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
1984年以来,九三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研究老干
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九三的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努力争创一流
工作,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老干部政治待遇
为了使离退休干部能够享受同级在职干部的政治待遇,1995年管局党委规定由同级办公室
负责老干部上级或本级文件,专供学习阅读用;各级党组织要保证离退休干部该看的文件一定
看到,该听传达的一定听到,发给在职干部的学习材料也同样发给离退休干部,指定专人负责
这项工作。
离退休干部多数是党员,为了保证他们正常的组织生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
性观念,自觉地关心和支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局、场建立了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6个,分局机关1997年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委员会,原老干部处处长于
学忠任书记,下设三个支部,共有党员187人。规定每月15 日为党的活动日,每次活动除异地
安置和外出的党员外,95%以上的党员都能准时参加; 分局机关老干部党总支还建立了党员联
系制度,各支部定期与在外地的党员进行通信联系,沟通情况,介绍九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
建设发展情况,使他们深感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各支部普遍建立了学习制度,做到时间、地
点、组织、领导四落实。分局党委每年举办现职干部理论学习班的同时,也举办离退休干部学
习班。1996年以来有近200名老干部参加了学习。1997 年鹤山农场老干部党支部用一年的时间
通读了《邓小平文选》三卷;1999年七星泡农场老干部党支部针对李洪志的《法轮大法》歪理
邪说,举办了离退休干部辩证唯物主义学习班,揭露批判李洪志的反科学、反人类、反政府、
反社会的反动本质。通过学习他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没有一名老干部修炼“法轮功”。
为了满足老同志政治生活上的需要,全分局每年为老同志订阅《退休生活》、《老干部参
考》、《农垦报》、《老年报》等报刊杂志百余种,4000余份,费用近10万元左右。
分局举办各项主要活动例如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等都有老干部参加,
举行重大的庆典、纪念会等都请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在主席台上就座;各级表彰先进党支部、优
秀党员时,都有老干部的名额。
二、老干部生活待遇
1993年分局党委针对分局拖欠老干部工资达80多万元, 占全年老干部工资总额的35%,拖
欠人数550人,占老干部总数50%;拖欠时间长的单位达10 个月,一般在4个月左右不等的严峻
形势下,于11月15日~16日专门召开了由各农场、局直各单位主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参加的老
干部工作会议。管局党委书记胡成真、副书记朱勉到会,听取汇报并讲话。胡成真书记并在老
干部处汇报材料上作了重要指示:“我局老干部工资发放,医药费报销,生活待遇问题,要作
为各单位第一解决的问题。场长书记的工资可以缓发,老干部的工资要千方百计及时发”。各
级党委认真领会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使分局老干部工资、医药费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1997~1999年,农场因自然灾害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少数企业单位经济不景气,但大多数
单位基本上做到了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和实报实销医药费。山河农场老干部工资、各项生活补贴
和其他费用一项一项列清单,该给的一分不少,无论农场经济怎样紧张,在当月前十天保证到
位。荣军农场采取了离休干部工资和财务场长、老干部科长年终奖金挂钩的办法,晚发一天都
要扣财务场长和老干部科长的奖金。
针对企业离休干部离休早、工资低、物价高的现实,分局党委在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和承受能力,下发了《提高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通知》和《关于企业
离休干部“分享”改革经济发展成果的决定》。 上述两个文件的实施,每年全分局支出130万
元左右,企业离休干部人均年提高生活补贴在1 600元~1 800元。缓解了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
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工资差距过大的矛盾。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分局也在积极探索企业离休干部社会养老统筹的方式与途径。1999年
分局下发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全分局 648名企业离休干部实施了
以农场为统筹主体,离休费做到不拖不欠,对等报特困、破产的局直企业离休干部由社会保险
局局直分局发离休费。
医疗费做到统筹。分局根据国家医改精神在嫩北农场进行了试点。全局1个农场648名离休
干部都参加了以农场为单位的医疗统筹。局直企业的双山糖厂、物资、外贸等单位30名离休干
部也参加了医疗保险统筹。
老干部有病及时治疗。十几年来,始终坚持“应治必治、实报实销”的原则,使老干部有
病,特别是危重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在药品使用管理上,做到“因病施治、应用必用” ,减
少浪费。加强了老干部病房的建设。嫩北、七星泡、山河等农场都设有老干部病房,为老干部
老有所医提供了条件。
住房转让给予优惠政策。局直企事业、机关、11个农场离退休干部在1995年房改中,在职
工优惠的基础上,按参加革命不同时期,分别享受10%~15%的优惠。
三、老干部作用的发挥
198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九省市老干部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指出:
在离休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身体还好,能做一定的工作,他们迫切要求为党为人民做贡
献。对这些老同志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保护、要支持,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从1991年开始,九三局、场两级党委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有组织、有领导的引导老同志
因地制宜地为发展九三经济做贡献。
(一)成立离退休干部咨询工作委员会
为了有组织有领导地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特别是发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
人员的作用,管局于1991年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咨询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朱勉
副主任委员:齐惠忠、史其哲、李天柱、王景祥
委员会下设两个咨询工作小组:
科技生产咨询工作小组
组长:史其哲
副组长:任殿洪
党建教育咨询工作小组
组长:李天柱
副组长:任殿洪
(二)成立党风 党纪巡视组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强化监督手段,拓宽监督渠道,保证党的政策的贯彻落
实,1992年九垦纪发[1992]3号文件成立了党风党纪巡视组。
组长:朱辉(原设计院科长,时任管局机关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
到1998年局、场分别建立、 健全了由老干部参加的党风廉政监督、精神文明建设小组105
个,350 名离退休干部参政议政为各级领导班当参谋。对各级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洁及公、检、
法、工商、物价、城建、交通、教育、卫生、环保等部门实行义务监督,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党把培养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老同志受党教育多年,立场坚定、经验丰
富,具有政治、经验、威望、优势,局场两级党委把老同志作为教育下一代的主力军,发挥他
们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88年开始,管局及各场相继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1991年以后
更名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组织老同志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
社会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有关部门教育失足青少年;调查研究,为党组织教育下
一代提出建议;协助有关部门促进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党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2001年分局关工委组织机构
主任:韩惠春(离休干部、原工会副主席)
副主任:王德胜(离休干部、原科研所党委副书记)、 马青山(退休干部、原分局中心医院
党委书记)
秘书长:才凤云
全局共成立关心下一代领导小组60个,212 名老干部参加,每年采取演讲、座谈、报告等
不同形式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据统计1999年在九三局庆五十周年之际,全局举办“建
局、建场”报告会3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2万余人次。
1990年9月,总局在七星泡农场召开垦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 大力推广七星泡农场的
工作经验,会上成立了垦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
(四)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为使老科技人员老有所为,在实施科技兴垦战略、建设生态局、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
伟事业中,献计献策,贡献余热,成为分局经济建设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分局于2001年
1月成立了分局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成员如下:
老科协第一届理事会
名誉会长:常绍锋、刘宪华、史其哲
会长:朱勉
副 会 长:李友、陈林财、王景玉、纪茂德、苏文泉
秘 书 长:孙翠英
副秘书长:邹长士、才凤云、宋雪峰、石刚
理事会下设五个组:农机组、机务组、畜牧组、林业组、财务组
2002年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
名誉会长:常绍锋、刘宪华、史其哲
会长:朱勉
副 会 长:邹长士、陈林财、王景玉、孙翠英、纪茂德
秘 书 长:孙翠英
副秘书长:陶成财、苏月英、才凤云、王秀玲、石刚
下设六个组:
经济社会发展专家组、农业组、农机组、畜牧组、林业组、经营管理组、信息组。
老科协主要开展了4项工作:1、帮扶亏损队,2001年老科协成立之初确定荣军十四队、跃
进六队、鹤山六队和尖山二队为科技帮扶对象。通过技术传授、现场指导、生产技术研究等各
种方式,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帮助。当年四个队全部扭亏为盈,2002年四个队获得了全面大丰
收。2、传授科技知识、生产经验和解决生产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到2002 年老科协成员利用
各级学习班、电视讲座、累积授课580多学时,听课人数达2万余人次。3、 推广科技成果,主
要项目有:少耕、免耕技术;提高大马力拖拉机M160工作效率技术;解决林带胁地措施;退耕
还牧的综合技术;减少不良资产办法等。4、编印《科技信息》,到2002 年底共印发30期90余
篇科技文章。成为局、场导及有关业务部门的参考读物。
分局老科协组织成立后,各场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2002年分局老科协会长朱勉等四
人,荣获省老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
局、场从1996年开始建立了50多个调研、科技咨询组织,200 多人参加;从事种养殖业、
庭院经济专业技术服务小组34个,201人。 九三科研所离退休老科技人员亢志英、徐中庭、赵
发、陈忠彦等仍然研究着他们的课题,主动向各级领导提供科技信息;林业处处长张永昌退休
后,建立自己的苗圃为垦区提供优质苗木和科技信息,并且继续进行着《林带防公路冬雪课题
研究》;全局成立了两个专家门诊,聘出高、中级离退休医务人员17人,为保证垦区人民的健
康作出贡献。全局有43名老干部从1998年起就进入了编纂局志、场志和各行业专业志的行列。
由于离退休干部退休不退岗,在各自的战线上仍然发挥着自己的专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
离退休干部,其中不乏典型代表,例如:种养殖业的典型徐福乙、王云;关心下一代的典型吴
国范、李振杰、梁新、安玉勤、叶尚吉;科技咨询的典型马桂芝;为两个文明建设参政议政、
为老干部工作检查指导、总结经验、出谋划策的典型于学忠、韩惠春、鞠金良等。全分局树立
了各方面典型150多人,他们的事迹教育着在职、 不在职的广大职工群众,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四、老干部活动室建设
为了使分局离退休干部过好晚年生活,分局党委1995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场处级离退休干
部活动室的通知》,对活动室的建设规模、性质、任务、经费、人员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自1995年以来,分局党委投资20多万元扩建了局直活动室,增添了设备和健身器材,保证了老
干部活动多样化,丰富了他们晚年的文化精神生活。荣军、大西江农场党委在农场经济比较困
难的情况下,对老干部活动室舍得投入肯花钱,两个农场共投入80多万元新建活动中心楼,购
买高档座椅、棋牌桌、乒乓球台、台球桌、健身器材等,被总局老干部处称为“全垦区一流场
级活动室”。山河、嫩江农场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将原来俱乐部改建成老干
部活动室。七星泡、红五月农场都是在原旧房的基础上改建成老干部活动室。分局场处级活动
室有15个,专兼职服务员18人;山河、嫩江、七星泡、荣军、大西江、红五月、局直离退休活
动中心,达到了宽敞、明亮、高雅、舒适、冬暖、夏凉、干燥、通风、功能齐全、设施配套、
活动内容广泛、服务管理规范的一流活动室。
老干部活动室的建立和规范管理,使广大离退休干部有了学习、娱乐、交心的场所,也是
他们精神的寄托。多数活动室采取老干部自己管理自己的办法,使他们的活动丰富多彩、生机
勃勃。局直老干部活动中心于1997年成立了离退休干部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离退
休干部,下设:理论学习、体育、文娱、绘画等四个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在活动中心和机关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局直地区老干部各项活动。除日常组织老干部各种文体活动外,
每年还定期举办门球、乒乓球、台球、麻将、扑克和各种棋类、卡拉OK等比赛,元旦、春节、
“七一”、“十一”、老年节进行各种联欢; 参加局直地区文化广场活动,1997 年局直老干
部活动中心的中、老年时装表演轰动局直地区,获特等奖。1998年、1999年在全局文艺汇演中
获优秀组织奖和表演奖;高雅的秧歌、健身舞蹈、大合唱等把九三地区群众文化活动提到新的
层次。嫩江农场老干部活动室组织了一支集声乐、舞蹈、曲艺、戏曲为一体的文艺队伍,是农
场文化活动的骨干。1999年5月 在参加总局离退休干部交谊舞比赛中,九三分局老干部代队表
荣获团体第二名。
1987年6月分局举办了老干部门球比赛, 之后每年的5月或6月都要进行全局性的门球大赛,
到1999年已经举办了13 届。 门球活动成为全局老年人普及活动项目之一。1997年由分局机关
女干部组织了分局第一支门球女队,该队1998 年获分局甲级队第二名的优异战绩。1998年6月
承办了总局第五届离退休干部门球赛,九三分局门球代表队荣获第一名。
1997年9月总局离退休干部台球赛,九三分局获团体比赛第二名, 原电影公司退休干部赵
志获单打第一名。
1999年10月分局举办离退休干部“争做跨世纪健康老人”纪念仪式,向局直70周岁以上离
退休干部颁发了世纪章。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广大离退休干部愉快而充实地生活,焕发了青春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