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武器装备管理

第五节 武器装备管理



   

  一、 库室建设

  1975年,兵团时期修建的原弹药库,占地面积10响,没有围墙,四周用铁丝网围栏,院内
有库房2栋,面积1 000平方米。因不具备完好的保管条件和武器老化损蚀所致,仅1982~1985
年,调至上级装备仓库作报废和销毁处理的民兵各类武器数量就达10多个车皮、400余吨。

  1982年,为彻底改变民兵武器弹药保管条件,加强库室建设,管局决定新建一座弹药库。
1983年,管局投资60万元用于新弹药库建设。共新建库房3栋,面积800平方米;砖结构围墙800
延长米;电网400延长米;建设警卫室1栋,面积60 平方米;兴建机井房1栋,面积50平方米。
实现了当年建设并投入使用,提高了民兵武器装备技术保管条件,基本达到了安全保管要求。

  1994年,按上级军事部门提出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建设“六面坚固”的要求,管局再次投
入40万元用于库房改造,新购置并安装了海军水面舰艇门窗,对原库房基本上是推倒重建。当
年完成了改造工程,达到了“六面坚固”。

  1999年,按照省军区下发的《民兵武器装备科学管理实施意见》,分局在连续数年农业欠
收、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再次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建设投资30万元,用于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
理工程改造,并于2000年当年完成了施工任务,实现了武器装备科学管理达标标准。截止2000
年,分局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已建设成为占地面积18 720平方米库区,582 平方米的技术区,
有7栋库房,10 个库室规模的现代化崭新库房。库区达到了炸药库、武器库、装备器材库、防
爆器材库、弹药库、危险品库种类齐全。技术区内配置了围墙、电网、电视监控、自动报警、
自动控制温湿度等现代化的科学安全管理设施。生活区设立了干部、警卫值班室,仓库主任室,
资料室,军械修理间,小型气象站,泵房,伙房及食堂。库区配备了防火工具柜和防火水箱,
有消防器材6种23件。库容各类弹药320 058发,各类武器1 595 件。1997、1998连续两年被总
局军事部评为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和达标建设先进单位。2000年9 月,被沈阳军区评为“红旗仓
库”达标单位。

  二、警管队伍

  1978年,管局人武部下设装备科,科长、助理员、军械员各1 人,弹药库配备了警卫人员。
各农场武装部也分别配备了军械助理员、军械员和弹药库警卫员。民兵武器装备,平时由仓库
警卫和管理人员看管和维修、保养。1978~1987年间,两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共有警卫员43人,
军械员12人,军械助理员12人。这支警管队伍,对做好民兵武器装备安全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
的努力。80年代开始,两级武装部注重抓好警管队伍建设,坚持不间断地开展教育训练,以提
高警管队伍的军事、政治素质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1988年,民兵武器装备实行集中到管局弹药库统一保管。农场弹药库原有39名警卫员和11
名军械员均由各农场安置其他工作。管局人武部根据局弹药库库容增大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
文件规定调整配备,加强了警管力量,使警管人员数量增加至7人,其中仓库主任(现役干部)
1人,军械员2人,警卫员4 人。在抓好警管队伍组织建设的同时,武装部注重抓好警管队伍管
理教育。1982~1990年间,管局人武部先后严肃惩处了监守自盗的2 名警卫人员并开除公职,
有2人被拘留后免于起诉,有1人被取消预备役资格并降一级工资,另有1 人因思想严重不稳定
被调离重要岗位。农场武装部也有1名军械员、2名警卫员因重大事故被革职。

  1996~2000年间,九三局人武部为加强警管队伍建设,先后通过与分局民政局协商,在全
局退伍军人(党员、班长)中挑选2人,在民兵应急分队队员中挑选2人充实到警管队伍,提高了
警管队伍的素质。平时人武部注重抓好警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教育训练,使警管人员熟记职责、
任务、各种规章制度和应急方案。 并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集中训练和演练, 进一步提高警管
人员的军事、政治及业务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部领导和机关干部热情关心警
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还投资3 万元为弹药库打了一眼机井,解决了生
活和防火用水,改造和新建了厨房、食堂和洗澡间,使警管人员更加安心本职工作,集中精力
做好警卫和保管工作。

  三、管理工作

  70年代末80年代初紧急战备期间,战备工作压倒一切,各级组织和领导往往忽视了民兵武
器安全管理,全局呈现民兵武器事故案件多发期,给战备工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安全带来
了不应有的损失。

  1979年4月,九三局人武部着重抓了农场武器库房建设,召开3次行管安全会议,组织两次
机关大下基层,行程3 000多华里,深入85个基层连队普查轻、重武器,维修了321件武器装备。

  1981年后,随着紧急战备的解除,各级领导认真总结了前一时期民兵武器事故案件多发的
原因,开始认识到民兵武器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渐摆上日程。1981~1982两年,管局
认真贯彻省政府、省军区(1980)118号文件,对两级弹药库下发了《开展红旗库评比的通知》,
局党委书记,人武部第一政委王元钧亲自主持召开全局民兵武器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认真总结
经验教训,全面部署安全管理。人武部先后组织3 次武器装备管理安全大检查和武器普查登记,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民兵武器装备使用、管理、保养制度》和《民兵连、排军械员、警卫人
员职责》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措施,从而使民兵武器事故案件发生率呈明显下降,并
逐年减少,直至完全杜绝。

  1983年11月21日晚8时,荣军农场发生的强抢民兵武器恶性事故案件, 反映出少数单位在
民兵武器弹药安全管理上存在着薄弱环节,反映出对警管队伍管理教育不严、训练不利、制度
不落实、思想麻痹、责任心不强、严重的官僚主义等问题。两级武装部从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各级组织和领导更加重视和做好民兵武器弹药安全管理工作,狠抓行政管理和安全预防事故工
作力度,坚持每年定期开展2次安全大检查和1次武器普查登记,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
落实。1984年6月8日,管局党委召开“议军”会议决定:荣军、大西江、七星泡、嫩北农场当
年新建弹药库,改变保管条件,提高安全系数。

  1988年4~10月,按照总局人武部要求,分局完成了11 个农场民兵武器弹药上收集中保管
工作。共上收武器总件数917件,弹药867 718发。并以此为契机改善了局弹药库民兵武器装备
的安全保管条件:(1)增建库房200平方米;(2)维修库房200平方米,维修了护坡及环形路;
(3)架设一道电网,两道防护网;(4)增设了新报警设施;(5) 新打一眼机井,供防火及
食用;(6)增加警管人员3人,增强了警卫力量。

  1991年,按照总局军事部的要求,对全局民兵武器装备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共普查民兵
武器1945件,其中待修品40件,报废品19件,普查率达到了100%, 完好率达到96.9%,配套率
达到11.1%。 同年,管局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代表总局和省接受沈阳军区安全管理大检查,受到
好评。同时,军区检查组就地销毁报废弹药3种18件。

  1997年,根据上级军事部门要求,为全面加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安全管理,确保武器弹
药安全无事故,应付可能发生的情况,经分局党委批准,成立了分局民兵武器装备仓库联防委
员会,对分局民兵武器装备实施军警民联防。

  由于党委领导重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做好检查、普查、登记统计
和封存保养过细工作,截止2002年,分局已实现连续17年没有发生民兵武器事故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