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史志编修
第六节 史志编修
九三垦区的史志编修工作是从1982年开始的,到1998年的17年间为首届修志阶段。先后编
纂、出版了《九三农垦志(1949~1985)》1部
管局志和《荣军农场史》(1949~1985)、《七星泡农场史》(1955~1985)、《鹤山农场史》
(1949~1985)、《大西江农场史》(195O~l985)、《嫩北农场史》(1955~1985)、《尖山农场
史》(1949—1985)、《红五月农场史》(1956~1985)、《嫩江农场史》(1955~1989)等8 部农
场史。同时还编纂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组织史资料》、《九三农垦工会志》、
《九三科研所志》、《九三电业局志》等4 部专业志。从1998年开始为第二届修志阶段,主要
任务是完成分局和农场的续志工作。
一、史志机构
九三垦区的史志工作是管(分)局党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年来,全局修志工作实行“党委领导、行政主持、编委组织、志办专职、
专家主编、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史志办
负有总纂、编修、审稿、出版的职责。
(一)局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1982年9月成立管局史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管局史志编纂委员会由1名主任委员、
2名副主任委员、8名
委员构成。主任委员姚克明(管局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委员:张光复(管局办公室主任)、
赵庆才(管局史志办主任),委员:李国权(管局工会主席)、 郑佰义(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蒋春林(管局林业处处长)、韩书理(管局党委组织部部长)、郭 敏(管局农业处处长)、陈维
礼(管局教育处处长)、刘乃云(管局工业公司党委书记)、张成富(管局改革办公室主任)。史志
办主任赵庆才兼任《九三农垦志》(1 949~1 9 8 5)的总编、编辑。
管局史志办1983年9月开始试写《九三农垦志》(1949~1985),到1984年7月基本完成初稿;
后经3次修改,编印成呈报总局史志办的
送审稿;又根据总局史志办的审查意见,再经多次修改与调整,于1986年12月方定稿印刷。
后来, 赵庆才因身体健康原因只任局志办编辑(中级职称)。1984 年9月至1994年8月管局史志
办单设,1989年3月~1990年2月周芳燕任局史志办主任,1990年2月~1994年8月高俊华任局史
志办副主任。1994年9月以来,局史志办与局办公室合署办公, 一般由办公室正、副主任兼任
史志办正、副主任。局办公室主任孙二平(1994年2月~1996年12月)、 局办公室主任李永林
(1997年2月~2002年12月) 先后兼任局史志办主任;1994年9月~1996年1月高俊华任局史志
办副主任,2001年3月~2002年12月局办公室副主任孙宝江兼任史志办副主任。 根据中共黑龙
江农垦总局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1997年5月10日颁发的黑事登字14060016 号《黑龙江省事业
单位证书》,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志办公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事业单位的规
定,准予登记。”主管部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编制数额:2 人;业务范围:编撰
九三局党史、局志;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按照总局1997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史志工作的通知》,分局党委把史志工作摆上了重
要日程。1998 年6 月分局组成了第二届史志编纂委员会,先后由管(分) 局党委书记胡成真
(1996年6月~1999年12月)任主任、 分局党委副书记党绍峰和分局常务副局长高作春任副主
任,委员33人。按照全国、全省和总局关于第二届修志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九三垦区修、续
志工作的实际,1998年6月16 日分局下发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修、
续工作的通知》,并随文附:《<九三农垦志>(续)汇集资料细则》、《已、未出版局、场志书
一览表》。《九三农垦志》(1986~2002)编纂准备工作开始启动。
1999年初,局、场二级续志工作全面铺开,当年5月23 日~25日分局召开了全局史志培训
工作会议。分局常务副局长张光复就史志培训和修、续志工作作动员讲话,局办公室李永林作
会议总结并部署全局史志工作,局办公室副主任刘秉范讲了全局修、续志工作的形势并对下步
工作提出要求。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邀请总局史志办副编审付井泉、赵宝海对与会的局、
场有关领导、办公室(史志办)正、副主任、各部门、各单位的兼职史志编辑(撰写者)共58
人,讲授了篇目设计、概述的编写、修续志资料的准备、志书的语言表达及其他等方面的内容,
对提高全局史志人员素质和史志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9年以来,分局史志办本着“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制订规划,开展工作”的思路,开
始了分局续志的前期规划、篇目设计、大事记撰写、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等项基础性工作。分
局办公室还制定并实行《史志办工作考核细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史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分
局办公室并聘用退休的原科技处处长孙翠英担任编辑。
(二)场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农场史志机构与局史志机构同时成立。1982年3 月总局下达了《关于成立垦区党史(农垦
史)编审委员会和开展编写<农垦史>的通知》后,各农场相继成立了场史志编审委员会和场史
志办。场史志办大都与场办公室合署办公,并配备专、 兼职人员担任史志编辑。1985年3月以
来,按照总局党委下发《关于垦区修志工作的要求和几项规定》,各农场调整和充实了场史志
机构和编修人员,促进了农场史志编纂工作。1983~1998年共有8 个农场完成了首部农场史的
编纂、出版工作。其中:《荣军农场史》(1986.6出版、主编徐文明、41万字),《七星泡农
场史》(1988.6出版、主编赵成仁、40万字), 《鹤山农场史》(1988.10出版、主编张春生、
51万字),《大西江农场史》(1990.2出版、主编房克修、48万字),《嫩江农场史》(1990.
10出版、主编张蓬勃、68万字),《尖山农场史》(1991.12 出版、主编张生武、60万字),
《红五月农场史》(1993.7出版、主编周海波、31万字),《嫩江农场史》(1998.5出版、主
编项志奇、50万字)。
1986年6月以来,随着部分农场史出版和其他农场史初稿基本完成, 受“史志工作是临时
性工作”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一些农场领导放松了对史志工作的领导。在农场机关科室调整的
改革中,场史志办多被撤销,场史志编修人员调作他用或被解聘,史志工作交由场办公室代管。
各农场首部场史出版后,史志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至1997年,总局黑垦办文[1997]7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史志工作的通告》下发后,
九三垦区的史志工作在健全机构、明确任务的基础上,重新焕发了生机,进一步得到加强。按
照黑垦发[1997]5 号文件《关于印发〈农垦总局机关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规定和
九垦局办文[1998]34号文件《关于做好修、续志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局各农场在办公室内
明确职责,设专兼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使农场史志工作得以健康、有序、深入地开展下去。各
农场办公室(场史办)参照分局提出的“管业务,出资料,写文章,见实效”的12字方针,扎实
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至2002年,分局和各农场专兼职史志编修人员已达20人。
二、前志(《九三农垦志》(1949~1985))的编纂
九三垦区首届志书编纂工作启动较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年第10号文件精神和总
局1982年11号文件的部署,管局党委于1982年4 月对九三局史志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确定了
局志编纂组织领导工作的负责人;同年9月成立了《九三农垦志》(1949~1985) 编纂委员会,
下设《九三农垦志》编纂办公室(后称史志办)。当月配备赵庆才任局史志办主任兼总编、编辑。
《九三农垦志》编纂委员会根据首部局志编纂时间紧、任务重和编者业务不熟等实际情况,
曾先后派其参加了在五大连池市举办的省直史志经验交流会,通过以会代训,学习了一些初步
知识,后来又去大庆市、依安县、佳木斯市等县市志办取经;局志办总编、编辑还钻研了《古
今方志》、《方志学入门》等20多本(篇)著作和论文,并针对大部分历史资料被烧毁、遗失的
现状,开始了艰难细微的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到哈尔滨、沈阳、山西、北京、郑州、杭州等地,
找到建场时的第一任场长郝光农、丰年、李晓南等老领导,并从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市
图书馆翻阅了20多个年度的《东北日报》、《黑龙江日报》、《嫩江日报》、《人民画报》、
《解放军画报》、《农机画报》等报刊,到嫩江县、嫩江地区、农场总局和省等各级档案馆,
查阅了836本历史档案,复印、抄写了200多万字的资料;又从个人手中征集了一批珍贵的会刊、
照片等资料;访问了汪立国、迟子祥、庄洪斌等46名开发建设九三垦区的老同志,还去外地索
取了口碑资料。
1983年6月, 编委会主任姚克明主持召开了有各部、办、处的领导参加的专业会议,进一
步推进了《九三农垦志》的编纂工作。科技处的陶万才、工会的马玉坤、团委的柴洪来、畜牧
处的蔡玉坤、劳资处的阎捷敏、林业处的袁锡祥、农业处的田长生、机务处的秦学秋、气象站
的程发等多名部门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按要求提前完成了专业志初稿,共达80多万字。
1983年9月,在收集、掌握和梳理大量的史志资料的基础上, 局志办主任兼总编、编辑赵
庆才开始试写,到1984年7月,基本完成初稿,经过3次修改,油印成呈报总局史志办的送审稿,
共63万多字。又根据总局史志办的审查意见,再经过多次修改,于1986年12月定稿印刷。
九三垦区前志编纂、出版任务的完成主要是与管局党委的直接领导, 与总局农垦史志办
的指教和关怀,与省志办帮助、支持及参与志书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尤其陈雷省长
(后任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亲切勉励,荣军农场、大西江农场、管理局档案室和李田夫、王朴珍、
丁履枢、任殿洪、谢民泽、周忠智、王殿元、王元钧、郝光浓、高振华、张锡权、张庆海、袁
占发等亲自动手写稿或提供线索等,为九三局首部志书的成书做出了积极贡献。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已故的曾任九三局史志办主任兼总编、编辑的赵庆才(1936.11~1991.
1),自1982年9月至1991年1月,一心扑在九三局的史志工作上,他带病坚持修志,先后编纂了
首部《九三农垦志》和首部《九三垦区工会志》;首届修志完成后,他仍担任局志办编辑,继
续从事史志资料的编撰工作,于案头和病榻之上仍笔耕不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既是垦
区修志的实践者,又是垦区史志理论研究的探索者,1987年以来,他结合修志实践撰写了《论
自然地理篇在农垦史志中的地位与作用》等4 篇论文,1989年他的简介被编入《中国史志编辑
词典》,1995年他的史志论文遗作《论自然地理篇在农垦史志中的地位与作用》被收入总局史
志办编辑的《北大荒史志论文集》。这可作为对九三垦区修志前辈赵庆才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