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组织建设 一、机构设置
1986年以来,九三垦区工会基本保持了“四部一办”的机构设置。
九三垦区工会(原名九三管理局工会,1986年改称九三垦区工会)设主席、副主席。下设
组织部、宣教部、生产生活部、女工部、办公室。因垦区内不设妇联组织,妇联工作由工会女
工部负责。庭院经济办公室由一名副主席主抓,1998年由工会划出成立了非国有经济办公室。
2000年底又划归工会管理。
二、九三垦区工会领导人更迭情况
工会主席:刘乃云 1986.4~1990.9
张光复 1991.6~1996.2
孙嘉龄 1996.3~1997.1
高作春 1997.1~2001.2
周聚文 2001.2
副主席: 张亚秋 1984.6~1991.7
袁 越 1984.11~1992.2
田彦春 1991.8~1994.2
熊兴荣 1992.9~1996.7
佐秀英 1993.3~1993.6
刘秉范 1993.6~1997.3
王家岐 1994.11~1996.3
姜 彦 1996.3~1998.4(自营办主任)
刘淑杰 1996.3~1997.5
李胜堂 1997.3
冷连英 1997.5~2001.3
侯春华 2001.3
车万富 2002(自营办主任)
三、工会干部
(一)干部配备
80年代初以来,九三局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按照四化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群众
观念强、热爱工会工作,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工会干部队伍指示,不断加强垦区工会干部队
伍建设。1987年以来局场工会干部在政治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及年龄结构等都有了明显提高与
改善。
至2000年,全分局共有工会干部582人。其中:专职81人,兼职501 人;正处级1人,副处
级20人,科级239人,一般干部322人;政治面貌:党员411人,团员97 人,群众74人;学历水
平:大专288人,中专102人,高中121人,初中71人;年龄结构:29岁以下的107人,30~40岁
的389人,40~50岁的76人,51~55岁的10人。
(二)干部管理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同意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协助党委管理工会干部通知》和1981
年总局党委[1981]第61号文件,管局党委以[1982]18号文件批转了垦区工会《关于协助党
委管理工会干部的意见》。全局工会干部由党委主管,工会协管。1984年管局对局、场两级的
工会主席先后按同级副职的级别进行了调整。1988年在场级基层工会进行了工会主席直接选举
工作,并逐步推开。由于体现了选举人的意志和愿望,工会干部直选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在各
基层工会、生产队工会主席均由基层民主选举产生。
四、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1999年1月20日至21日,九三垦区工会召开了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101人,特邀代表
5人。正式代表中工会工作者58人,生产、工作一线人员36人,党政领导5 人,企业管理者2人,
其中女代表32人,少数民族代表5人。共组成13 个代表团;代表们来自农业、工业、建筑服务
业、商业、科教、文卫、机关部门等各行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
度的77人,有较强的议事能力;代表中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52岁,平均年龄为41.8岁,
体现了与会代表年轻化的标准。
会上,分局党委书记周春来代表分局党委作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动员垦区广大职
工为建设繁荣的九三而奋斗》的讲话;九三垦区工会主席高作春作做了《高兴邓小平理论伟大
旗帜,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垦区跨世纪宏伟目标建功立业》 的工作报告; 侯春华作了
《财务工作报告》;李胜堂作了《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垦区工会委
员37人,常务委员15人,经审委员7 人。在随即召开的九三垦区工会七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
高作春为工会主席,李胜堂、冷连英为工会副主席。
2001年2月,召开了九三垦区工会七届二次全委会, 会议根据原九三垦区工会领导工作变
动、退休等原因,调整了工会领导班子;选举周聚文为工会主席,侯春华、车万富为工会副主
席。
五、工会会员
1986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垦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九三垦区工会的组织工
作得到加强,工会会员所占职工总数的比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工会会员统计表
(1989~2002年)
表6-6 单位:人
续表6-6
六、新经济企业工会组织建设
随着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职工下岗分流、新经济企业的出现。根据黑龙江省总工会、
省体改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省劳动厅、 省外贸局六部门联合通知精神,本着“企业改制
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的要求,分局在新经济企业建立党支部的同时,也组建了新
经济企业工会。2000~2001年11月,九三垦区215 个私营企业全部组建了工会组织,到2001年
底,全局私营企业中共有会员1 934人、工会小组48 个,兼职工会干部48人;有13个私营企业
与本企业工人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有两家私营企业实行了股份制。在新经济企业中有26个企
业工会主席进董事会,2个企业工会主席进监事会。
2001年8月,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根据《中国工会章程》 组建了九三局个体工商户联合
工会。
为了提高新经济企业工会干部素质,九三垦区工会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参观等形式,提
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2001年,局工会制定了《九三垦区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的实
施细则》,采取多种形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要求新经济企业参照《细则》执行。在全局新
经济企业中开展了“双爱双评” (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 评爱职工的好经理、评爱企业
的好职工)活动。鹤山农场、山河农场和红五月农场、南阳河酒厂的“双爱双评”竞赛活动都
开展得有声有色;荣军农场砖厂职工提出节煤建议,每年为企业节约2 万多元;七星泡乳品厂
采纳职工改造设备、加强核算等5项建议,为企业增效40万元。
2002年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了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提高
了职工主人翁意识,积极为企业进言献策,共谋企业发展。七星泡农场兴渔淡水养殖厂职工为
了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困难,自筹资金70万元购买优质鱼苗900 万尾,为企业增添了后劲。七
星泡伟业公司职工在讨论承包莫旗移民工程时,提出中介费30万元太高,周转资金和职工人手
不足,容易造成“豆腐渣工程”等项意见,企业主考虑了员工的建议放弃了这项工程,而承包
了农场锅炉房等8项工程,这一决策为企业节约资金30 万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主和职工的亲
和力,使企业主感到企业发展离不开工会。七星泡、大西江、嫩北、跃进等单位企业主为工会
主席每月发放30~100元的补贴,提高了新经济企业工会干部的福利待遇。
七、工会自身建设
(一)干部培训
1986年以来,九三垦区工会不断加强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
根据国务院干部岗位培训的要求和全总、省总、省农垦工会的总体部署,除选派干部参加
全总、省总、农垦工会举办的培训班外,九三垦区工会和九三党校联合办班,培训场、队级工
会干部,尖山、七星泡、鹤山等农场还举办基层工会主席和女工主任培训班。参训工会干部通
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当代工运》、《经济管理概论》、《劳动法》、《工会法》、
《工会业务》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法规,接受正规系统的培训,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显著提高,
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工会干部在群众中威信越来越高。充分发挥
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工会干部培训情况统计表
(1987~2002年)
表6-7
续表6-7
(二)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1984年5月以来,九三垦区工会认真落实全国总工会于1984年5 月1日下发的关于“用三年
左右的时间对全国基层工会组织普遍进行一次整顿,逐步把基层工会办成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的决定,坚持用建设“职工之家”的6 条标准,积极组织领导基层工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
活动。
1989年,党中央重新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思想,全国总工会提出了进行“深
入建家”活动的指示。九三垦区工会为推进这一活动,制定了建设“职工之家”检查验收标准,
开展了“三优一先”竞赛等。 通过开展“整顿建家”和 “深入建家”活动,全局工会组织和
工会工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基层工会领导班子得到加强,按干部四化
要求,配备工会干部;推进了企业民主管理,健全和完善了职代会制度;垦区工会在经济体制
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搞活企业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职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加强了工
会组织基础建设;为职工服务的思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1998年山河农场工会、嫩江农场工
会被评为总局先进职工之家标兵。到2000年所属的28个场处级工会组织,495 个科队级工会组
织中已有35个基层工会建成“职工之家标兵”,69个基层工会建成“合格职工之家”。共评选
出支持工会工作优秀党政领导39人,优秀工会干部39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78人。到2002年,
山河农场五队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山河农场四队被评为“模范职工之家”,尖
山农场工会被评为“省模范职工之家标兵”,七星泡、大西江、鹤山、红五月、荣军、跃进、
嫩北、建边等8 个农场工会和电业局、油脂厂、农机厂、中心医院等单位工会被为总局先进职
工之家。中心医院工会被评为分局合格职工之家标兵。还建成分局合格职工之家标兵35个,分
局合格职工之家69个。
(三)工会主席任期目标管理
九三垦区注重加强以工会主席为首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自1988年起认真实施、严格考核,
实行了工会主席任期目标管理。制定了具体目标和目标考核细则,2001 年在总结10 多年来全
面考核的基础上,实行了千分考核目标管理。还制定了奖罚办法。由于考核目标具体,可操作
性强,既发挥了工会主席作为任期目标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统领示范作用,又使人人肩上扛指标,
增强了工会干部的事业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有力地推动了九三垦区工会各项工作的发展。
2002年在省农垦工会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