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基本特点与经验

第二节 基本特点与经验



  

  纵观14年来九三局非国有经济发展进程,呈现和创造了五方面的基本特点与经验:

  一、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 全局杂粮、芸豆、饲草、饲料、蔬菜、林苗、花卉、
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60万亩,占全局耕地面积的21%。

  二、生产领域越来越宽。以牛、兔、鸡、菌、豆、菜、麻、葱、果、树为主导十大特色产
业形成规模,向基地化发展。全局已经形成了10个省内、乃至国内较大的非国有经济种植业、
养殖业基地。其中有:30万亩芸豆种植基地;3 000亩沙棘种植基地;15万亩甜菜种植基地;7
万亩亚麻种植基地;万亩林苗培育基地;1万亩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200万袋食用菌养殖基地;
近万亩圆葱、珠葱种植基地;20万只长毛兔、獭兔养殖基地;2.3万头奶牛、3万头肉牛养殖基
地。

  三、运用新技术建设非国有经济发展示范区。1994年从全局选择了15个发展项目,举办了
庭院经济成果展和10项新技术培训班,为庭院经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建设非国有经济发
展示范中,运用、推广了这10项新技术:(1) 蔬菜大棚地膜生产推广“夏提前、秋延后”生产
技术。(2)暖棚、冷棚和保护地“三级蔬菜生产技术”。(3)地栽木耳技术。 (4)发酵饲料喂猪
技术和生猪直线育肥技术。(5)养殖肉牛增重剂、耳后包埋技术。(6)袋装青贮玉米饲料喂奶牛
新技术。(7)桔杆揉碎氨化喂奶牛技术。(8)浅水人工养鱼技术。(9) 白瓜子分离机应用技术。
(10)鲜蘑和山野菜的鲜贮技术。分局每年都从东北农学院聘请教授来垦区讲学、传授技术。通
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召开现场会和组织参观考察,使全局上下对自营经济的发展思路、主
导产业、战略地位逐步明晰,到2002年全局已经建成23个非国有经济发展示范区,对新技术的
应用更加注重实效。大西江农场林苗生产园区的金丝柳、无絮杨树种植面积达1 万亩。山河、
跃进、尖山的芸豆园区的芸豆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达5 万吨。鹤山长日牌圆葱全部实现了
喷灌,应用了绿色食品栽培和生物防治新技术。七星泡全面推广应用了气体肥和滴灌技术。鹤
山应用“北药”种植技术和甘草种植新技术。全局蘑菇、香菇和黑木耳等菌类养殖普遍采用了
袋栽技术;奶牛生产全部推广了冻精配种,生猪、肉鸡生产普遍采用了快速育肥技术。

  四、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格局日渐形成,实现了“订单农业”、“合同
销售”。2001年根据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分局成立了非国有经济产业发展协会。隋凤
富局长任名誉会长,分管领导任会长,协会下设8 个专业协会,即:奶牛协会、肉牛协会、兔
业协会、葱业协会、食用菌协会、乌鸡协会、芸豆协会、棚菜协会。到2002年已经发展到27个
协会,并实现了在产业发展和进入市场运作上统一组织考察、统一广告宣传、统一品牌标识、
统一产品价格、统一市场销售。公司为壮大营销队伍,与工商局共同举办了九三分局经纪人培
训班。公司还在中国农网设立了电子信箱,对内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信息,对外传媒连接,开
拓市场,签订合同。先后组织各种研讨会74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14期,培训技术骨干7 613
人;先后播放电视专题片32部、专题节目 335个,组织非国有经济先进事迹报告会近百场;先
后组团参加了北京、上海、广东、 吉林绿色食品展销会、哈洽会、 广交会,签订了近百份销
售合同和生产加工意向书;先后与天津利和集团、天津医药进口集团、哈尔滨粮油食品进出口
集团等十几家外贸公司进行了对接。2002年全局5万吨芸豆中74.47%份额实现了订单销售。

  五、加强领导,强力推进非国有经济发展。1992年管局庭院经济会议提出:自营经济,全
局“三元经济”有其一。从而使庭院经济开始跳出了原来家庭副业的圈子,进入了一个更高的
发展层次。

  1993年以来,管局党委书记胡成真亲自挂帅,工会主席张光复负全责,行政领导按分工实
行责任制,从而使全局庭院经济出现了产值逐年增加,户数逐年增多,收入逐年增高。1999年
为把自营经济调活,加大比重,探索出路,分局党委书记周春来、局长隋凤富、工会主席高作
春亲自带队分三路外出考察市场后,召开了3 次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阶段重点推进发展规划
。并建立了“五位一体”落实责任制。有10 名局级干部、100名场处级干部、78个部门承担了
抓自营经济主导产业的责任。同时加强了非国有经济干部配备, 分局非国有经济办配备了3名
处级干部,2名工作人员。全局专职抓自营经济干部达402人, 兼职干部1 300人。2001年,分
局将非国有经济办重新划归九三垦区工会,除工会主席负责外,调任车万富为非国仍经济办主
任,各农场工会主席都主抓非国有经济工作。非国有经济办吸引389 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职工
自营经济主战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4人,中级职称的269 人,96名畜牧兽医人员带头办起
了家庭牧场。全局投入自营经济发展资金5.56亿元,出台了439 条自营经济优惠政策,有利地
促进了自营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2001年分局投入500 万元滚动资金, 用于支持非国有经济主导产业建设, 实施了局场队
“三个五”工程,即从2001年开始两年内建成局级大户50户,场级大户500户,队级大户5 000
户;到2005年建成局级大户500户,场级大户5 000户,队级大户2 万户。同时建立大户档案,
加强了对典型大户的联系服务,并及时跟踪指导。

  2002年,山河农场特色种植大户杜海文在收获毛葱时,遇到连续降雨,给收获造成了困难。
如果拖下去,已经成熟的毛葱就会烂在地里。为了抢收,他狠心低价卖了大豆种子,加高工价。
可是钱仍然没够用,他心急如焚。垦区工会主席周聚文得知这一消息后,为其贷款2 万元,解
决了燃眉之急,使杜海文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