新引进项目显
著增多。全局共引进芸豆、月苋草、亚麻、花生等经济作物品种15 个,金丝柳等林苗品种5个,
大棚花卉新品种近100 个,新引进植物营养素、复合饲料生产、无支柱钢骨大棚杆制作等加工
项目20 个。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企事业单位坚
持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不变。各单位全部建立了由工会主席或副场长任总经理的非
国有经济公司。在职工作人员80人。84个自营经济专业队,全部建立了党政工团组织,配备专
职干部252人。53个兼营队专门配一名领导抓非国有经济。全局专职抓非国有经济的干部达402
人。还建立自营经济发展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个体运输协会、蔬菜协会等行业组织,拥有
会员近4万人。
1998年7月25~28日,农业部农业局、 中国农林工会在九三联合召开了全国农垦系统职工
自营经济产业化发展现场会议,重点听取了九三分局自营经济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与做法。与会
领导对九三局职工自营经济工作的认识起步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职工自营经济保持强劲的
发展势头,现已取得的成绩;并在扶贫解困,实施“送温暖工程”和“再就业工程”中所发挥
的作用给予极高的评价。会议还充分肯定了九三局在职工自营经济产业化发展中所进行的积极
探索、大胆实践和成功经验。会议还指出九三分局经验的意义在于对农垦实施产业化的理解与
实践,使少数职工种多数地成为现实,不仅提高了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80% 的农工顺利实
现了转产并充实到职工自营经济中来,从而使职工自营经济成为垦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并从扶
贫经济中走出,实现了农垦经济大发展的新突破。
1998年,全局非国有经济从业户数33 965户,从业人数为67 395人,总产值90 370万元,
总收入30 709万元,从业人均收入4 557元,从业户均收入9 043 元,收入万元以上的户6 999
个、5万元以上的户590个;10万元以上的户125个。
1999年,全局非国有经济从业户数33 362户,从业人数65 916人,社会总产值9.2693亿元,
纯收入3.21亿元,从业人均收入4 869元,从业户均收入9 621元。
2000年,全局非国有经济社会总产值11.3亿元,纯收入3.4亿元,从业人均收入5 055元,
从业户均收入10 268元。有11个农场职工自营经济产值超8 000 万元。其中七星泡、嫩江、鹤
山3个农场年产值超1亿元。全局自营个体私营经济从业户缴纳国税2 292万元,缴纳利费6 260
万元。
2001年,全局非国有经济从业户数34 520户,从业人数为69 556 人,实现总产值12.18亿
元,纯收入3.72亿元,从业人均收入5 300元,从业户均收入10 800元。
2002年,全局非国有经济从业户数34 230户,占全局总户数的72.7%, 从业人数为66 828
人,占全局总人口的45.9%,非国有经济总产值13亿元,纯收入4 亿元,从业人均收入6 000元,
从业户均收入12万元。
九三局非国有经济由1989年起步,经过14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局“三元”经
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分局的支柱产业、新的经济生产点和吸纳职工再就业的主
要渠道。分局被总局评为自营经济工作先进分局,先后两次在全国性的非国有经济会议上介绍
了经验,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