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非国有经济管理
第六节 非国有经济管理
一、领导机制
九三垦区非国有经济从1989年起步,经过14年的探索发展,九三局“三元”经济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九三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生长点及吸纳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在九
三垦区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1989年以来,九三局不断加强对庭院经济的领导与管理,把发展以家庭生产为经营单位的
庭院经济摆上了重要日程。由管局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庭院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下设庭院
经济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九三垦区工会生产生活部,以后与生产生活部分开,单独成立了庭院
经济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从1992年起由1 名工会副主席主抓庭院经济。1996年根据
体制改革总体安排和庭院经济已构筑了九三局“三元”经济之一元的实际,庭院经济改称为自
营经济,从而使庭院经济跳出了原来的家庭副业的圈子,成为垦区经济的一个主体产业。1998
年分局党委决定将自营经济管理职能由工会划分出来,另行组建非国有经济开发部。2001年非
国有经济开发部又划归工会领导。设1名工会副主席主抓。14 年来,九三局在不断推进非国有
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的进程中,强化了分局书记、局长亲自挂帅,工会主席负全责,行政领导
按分工实行责任制的领导管理机制。全局有402人专职抓非国有经济,有1 300名干部兼职抓非
国有经济,有389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非国有经济主战场。同时,分局出台了439项发展非国有
经济的政策,全局共投入资金5.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长足发展。
二、管理措施
14年来,分局党委、分局站在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和发展的高度,积极采取整体策划、
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等项综合措施,不断优化对全局非国有经济发展的领导与管理。
(一)整体策划
分局党委注重垦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把非国有经济放在全局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整
体谋划。
1991年九三局党委、管局果断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迈出了九三经济全面实现产业化发展的
第一步,对于职工自营经济从依附型、副业型经济向主体型、产业型经济转折起至关重要的作
用。
1993年管局党委提出了“农业规模生产、构建三元经济、推进产业经营、实施集团运作”
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根据这个思路, 九三局在推进农业规模生产的过程中,大力度推进了
“三元”经济的发展。“三元”经济思路的提出与付诸实践,为职工自营经济、非国有经济的
发展定下了“支柱产业”的明晰位置,使其成为全局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局自营经济、非
国有经济的发展正是在分局党委这一思路指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二)统筹规划
分局党委对全局非国有经济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坚持做到了“四给”:
一给位置。分局把非国有经济产业化发展作为党政工作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全垦
区行为。局、场两级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工会主席主抓,其他行政副职领导和机关职
能部门分管非国有经济主导产业的责任制。各级班子定期研究职工自营经济、非国有经济产业
化发展问题,随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局、场的经济工作会议,非国有经济都是必不
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局场都要专门召开会议对非国有经济产业化发展进行部署总结和表
彰奖励。
二给政策。突出政策效应,注意政策的配套完善和倾斜,政策落实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从
而解决了部分职工对自营经济、非国有经济“不敢干”、“不愿干”和“没钱干”的问题,为
全局非国有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给资金。分局从局情出发,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的投资融资体系,多年来,局、场在
资金投入额上都超过了计划。
四给编制。各级领导既重视统筹规划,又加强了组织领导。局、场都设立了主抓非国有经
济的领导、专门机构和部门,配备了精兵强将。基层单位设专职人员抓非国有经济,专业队班
子全体成员抓非国有经济。为非国有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整体推进
14年来,局、场两级工会组织对整体推进非国有经济发展,做到在思想上重视,措施上落
实,在工作中坚持“五抓”:
一抓难点,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把自身微观基础即各类专业大户激活、
培养、发育成市场的主体,带头进入市场的群体。
二抓重点,解决主导产业与大市场的对接。局、场工会始终把主导产业与市场对接作为一
个重点。在主导产业构建上,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去确定;在推动落实上,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主
导产业去推进;在质量的提高上,一个主导产品一个主导产品的升级;在领导者的责任上,一
个指标一个指标的兑现奖惩,从而推进了职工自营经济、非国有有经济产业化的发展。
三抓“亮点”,发挥典型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把职工群众在产业实践中涌现出的“排头兵”,
逐级培养,层层树立,广泛宣传,初步形成了局、场两级的典型群体,并不断为典型“充电”、
“加压”,发挥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作用。
四抓保障点,解决从业户的发展之需和后顾之忧。在充分利用国有部门服务网络搞功能延
伸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民营组织、民间服务体系进行服务。兴办自营经济、非国
有经济实体公司、奶牛协会、批发市场等,通过实体化运作,为非国有经济提供多方面服务。
五抓支撑点,解决市场竞争中产品价位低的问题。非国有经济产业化的进程,也是用新技
术、新措施不断发展自身功能的过程。局、场工会不断加大非国有经济领域的科技含量,提高
了从业者的科技素质。注重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
非国有经济产业化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