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民兵工作

第二节 民兵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

  按照中发[1981]11号文件精神,九三垦区民兵组织在原有基础上经调整后,共编制民兵
15 000人,其中:普通民兵10 000人,基干民兵5 000 人。取消了民兵师的编组。共编组混合
民兵团12个,混合营11个,混合连236个。基干团1 个,营12个,连16 个,专业技术分队8 个
(82迫击炮连2个,高射机枪连1个,重机枪连3个,通信连1 个,侦察连1个)。民兵组织整顿
后,达到了缩小范围、压缩年龄、 严格条件、两个结合和健全组织、 配齐干部,合理编组,
“三个适应,两便于”的改革要求。

  1986年全面贯彻落实中发(1985)22号文件,按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生产行政组
织相适应和“三便于”(便于领导,便于活动,便于执行任务)“两结合”(同预备役相结合,
同战时应急动员兵员相结合) 的原则,进行了民兵组织调整改革, 使原有5 100 名基干民兵
(占总人口的2、6%)调整减少至1 400人,编制3 700人(占总人口的2%)。

  1987~1997年10年间,九三垦区基层民兵组织建设进入了最佳发展时期。80年代未~90年
代初, 管局人民武装部根据垦区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注重解决民兵组织建设中
“经费难解决,人员难落实,活动难开展”的问题。1991 年以来, 人武部以中共中央下发的
(1991)22号和中办发(1991)13号文件为指导,正确把握“全面抓好新时期垦区民兵建设”
的方向,确定了“转变作风,面向基层,求真务实,打牢基础”的指导思想,坚持全年有三分
之一人员、时间工作在基层。在基层民兵组织中开展了“下十场,走百队,访千家”活动。管
局人武部8人在政委许贵忠的带领下,分成4组下连蹲在基层。与基层干部一同抓民兵生产,抓
队列、射击、战术训练,使基层民兵建设开展得扎实有效。1993年2月,抽调全局30 多名人武
和专武干部,用40多天时间,下基层抓建设,保证了全局民兵组织建设的全面落实。

  1998年,根据两级军区和总局军事部关于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指示精神,开展了“以压缩
规模,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重点抓好”为宗旨的民兵组织调整改革工作。调整中
突出了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对口专业分队和民兵信息网的建设。民兵组织调整后,
全局落实三个基干民兵营,总人数1 200人;落实了5个民兵专业技术分队,总人数323人。

  2000年,全局100%的民兵连队实现了“三落实”,有93%的民兵连队达标。共编民兵8 564
人,其中基干民兵1 797人,普通民兵6 767人。编制基干民兵营3个,基干连18 个,基干排60
个,基干班195个,专业技术分队5个,专业对口分队1 个,实现了连队建设规范化,组织活动
经常化,政治教育制度化,薄册记录标准化。先后有14 个武装部、168个民兵连队被农场,管
局,总局评为先进单位;有127 名人武干部、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被农场,管局,总局评为先
进个人。分局基层民兵组织建设走在总局的前列,总局军事部多次在九三分局召开民兵基层建
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2001~2002年, 分局人武部继续加强民兵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局共编制民兵8 577人,其
中基干民兵1 797 人,普通民兵6 780人,编制基干民兵营3个,基干民兵连18个,基干民兵排
60个,基干民兵班195人,专业技术分队6个,专业对口分队1个,民兵应急分队3个。

  二、发挥民兵作用

  垦区民兵是国有大中型农业企业职工队伍中的精锐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担负并完
成了战备执勤、军民联防、维护社会治安、承当急难险重工作、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垦区两个文
明等光荣任务。

  (一)战备执勤

  按照上级党政军领导指挥部门的指示精神,分局人武部历来认真抓好战备执勤工作,组织
指挥民兵切实完成重要战备行动和军民联防任务。

  1、重要战备行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九三垦区执行上级军事部门的指示,适应紧急战备形势的需要,并采
取了两项重要战备行动。

  1969年,针对我国北部边境一触即发的战争威胁,兵团五师组织了一系列战备行动。组建
战备值班分队、野战步兵师,开展军工生产,普遍加强了战备教育和应急训练。

  1979年,为打赢对越自卫反击战,确保我国北部边疆的稳固,九三垦区进驻了野战军部队,
与此同时,九三局两级武装部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动员组织了17 600 名民兵,组建了1个朝
阳步兵师、1个卡口子团、10个民兵团、69 个民兵营、382个民兵连。还动员紧急战备用车530
辆,并组织了1个战地医疗队、5个担架队,普遍抓紧了“三打、三防”和应急训练。又动员全
局干部、职工、群众积极开展支前工作,保证了野战军顺利进入防御阵地。

  80年代以来,为保障我国北部边疆安全和垦区社会稳定,管局人武部按照军事部门的指示,
相应实施了战备执勤行动。1983年6 月,七星泡、嫩江、山河农场根据上级军事部门决定,紧
急动员战时应急补充兵员1 050人,补充守备驻军某部。 省军区、黑河军分区、总局军事部和
管局人武部对应急兵员进行实兵演练。9月11日在原订编制内抽调240人补入守备驻军某部,进
入阵地实兵演练。

  1989年,为了消除北京政治风波动乱和暴乱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管局两级武装部根
据上级的指示要求,在全局民兵组织中组建了139 人的民兵应急小分队。重点加强管局弹药库
联防机构和组织的落实,坚持干部代班值班,加强了警卫力量,圆满完成了安全保卫任务。并
在重要守护区目标、重要部位普遍开展巡逻执勤、站岗放哨、护厂、护院等项安全保卫工作,
有效保障了社会稳定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00年6月, 分局民兵应急分队在七星泡农场东风水库南山战术场,举行了加强炮兵排的
实弹、实炮、实爆作业的进攻战斗演练。分局人武部军事科长欧阳德宪担任演习导演和指挥。
农场总局军事部派考核观察员伞贵军科长专程前来指导演习,分局在家的党委委员集体观看了
演习。

  2000年,总局军事部在牡丹江召开“2007”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垦区民兵战备
执勤和所担负的任务以及军事斗争各项准备。根据会议的要求,对原有战备方案做进一步的修
改,统称为“一纲九案”。 “一纲”: 《关于人武部军事斗争准备若干问题》。“九案”:
《陆地边境防卫作战预案》、《重点城市防空袭作战预案》、《信息作战预案》、《防汛救灾
预案》、《军事威慑行动预案》、《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行动预案》、《扑火救灾预案》、
《防震减灾预案》、《防震救灾预案》。使历年形成的民兵战备执勤方案进一步系统化,极大
地促进了战备执勤工作的落实。

  (二)军民联防

  1983年,管局人武部根据省军区及总局人民武装部指示精神, 与沈阳军区守备7师19团建
立军民联防组织,制定了《战时补充守备7师19团的应急兵员动员预案》。

  1983年6月~9月,管局人武部与守备驻军某部,根据联防预案要求, 成功组织了1 050名
官兵的快速动员、快速集结、快速开进和补入部队、进入阵地的实兵演练。在近似实战的演练
中,涉及3个农场和100多个分场、生产队以及数千人,动用车辆200 多台次。由于局场两级武
装部门计划周密,组织严密,指挥准确,动作协调,实现了全程演练工作的安全无事故,达到
了预期目的。

  1992年,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下发《关于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工作的通知》,九三局人武部请示管局党委批准,成立了民兵协助公安维护社会治安和确保
弹药库安全军警民联防委员会,主任由管局主管武装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职,副主任由人武部
和公安局行政领导担任,成员由人武部军事科长、政工科长,公安分局局长,消防科科长,看
守所所长组成,局直属单位城管局、电业局、糖厂的武装部部长参加联防委员会。联防委员会
下设应对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处置组、消防组、抢险组、现场保卫组、搜查组和民兵应急小分队。
并签订了《军警民联防协议书》。

  1991~1993年,九三局武装系统共建立民兵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组织21个;
维护治安小组270个;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130场次;联防队参与扑火42起;执勤巡逻2 800
人次;全局共组织军警民联防连队93个,联防排131 个;参加联防民兵1 956 人,其中基干民
兵1 309人。反内潜外逃堵截犯罪嫌疑人28人;抓捕外逃人员1人;动用民兵总数2 844 人,协
助破案67起,收缴凶器35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8人,收缴脏款脏物价值33 700元。

  1994年以来,九三局武装系统继续加强军警民联防各项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社会治安
的稳定,确保了垦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2000~2002年,分局共建立民兵参加维护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领导组织280个,军警民联防连队96个,联防排149个;参加联防民兵1 860 人,参与
扑火24起,协助破案3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收缴赃款赃物价值112 266元。

  (三)维护社会治安

  80年代初,九三局民兵开始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并逐渐成为基层民兵组织开展的一项
经常性活动。1987年,管局党委决定在基层民兵连队增设专职民兵副连长,在组织民兵参与维
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各农场、局直属大型企业武装部按照局人武部要求,分别组建一支由30名基干民
兵组成的民兵多功能小分队。中心任务是配合公安部门担负起局、场直地区的执勤巡逻和执行
重大任务及保卫重要目标的工作。基层民兵连队以基干民兵为主建立10至15人的治安巡逻小分
队,在民兵副连长带领下,主要担负连队家属区的执勤巡逻、护秋保收、“三节”安全保卫和
场院、油库、农具场等重点目标的看护和守护任务。1991年起,鹤山农场建立起民兵执勤巡逻
小分队,采取“组、教、训、管、用”五位一体的练兵用兵措施,使民兵积极投身于维护社会
治安主战场。1991~2000年,他们共出动民兵12 850人次,先后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各类案件62
起,抓获各种犯罪分子108人,减少经济损失累计达128.8万元。

  1993年以后,全局80% 基层民兵组织给执勤民兵配发了劳保服装和执勤袖标及执勤物品,
90% 的单位组织民兵进行了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治安巡逻执勤专业教育和训练。增强了民兵参
与维护社会治安活动的战斗力。协助配合公安部门破获了一些重大刑事案件。

  截止2002年,分局先后建立民兵维护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领导小组24个,维护社会治安小
组280个,组织建立军警民联防连队96个,联防排149个;参加联防民兵每年达1 860~2 480人。
20多年来,民兵开展综合治理宣传教育2 300余次,直接参加扑火917起,参与巡逻执勤38 960
人次,动用民兵28 700人次,协助破案318起,收缴凶器35件,共抓获各种犯罪分子149人,收
缴脏款脏物价值306 100元。

  (四)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1、抗洪抢险。

  1993年8月, 老莱河西岸洪水泛滥,物质总公司储备仓库,货厂、煤厂、制材厂、油库等
10余个分公司一夜间全部被淹。物资总公司组织机关干部、全体民兵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抢险战
斗中。经过10昼夜连续奋战,排水抗涝,抢救物质,使洪灾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保证了全局秋
收物资正常供应。1995年5月, 为防止老莱河洪水泛滥,分局外贸公司民兵连受领加固老莱河
西岸大坝和改善交通道路任务。他们成建制用兵,经过5个月的艰苦奋战,使防洪大坝由原来4
米加宽到14米,,共完成8 000 多米加固任务。1998年抗洪斗争中,分局人武部组织全局民兵
成立3 500人组成的12 个民兵抗洪抢险突击队,待命备战。七星泡农场民兵抗洪抢险突击队,
为确保东风水库安全渡汛,他们一面担负加固大坝任务,一面24小时不间断地巡逻看护,经过
1个多月的奋战,终于保住了大坝和水库的安全。1990~1998 年,建边农场先后遭受三次大的
洪峰袭击,全场有1万多亩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在抗洪斗争中,动用农场民兵1万多人
次。民兵参加抢险救灾400余次,共抢修桥涵12座,治理河道3 000 多米,加固大坝7 900米,
抢救民房240栋,救出群众100多人。

  2、扑火灭火。

  1986年4月7日,嫩江县科洛乡平顶山发生火灾。山河农场民兵副政委姜洪恩、孙善品马上
进入指挥阵地。他们立即调集场直民兵200人组成扑火队,又从六、七、八队等15 个单位调集
民兵1 000多人投入扑火。经过一整天的奋力扑救,终于扑灭了山火。1987年5月30日,正当大
兴安岭扑火关键时刻,红五月农场三队民兵航空快速扑火队,全体队员按照上级防火指挥部的
通知要求,在40分钟内集合民兵扑火队员火速出发赶到嫩江县登机赴林区参加扑火,并出色完
成任务。1987年5月13日, 跃进农场汽车队基干民兵班,接到防火指挥部赴大兴安岭参加扑火
任务的通知后,仅用1小时10 分钟就赶到嫩江县森防指挥部报到,紧接着连续行驶16个小时,
行程1 100公里,赶到漠河县投入扑火战斗。在扑火的26个日日夜夜里,共行程8 000多公里,
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前线森防指挥部和嫩江县政府的表彰。班长扬绍威被授予“扑火模范”
的光荣称号。

  3、支农抢险。

  1982年6月4日,全局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面积冻灾。管局人武部一方面快速组织全局广大
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抗灾自救,另一方面,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到灾情最重和老百姓困
难最多的嫩北农场和生产队,帮助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两级武装干部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
抗灾自救和恢复生产的第一线,进行了整整7天的抗灾补救,民兵共出动机车1 800多台次,完
成了40余万亩大豆、油菜、甜菜等作物的毁、补种任务。1989年10月18日,九三油脂化工厂发
生一起严重油灌泄漏、跑油事故。基干民兵排长徐玉田和基干民兵王为学、黄振海等闻讯立即
赶赴现场。他们奋不顾身跳进面积不足1平方米、深2至3米油坑中,3 人分别4次潜入油坑底部
关闭阀门,终于止住罐内30 多吨豆油继续泄漏,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20多万元。1991年6月,
嫩江农场武装部组织60名民兵机务车队,按照农场要求,集中治理多年积成的农田冲刷沟。在
武装部长秦玉柱的带领下,民兵车队奋战15天,完成土方1.6 万立方米。治理冲刷沟12公里,
为农场农田基本建设全面启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8月, 大西江农场小麦抢收期间,农
场决定紧急调动1 00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抢晴天、战雨天,利用水泥马路抢晒粮食,4天共抢晒
小麦2484吨,为田间抢收争取了时间,使全场小麦全部收在了高产期内,保证了粮食的质量。

  1996年,建边农场武装部根据农场指示,成立了由退伍军人和基干民兵组成的民兵高炮防
雹班。截止2000年,4年累计高炮防雹作业31次,其中降雨1次,驱雨1 次,防雹29次,发时炮
弹1 663发,按过去平均每年雹灾损失423.75万元计算,4年共减少经济损失1 695万元。4年防
雹费用仅为36.2万元,投入与减灾效益比为1∶46.8。

  (五)民兵“科技之冬”和“六个五活动”

  1、“科技之冬”活动。

  1985年,管局人武部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广泛开展“科技之冬”活动。
1986年管局党委下发《关于在全局民兵(预备役)退伍军人中开展“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
局场两级分别建立了由武装部门牵头,有科协、生产、农机、畜牧、林业等部门人员参加的民
兵“科技之冬”领导组织。全局共建立“科技之冬”领导小组12个,科普小组220 个,建立活
动中心205个,下发、转发各种形式的科技简报124期1 720份,组织各种培训178次,民兵受教
育达8 123 人。分局人武部坚持每半月出一期科技之冬简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科普讲
座、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等形式广泛进行科普宣传、学习和实践活动。局场两级分别
举办不同层次的农业、机务、畜牧、林业、加工等专业学习班,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退
伍军人进行培训。民兵连队充分发挥科普小组作用,以传播实用、应用技术为主,组织教育培
训卓有成效,涌现了一大批带头学科学、用科学的好民兵。大西江农场基干民兵齐振金,探索
适应北方生长的食用菌生产技术获得成功,被省军区树为民兵“科技之冬”活动典型。全局有
172名民兵和退伍军人正式评定了技术职称。

  随着民兵(预备役)和退伍军人“科技之冬”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
济效益。1989年,九三局共有13 488名民兵和退伍军人参加到活动之中。共举办各级各类科技
培训、学习、辅导班292期,参加学习教育人数32 800 人次。其中,民兵连排长骨干培训班96
期,培训骨干4 572人;队办普及班187期,培训民兵11 876人,基干民兵受教育率达到100%。
1985~1989年,共进行88个科研课题研究与探索,开辟了近20个项目的民兵致富途经,累计为
社会创造经济价值3.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全局11个农场有4 000 多名民兵外出经商、打工、搞建筑,年
创产值27.8万元;外出搞运输的民兵2 767人,年成交额约29万元;劳务输出1 076人,年收入
21万元;兴办“小作坊”加工业141个,草柳编织207人,两项合计年创收12万元;民兵扣大棚
97栋,面积18 700平方米,年创收12万元。

  2、“六个五”活动。

  1995年,省委批转省军区党委提出的《关于在民兵预备役人员,退伍军人中开展“六个五”
活动》的通知。总局军事部随后做出了“组织垦区民兵开展‘六带头’活动的决定”,后改为
“六个五”活动。为全面启动民兵“六个五”活动,九三局于5月20 日召开了民兵“六带头”
活动经验交流会。 局直农副业分场民兵贾会明、 嫩江农场基干民兵养兔姑娘左群等四位先进
典型介绍了经验。会议号召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六个五”活动中努力争当“十大标兵、
百名能手、千名带头人”,全局很快形成了局、场、队三级民兵“六个五”活动网络。

  1995年,全局民兵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的生产面积24 260亩,移栽玉米7 560 亩,移栽甜菜
25 300亩。养牛存栏8 134头,肉牛存栏3 762头,生猪存栏1.9万头,羊存栏7 352头,禽存栏
17.6万只,扣大棚8.7万平方米,种木耳段6.5万段,开发五荒56万亩,开办小作坊407 个。个
体运输户545户,个体经商业户1 735户,从业人员1 833人。资金总额671万元,上缴税费21万
元,全局增加经济效益4 200万元。

  1996年,分局民兵“六个五”活动继续深入发展,形成了队队有民兵“六个五”活动档案,
场场有榜样、有事迹经验, 全局有“十大标兵、百名能手和千名带头人” 典型的良好局面。
全局民兵养牛50头以上的发展到117人。养羊50只,牛20头,禽1 000 只以上的民兵达304人。
从事养殖业民兵总数2 467人,年创收总产值800万元。七星泡农场民兵董成涛投资10万元,自
办大型养牛场。鹤山农场武装干事庄金良带头开发荒山600 亩,嫩北农场民兵与嫩江县四站林
场联合开发荒山7 500 亩,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局直民兵贾会明扣节能大
棚1 500平方米,引进31 个新菜品系,均获得了成功。红五月农场十六队民兵王培海自筹资金
4万元,开办加工厂,年加工小麦2 200吨。分局人武部在民兵“六个五”活动中起带头作用,
种植白瓜籽4晌,收获100多吨,创收4万元;种植林木10万棵,创收6万元。

  1997年10月,分局在跃进、七星泡农场召开了民兵“六个五”活动经验交流会,会议参观
了10个民兵“六个五”典型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现场,有20个单位介绍了经验。总局军事部政委
谭继友带领机关人员专程赶来参加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0年6月,分局再次在嫩北农场召开民兵“六个五” 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总局军事部
政委王权带机关人员专程前来参加会议。 会议参观了嫩北农场十九、十 六、十三、十队民兵
“六个五”活动情况,17个单位介绍了经验。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民兵“六个五”活动异军
突起。

  据不完全统计,民兵开展“六个五”活动8年以来,全局民兵每年可创产值3 000万元,较
好地发挥了民兵在垦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生力军作用。

  (六)学雷锋,树新风

  1963~1966年,九三垦区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掀起热潮。1967~1976年“文化大
革命”期间,学雷锋活动处于低潮。1977年后,九三局在组织民兵开展北大荒精神传统教育的
同时,坚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代垦区民兵、预备役人员。70年代未
至80年代,分局红五月农场武装干事赵青义、山河农场武装干事肖建设,在危险时刻奋不顾身,
勇救战友的英雄事迹,成为垦区新一代民兵“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楷模。

  1986~2002年,分局人武部始终把开展学雷锋活动,发扬雷锋精神,培养“四有”民兵作
为垦区民兵政治工作的一条主线。分局曾请雷锋生前战友、总局原机关党委书记良友德做学习
雷锋报告专场讲演,参加民兵数千人。16 年间,全局民兵先后建立起278个学雷锋小组,扶贫
帮困联系户2 484户。每年,分局都组织民兵开展两次大型学雷锋活动。 一是元旦、春节期间,
组织民兵为军烈属、贫困户送温暧做好事。二是3月5日前,组织万名民兵走上街头,到机关、
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开展宣传、咨询、清理卫生、义务理发、义务修理电器,大张齐鼓开展
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活动。人武部机关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建立学雷锋联系点,坚持定期到
联系户家中开展活动,为联系户排扰解难办实事。

  16年间,各农场武装部组织民兵开展常年坚持学雷锋活动,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做好
事的典型人物事迹。嫩江农场基干民兵李志民学雷锋小组,坚持十年如一日义务照顾无儿无女
的李少洲老人,事迹被农场人传为佳话。基干民兵排长单武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
童被群众誉为人民的好民兵。鹤山农场九队民兵副连长顾洪义,被连队誉为学雷锋好管家;红
五月农场三队基干民兵赵玉森车组,被农场授予收割麦豆的尖兵;山河农场武装部长包文德,
几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被誉为全局武装战线的老黄牛;建边农场九队基干民兵排长朴丙珠,
致富不忘乡亲,被农场誉为扶贫济困的民兵带头人。

  16年间,全局民兵学雷锋先进典型受到省军区的褒奖。1988年荣军农场十一队基干民兵排
长张忠学,光荣出席了省军区民兵代表大会。分局大西江农场基干民兵齐振金,学习雷锋精神,
刻苦钻研食用菌技术,成为民兵致富的带头人,省军区民兵科技之冬经验交流大会,转发了他
的事迹材料。经常性的学习雷锋活动,有力促进了民兵政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民兵预备
役人员的政治觉悟,培养了一大批“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四有民兵。

  进入21世纪,分局人武部继续组织广大民兵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使民兵在垦区
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1年,分局人武部组织民兵利用节假日植树造林,参加生
态公益林建设,先后建成“民兵林”、“科技林”、“生态林”、“示范林”等,同时组织民
兵在建设小康场、队中起带头作用。荣军农场民兵王春富养殖的小尾寒羊由150只发展到300只,
年净盈利5万元;嫩江农场民兵高文福养殖黑凤鸡年创利13 万元。2002年,分局人武部组织全
局民兵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建文明连队、文明行业活动,“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抵制邪教”蔚成风气。七星泡农场武装部长曹伟带领民兵积极做好转化“法轮功”人员的工作,
先后举办4期转化班,说服、教育、转化175 名“法轮功”习练者和9名“法轮功”顽固分子,
转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