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职工生活福利工作 九三垦区工会遵照国家法令和分局党委指示,认真履行关心群众生活,维护职工群众利益,
改善职工福利的职能,协助企业、行政在改善职工的物质生活条件、扶贫济困、组织群众互助
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扶贫
1989年,全局各基层工会在对职工生活状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三年扶贫规划和当
年扶贫计划。通过贷款扶持、技术信息服务、实行优惠政策等多种渠道和措施,帮助贫困户发
展多种经营,促使一些贫困户尽早脱贫。由于1992~1993 年,全局农业生产连续2年遭灾使一
些职工加重了贫困,已脱贫的又重新陷入贫困。针对这种情况,管局于1994年利用省农垦工会
下拨的33万滚动扶贫贷款为契机,实行了1∶1.1∶2以资引资的方式,管局和各场投入了250万
滚动扶贫资金,扶持1994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1995年全局共为职工投资2 000 多万元,为
职工办实事100余件,工会系统抓的12个贫困队全部集体脱贫。1996 年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
坚计划”和总局党委“9522”职工扶贫工程,即在“九五”期间使近2 万户职工脱贫,年人均
收入达2 000 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局上下把扶贫工作上升到党政工齐抓共管的整体行为,
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目标管理,做到“两定三落实”,即定扶贫规划、定
扶贫目标,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同时加大了扶贫资金投入,当年全局投入扶贫资
金1 000 万元。通过落实领导干部包扶一批,机关干部帮扶一批,富裕大户联弱带一批,党员
干部结对子帮扶一批等项措施,实行扶贫解困总体推进。 当年全局贫困户脱贫率达60%。1997
年,全局扶贫解困在广度和深度上推陈出新,党政工领导采取“四包”、“四挂钩”、“四落
实”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即正职领导包全面,主管领导包战线,科室干部包生产队,生产队干
部包贫困户;扶贫与干部岗位责任制挂钩,与提职晋级挂钩,与年终经济效益奖挂钩,与评模
选优挂钩;对贫困户做到落实承包人,落实承包对象,落实扶贫措施,落实扶贫目标。1999年
总局下拨“9522”工程扶贫资金89万元,分局又投入配套扶贫资金690.5 万元,为贫困职工提
供无息或低息贷款,扶持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生产。分局和农场共出台了77条优惠政
策,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2000年全局投入扶贫资金294万元,扶持贫困户716 户,当年有83%
贫困户脱贫。2001年分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十五”期间职工
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副书记、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各场队级单位也都
调整建立了职工扶贫组织,形成了局场队三级职工扶贫工作网络。全局各级工会切实履行工会
维护职能,真正承担贫困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神圣使命,上半年对全
局贫困户进行了新一轮调查。全局有贫困户1 379 户,其中因疾病贫困的421户,占31%;因子
女上学造成贫困的218户,占16%;因人口多,劳力少造成贫困的379户,占27%;因经营不善造
成贫困的155户,占11%;因天灾造成贫困的206户,占15%。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人均年收入低
于900元的917户特困户采取了更有效的帮扶措施,从分局领导到场处、科室、生产队都建立了
包扶责任制,投入帮扶资金52.25万元,帮助包扶户贷款270.44万元,送实物折合人民币28.74
万元,送粮面油8 510斤,送换季御寒衣物4 074件,其他日用物品214件。使当年482户特困户
脱贫,其他贫困户的生活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九三分局领导包扶档案卡
(2001年)
表6-9
2002年,全局各级工会继续贯彻分局“十五”期间职工扶贫方案,分局、场、生产队各级
党政工领导把职工扶贫工作列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全局投入扶贫资金224.5
万元,包扶贫困户434户,年底有82.6%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二、困难补助
九三垦区各级工会组织对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遇有天灾、人祸等自身无力克服困难的
职工,给予经济上的援助。不仅体现工人阶级友爱精神,而且成为垦区工会组织一项经常性的
工作。
1986年以来, 九三垦区工会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困难补助, 一是对遇有天灾人祸,由突
发性原因造成困难的或换季、年关发生临时困难的职工家庭给予临时补助;二是对人口多、长
期生病的贫困职工家庭和鳏寡孤独的职工,给予经常性补助。
多年来,九三垦区工会在困难补助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区别
对待,实施补助和进行勤俭持家教育相结合。
多年来,九三垦区各级工会在困难补助中,形成了“五必访、三必到”制度,即对困难职
工、困难户,在伤病、婚嫁、年节、纠纷、闹情绪时必访;遇有天灾、丧偶、意外事故的必到。
工会组织除给予必要的困难补助外,还发动群众献爱心进行捐助,以解决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
仅2002年就为6名特困职工捐助紧急医疗、手术款62 098 元。山河农场工会还成立了爱心捐助
站,下设26个分站,为人们随时随地捐款捐物提供了方便,先后收到捐款6 万元,捐物折合人
民币10万元。当职工遭遇突发事件造成困难时,就及时将钱和物送到急需帮助的人手中。
三、抗灾救灾
多年来,九三垦区工会动员组织广大职工,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
极开展捐款、捐物的抗灾救助活动。
1989年,在我国南方和黑龙江垦区先后遭受严重的旱、风、雹、涝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
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的危难之际,九三垦区工会积极动员职工为我国南方灾区捐款20万元之
后,又为垦区内部赈灾捐款12万元,衣物7 170 件。各级工会抽出专人调查,掌握灾情,搞好
信息反馈,并及时把救灾款物亲自送到受灾场队。
1991年,九三垦区工会针对职工由于遭灾职工越冬困难的实际,以管局的名义下发了《关
于做好职工越冬生活工作》的通知,并建立和落实了局包重点场、场包重点队、队包重点户的
解决职工越冬生活的工作责任制。
1992年,九三垦区工会针对建边农场和建工等特困企业职工越冬的实际困难,组织局直18
个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为建边、建工职工捐衣物6 900件,价值3.6万元。1994年由局工会
牵头组织了解困捐助活动,共捐衣物近万件,及时送到建边、跃进、大西江、红五月等农场和
建工等单位7 792户受灾户和困难户家中。1995年又为受灾户和困难户捐献衣物2 400件。1998
年开展了“为受灾职工献爱心”活动,共捐衣物2 470件、捐款24 725元,救助总户数933户。
1999年, 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使一些种植户和贫困户生活水平下降。九三垦区工会于7月
开展了“自力更生,抗灾自救,节约增收,募捐献爱心活动”,得到广大职工的热烈响应,共
捐衣物3 082件,捐款27 225元,救助了1 206户受灾户。
四、扶贫助学
为帮助贫困职工子女顺利完成基础教育学业,并使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职工子女能继续深
造,从1997年起九三垦区工会在职工中开展了扶贫助学献爱心活动。当年参加捐款的职工近4
万人,捐款达10.4万元,扶持资助了169名贫困学生。从此,全局上下捐资助学蔚然成风,1999
年局直和各农场相继建立了助学基金。局领导每人捐助800元,处级干部每人400元,科级干部
每人160元,局直共捐助学基金款12万元;大西江、山河农场拿出10 万元作为助学基金,单独
立账专款专用。2001年七星泡农场为贫困户子女97人减免了学杂费;鹤山农场为72名贫困学生
减免了学杂费;跃进农场坚持“三个一点”,即农场每年补一点,工会拿一点,社会捐一点的
办法,开展扶贫助学献爱心活动,共筹集助学基金20余万元,使87名贫困生得到资助,全场无
一名中小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几年来,在分局党委、工会的大力倡导下,局直、场直企事业单位(职工)捐资助学佳话
频传。1998年8月,大西江农场公安局全体干警捐资5 300元,资助濒临辍学的贫困职工子女胡
文霞及时到黑龙江财经学院就读,圆了这位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的大学梦。2000年8月至2002年8
月的两年间,九三农垦公安局交警大队从领导到普通交警,已连续资助了九三局一中特困生李
荣峰4 000多元。交警大队领导表示“今后, 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帮助李荣峰同学,直到他大
学毕业参加工作”。2002年,在九三电业局的资助下,完成3 年高中学业的特困生王克迪,考
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九三电业局的领导们又来到他的家中,为他资助了每年3 000 元的学费。
与王克迪同期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的鹤山农场贫困职工子女马红霞,是在九三农垦检察院资助
下读完高中的;她考上大学后,九三交通局按时捐助每学期3 000 元的学费,圆了她的求学梦。
2002年九三油脂化工厂与读高三的特困生陈玲玲结成了帮扶对子,翌年该生如考上大学后,将
为其资助学费12万元。
五、送温暖活动
多年来,每当元旦、春节期间,从局到场都开展送温暖活动,由局场领导亲自带队,科队
级基层领导干部都参加的“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难”的走访贫困户送温暖
活动,为贫困职工送去米、面、油、猪肉等物资和慰问金,使贫困职工也过上祥和的“两节”。
走访慰问情况统计表
(1992~2002年)
表6-10 单位:户 万元
六、职工福利
1986年以来,九三垦区工会把关心群众生活、提高职工福利作为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宗旨的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九三地区由于水质等因素,群众易患大骨节和其他地方病的实际,将实施改水工程列
入重要议程。九三局历届领导十分重视改水问题,局工会积极配合行政,进行水源普查、监测,
并把职工群众能吃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列为“双文明”竞赛评比的一项具体条件。1990年前,全
局只有73个生产队,13 502户居民吃上了卫生自来水。1991年投入1 7521万元改水资金,使45
个生产队的5 587户居民用上了卫生自来水。1992年全局又投资近500 万元进行改水,全局151
个生产队用上了卫生自来水。卫生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9.4%。 其中鹤山、七星泡、荣军、尖山
等农场已达到100%。到2002年全局卫生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1991年以来,各农场相继实现了中小学集中办学,各级行政、工会组织着力解决集中办学
后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七星泡、山河、荣军农场为解决集中办学后,职工子女上学困难,农
场投资购买了大客车,由工会负责管理,接送学生,方便了生产队职工子女到场部上学。鹤山
农场对1户有2个以上住读生的补助餐费,仅此一项农场每年支出10万多元。
七、职工疗养
1986年以来,九三垦区工会注重抓好职工疗养工作。每年都选派在生产工作中做出了突出
贡献的有功人员、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离退休的老垦荒和老干部进行健康疗养;
并有计划让有疾病的职工干部分批进行治病疗养。分局为加强对职工疗养的领导,成立了职工
疗养领导小组、职工疗养工作委员会。从1987~2002年,全局共选派2 509 人,分别在齐市、
太湖、兴城、五大连池、汤岗子、山东、北戴河、哈尔滨太阳岛、北京、鞍山、大连等地疗养
院进行疗养。
八、劳动模范互助补充保险和职工互助补充保险。
为了体现党和国家对各级劳动模范的关心和爱护,发挥职工互助补充保险的辅助作用,1998
年九三农垦工会根据省农垦工会《劳动模范互助社会保险办法》和《关于恢复职工互助补充保
险办法》的文件精神,对男59周岁以下、女54周岁以下,凡在1998年前获得分局以上劳动模范
称号的职工办理了模范互助保险;到1999年有160人参保,参保总金额45.5 万元。2001年在全
分局启动了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各级工会组织切实办好这件能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到
2002年参保人数已达609人,并有一些职工从中受益。
九、退休职工管理
为了使离退休职工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全局有18个单位成立了退休职工
管理委员会,建立了12处退休职工康乐中心,设置了健身器、台球、乒乓球、棋牌、麻将、报
刊阅览室。开展了健康有益活动,丰富了退休生活。2001年全局组织离退休职工共开展各种文
体娱乐活动786次,参加活动的离退休人员8 767人。2002年全局相关部门在春节和老年节都联
合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系列联欢活动,还举办了扑克、台球、麻将等项比赛。全局共为鳏寡孤
独老职工、老荣誉军人建立了5处敬老院,入住老人100多人。全局各单位普遍开展了敬老助老
活动,青年志愿者和少先队员还经常深入敬老院为老人梳头、洗脚、表演节目等,给老人们带
去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