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研与开发 多年来,九三局农垦科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以大机械、大农场、大生产基地为
服务对象,引进、消化和推广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试验和应用研究,
选择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为主攻方向。 科研课题包括应用研究、 试验示范、
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推广服务及生产性活动,全局科研工作贯穿了从科学研究到直接生产应
用的全过程,其成果集中表现为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一、科研进程
50年代,九三垦区为在开发中适应丘陵漫岗地开荒生产的需要,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
积极从事技术革新,认真做好引进、改良农作物新品种及引进、繁育优良种畜的工作,通过生
产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及时得到推广。促进了垦区开发建设初期生产水平的提高。
60年代,九三垦区成立科研站、科研所,国家每年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场工作,不少
生产队也配备了农机、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实现了质的飞跃,农垦科研工作有组织、
有计划的进行。
“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科技人员成为改造对象,九三局农垦科技活动处于低潮。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科技纳入国家农业科技规
划,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对科技人员优惠政策在管局得到落实,促进了全局广大科技人员搞科
研的积极性,科技攻关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科研活动日趋活跃,并从单项研究向综合配套研究
发展。
1988年7月,按照中共十三大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经济战略的首要位置, 使经
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
立的“科技兴省”的战略方针。1989~1990年,总局、管局也相继出台了“科技兴农”、“科
教兴垦”的总体方案和起步方案。在中央、省、总局及分局一系列政策、方针指引下,九三垦
区科研事业迅速发展。在着重抓好常规技术普及的同时,紧密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提供各种开
发模式和配套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了垦
区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进程。
1996年,管局科研工作以小麦、大豆、甜菜、油菜四大作物的大面积机械化高产、优质、
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建立“两高一优”的“九三模式”为重点,在高产模式、技术规
范和生态区划等方面为建立质量效益型农业提供技术依据。
1998年,随着“科教兴局”战略深入实施,围绕九三垦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
研主攻方向为突出抓好高新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沿公路主干线,在农业、农机、畜牧、林业、
水利、工业、城镇建设等7个行业上高度集成高新技术,整合成分局科技示范带。
二、科研课题
九三垦区科研项目计划是九三局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七五”、“八五”、
“九五”期间及“十·五”规划的前两年,分局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围绕总局、分局党
委确定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大科技支持大农业,以大农业的自由研究为主与引进实用技术相
结合,研究、引进、开发与试验、示范、推广并重;工业、畜牧业以引进开发为主,研究为辅;
其他行业以引进开发为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提高垦区经
济效益服务。在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课题进展情况,每年度还要对项目计划进行调整
和补充。
1981年前,由总局、管局统一组织的科研项目,多属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从1981
年开始,广泛开展了全局性的上下联合的“四大作物”攻关,进行了大豆、小麦高产开发研究;
到90年代,以“科技兴农”为中心, 集中技术优势、 人才优势,采取集团承包形式,开展主
要农作物、畜禽现代集约化种养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黑龙江垦区松嫩平
原农业“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九三模式。2000年以来,九三垦区设立的科研项
目以围绕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建立生态经济局为重点,科学技术对分局经济建设的贡献率进
一步提高。
1996年以来,分局实施“九五”计划,把九三局建成农业大局、强局、富局,提高四大作
物(小麦、大豆、玉米、甜菜)的单产水平,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从1996年开始,管
(分)局科研机构把四大作物的高产攻关作为“九五”农业科技攻关的首选项目,管(分)局
集中人员,集中优势、集中资金、发动群众、统一协调,全方位展开科研攻关活动,促进了科
技成果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及产出的增量增值。在管(分)局科技攻关领导小组、专家攻关指导
组和各场攻关承包组的统一组织、指导协调和共同努力下,采取把现有技术组装配套应用和关
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结合起来的技术路线,逐步建立起代表21世纪生产水平的高产、超高产样板
田,使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同类生态区国家先进水平。在攻关活动中四大作物分别在样板田、示
范田、推广田三种不同的面积上,实施攻关的综合技术,达到各自的产量指标。全局有“黑龙
江省春小麦大面积高产量综合技术研究”、“黑龙江省地产优质小麦及专用粉产业化开发研究”
和“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等3 个项目被列入省“九五”重点科技攻
关项目。1997年7月,九三局在“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实验研究中首创
的“增肥降密,增氮保磷、补钾定微、六攻六防、两补一留”综合技术,被省科委确定为省春
小麦高产栽培“九三模式”。1997年8月22日《黑龙江日报》 第二版刊登了题为《我省春小麦
“九三”高产模式获得成功》的报道。2000年12月27日,“黑龙江省地产优质小麦及专用粉产
业化开发研究”课题通过了省级鉴定,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6~2002年,九三局承担的科研课题项目多、层次高、成果大。
1986~1990年,全局共承担科研课题93项,其中总局以上课题16项;1991~1995年,全局
共承担科研课题97项,其中总局级以上课题28项:国家级科技攻关课题4项,农业部重点课题3
项,省重点课题1项,总局重点课题20项。1996~2000年, 全局共承担科研课题77项,其中国
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农业部、省级重点项目7项,总局级重点项目8 项。2001~2002年,全局
共承担科研课题79项,其中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项,农业部项目1 项,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总
局重点攻关项目10项。
自1994年开始,九三局把软件科学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财务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中小学教育等方面也纳入分局科研计划管理,1994~1995年共设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5项。
1986~2002年,九三局科技人员除承担上级重点攻关课题外,还根据全局经济发展实际,
结合生产、工作实践,每年都要制定和实施50~70项分局科研项目。
九三局重点科研项目统计表
(1986~2002年)
表7-2
续表7-2
三、科技开发
1988年以来,总局、管局为使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垦
区自然资源和人才优势,植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共设立了三个方
面的科技开发项目。科技开发项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二是新技
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管(分)局科技开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各项目承
担单位要和总局、管局科委签订项目合同,开发经费实行有偿使用,根据开发项目的风险性,
实行全部或部分偿还。1988~2002年,九三局共设立科技开发项目12项,其中总局11项,共投
资80万元。重点科技开发项目有:
马铃薯脱毒薯应用技术开发(承担单位:九三科研所);
烧碱技术开发(承担单位:九三农管局工业公司)(1989~1990);
5HC-9谷物烘贮仓新设备开发(承担单位:嫩江机械厂)(1989~1991);
天然全干法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承担单位:管局工业公司,九三乳粉厂)(1990~1991);
马正面服装革(承担单位:大西江皮革厂)(1988~1990);
桦树汁饮料(承担单位:红五月农场) (1988~1989);
肥皂粉技术开发(承担单位:红五月农场)(1989~1990);
I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承担单位:嫩江农机厂)(1994~1995)
海绵生产技术开发(承担单位:九三供电局)(1990~1991);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开发(承担单位:九三分局)(2002);
种植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承担单位:九三科研所)(2002);
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承担单位:九三油脂集团、九三种业集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