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新闻宣传

第三节 新闻宣传



  

  一、报纸

  《九三报》的前身为1977年8月10日出刊的《九三战报》(至1981年4 月共发行117期),
1981年5月改为《九三报》, 并被列入《中国新闻年鉴》企业报名录。《九三报》为九三管局
党委机关报,是垦区管局中创创较早、发行量较大的一份报纸,在垦区内外颇有影响。

  《九三报》从1981年5月发刊至1993年3月17日停刊,经过了近13年的发展历程,累计出版
634期。加上《九三战报》出刊期数,前后共发行751期。每期印数2 600 份,总发行量195.26
万份。

  《九三报》录属管局党委宣传部领导,宣传部长王云沛曾兼任社长(1987.2~ )。宣传
部副部长周芳燕曾兼任副总编(1987.8~ )。张福宽(1981.5~1982.10)、翟方岐(1982.
10~1983.2)、周芳燕(1983.2~1984.9)、 廖高瑾(1984.9~1986.12)、 周芳燕(1986.
12~1987.8)先后任《九三报》社常务负责人。报纸创办过程中先后有董扶荣、张忠仁、廖高
瑾、鲁荣光、刘安一、翟方岐、徐文杰、蒋秀娟、周芳燕、沈重光任编辑和副主编。改革开放
以来,又有一批优秀新闻干部和基层报道员走上《九三报》编辑、记者的岗位。自1986年以来,
先后有姜忆琴、赵国春、李继忠、王凤臣、王剑刚、付明、朱坤领、王龙明、林进春、李宝田、
刘惠娟、张景波、伊妙玉等人充实到报社。

  《九三报》为四开四版,周刊,铅印。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经济版,三版为综合版,四
版为“沃土”副刊。较有影响的栏目为《七日谈》、《每月一场》、《九三南北》等。

  自1990年开始,《九三报》开始自办发行。1992年1月22日, 经管局党委扩大会议决定,
《九三报》由周报改为周二刊,并新增了3 名编采人员,由机关三楼搬到“小白房”办公。但
因印刷、编辑等原因,周二刊只出版了几期,后又变为周刊。

  1993年3月17日,《九三报》出版最后一期。 经管局党委决定,4月1日《九三报》停刊。
报社解体,原报社编辑、记者多数调出垦区。

  《九三报》的刊行与发展,为九三管局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广大新闻、
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重要阵地,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优秀通讯员,成为培养垦区新闻人才的
一个重要摇篮。

  二、新闻报道

  改革开放使九三垦区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也给全局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新
闻素材。

  1993年以前,全局新闻报道以《九三报》为主,随着九三报的停刊,全局新闻报道工作转
向以《农垦报》、《黑河日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等报刊为主的方向上来。
对外新闻报道工作不断加强。

  1993年以来,全局发稿数量逐年增加,稿件质量不断提高。每年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稿都
在2 000 篇左右。其中有部分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国家
级报刊上;分局通过组织开展“头条大赛”等活动,全局在《农垦日报》等报刊发表头版头条
数每年都在20—30篇左右。

  随着新闻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九三局对外报道质量有了新的跃升 。全局在《农垦日报》
年度获奖好新闻、全省农村好新闻、农垦好新闻评比中,都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入选。

  1998 年以来, 全局新闻宣传工作从单一的一事一报到有组织的新闻宣传策划,九三分局
先后在《农垦日报》、《黑龙江日报》组织了“九三农业产业化”、“九三种植业结构调整”、
“九三小城镇建设”等连续报道,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稿件,在垦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极大地提高了九三局的对外知名度。

  近5年来,随着九三局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一大批省内外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深入九三
各地采访,写出了一批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新闻作品,为“让外界了解九三,让九三走向世
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发表了对外宣传较有影响的《十龙舞动展雄风》、《崛起的龙头》、《老农大哥
求亲记》、《小镇馒头战》、《乌鸡何以变成金凤凰》、《南北对话引起的无限思考》等新闻
作品,以及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徐茂芳、全国优秀教师钱宇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纪茂德、
张新民、李恩瑞等优秀人物事迹的作品。

  三、队伍建设

  自1986~2002年,以《九三报》的停刊为界,全局新闻队伍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
期(1986~1993年3月),是“以九三报社为主体、 以九三管局报道员为辅”的新闻队伍建设时
期,《九三报》的刊行与发展,为全局广大新闻队伍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涌现出了一大批
优秀的业余通讯员;同时,九三报的编辑记者在立足办好本报的同时,积极向上级报刊报送稿
件,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专职和业余两支新闻报道队伍的形成,使这一时期全局新闻
报道工作呈现出“队伍强、发稿多、质量好”的特点。其代表人物有九三报社编采人员、管局
宣传部梁学文、刘秉范、赵国春,红五月农场孙宝江、尖山农场杜建立、嫩江农场王喜德等。

  第二时期(1993年4月~2002年),是以各级“新闻干事为主体”的新闻队伍建设时期。1993
年4月,随着《九三报》的解体, 原九三报社编采人员和基层骨干报道员相继调出和工作变动,
全局新闻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为培养新闻人才,1985 年,委托尖山农场职业高中面
向全局招生,开办了一个有 30 余名学生的新闻班,学制两年半。该班学生1988年毕业后走向
工作岗位,迅速成为全局新闻报道的骨干力量。其代表人物有尖山农场曲阜成、跃进农场庄德
华、红五月农场张福才、鹤山农场徐艳玲、荣军农场王洪波等。同时,一些年轻的新闻报道员
加入到垦区新闻队伍,如分局宣传部王胜、嫩江农场李洪庆、七星泡农场肖征宇、跃进农场庆
永新等,使全局新闻队伍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1993年以来,随着垦区经营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各级党委对新闻工作日益
重视。选调优秀人才从事新闻工作,加大对新闻工作的硬件投入,出台各项新闻奖励政策,进
一步调动了全局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10年来,九三局培养新闻报道骨干力量,不断提高全局新闻报道水平。管(分)局宣传部、
九三报社先后举办了10余期大型新闻报道培训班,参加人数百人之多。并邀请《黑龙江日报》、
《黑龙江农村报》、《农垦日报》、《黑河日报》等多家报刊知名编辑、记者来局授课。同时,
组织新闻报道骨干参加《黑龙江日报》、《农垦日报》、《黑河日报》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
学习培训。各农场也都结合本场新闻宣传工作实际,聘请《农垦日报》、《黑河日报》的编辑、
记者来农场讲课,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基层新闻骨干。

  10年来,九三局把开展系列活动作为锻炼和培养新闻队伍的一个重要载体。尤其是近年来,
分局、各场、局直各单位先后定期举办新闻例会,制定新闻报道奖励措施,不断加强对新闻队
伍的管理,提高全局新闻报道队伍水平。先后开展的“百日新闻会战”、“头条大赛”、“异
地采访”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新闻工作队伍素质和宣传报道质量。

  1986年以来,梁学文(1986~1988)刘秉范(1988 ~1990) 赵国春(1990~1991)孙宝
江(1991~1993)付明(1993~1994)王胜(1994~2002)先后担任管局(分局)宣传部新闻
科科长、副科长或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