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推广 80年代以来,九三局加强了垦区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采取措施建立科技推广服务
体系、完善科技成果的推广运行机制等项措施,有力促使一些重要科技成果能很快转化为强局
富民的生产力。从1980年开始,管局科委在编制年度计划项目时,会同有关业务部门,选择一
些适于本局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推广效益的科技成果,列为管局的推广计划或者申报总局、省
的推广计划。推广项目既包括本单位、本系统的科研成果,也包括引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生
产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生产方法等。1989年底,管局党委、管局确定了“科技兴局”的发展
战略,把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当成推动全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1993 年4月管
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明确做出了加强推广领导、完善推广体系、建
立新的推广机制和加大对推广的投入及保护从事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合法权益等项规定,并在
全局科技推广中得以贯彻实施,升华了垦区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经验,推动了科技成果推
广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自1990年以来,全局共推广重大科技成果200 多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7亿多元,增产粮豆4亿多斤。
一、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经1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1992年,全局已建立由科技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科技推广
管理与科技信息推广培训、科技推广示范相结合的科技推广体系。健全完善了科技推广体系的
三个系统:一是试验、示范、推广系统,属具体实施单位,由九三局科研所、各农场科研站及
生产队科研班组成;二是生产指挥系统,属行政指挥、指导服务机构,由管局与各单位生产、
业务部门组成;三是科技管理系统,属综合协调、指导服务机构,由管局与各单位科技管理部
门(科技处、科)组成。全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500 多人,各农场都配备了主管科技工作的副
场长,绝大多数生产队配有技术员。
二、推广运作措施
1986年以来,管(分)局根据全局的实际情况,把科技成果推广的重点放在发展“两高一
优”农业和搞活国有工业企业上,采取了推广运作的有力措施。
(一)技术集团承包
1990年,为了推动“科技兴农”的起步运行,管局决定结合本局特点,成立了由局长齐维
林、副局长孙嘉龄、史其哲、陈林财为领导成员,以科研、生产、物资、计划、农业银行等部
门领导和技术人员为骨干,共250人参加的实行物资供应、资金协调、 技术服务与农业技术指
导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承包集团。以其集团承包为主要形式的高产攻关成规模推进,带动实用农
业科学技术在全局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采取双向承包制,按自上而下行政领导模式,组织多
层次的承包集团。管局派人蹲重点场、队,抓典型带全局,深化责任管理,发挥了分局技术集
团的统筹指导作用。各业务部门和九三科研所参加承包的人员都各有分工,负责重点场队,其
他被承包的模式队均由农场选派得力技术人员和本队的领导、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在技术承包
过程中,承包集团集中了较强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提供了综合配套的全程技术服务,做
到“既开方,又卖药”,并亲自检查指导技术操作,保证了农业生产技术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
化。根据各农事季节对科技推广、科技管理的不同需求,管局承包技术人员分阶段深入生产第
一线与基层人员共同完成各个阶段的科技推广与指导任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管局科技集团承包了1 个高产模式场——荣军农场、20 个高产模式队的小麦、 大豆、甜菜和
油菜四大作物共65.11 万亩的高产攻关任务,重点推广优良新品种、农作物耕作栽培制度、高
产模式化栽培、农艺农机配套、优化配方施肥、水土保持、优化配方饲养、畜禽疫病防治、家
畜家禽系统化生产、农田防护林更新、淡水产品精养等方面的新技术成果42项。承包任务按总
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生产队,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延伸到生产队,
家庭农场。在农作物收获季节, 由管局科委统一组织验收。经过1990、 1991、1992年3 个生
产周期的实践,无论承包面积与粮豆产量均超过了预定指标。集团承包的实践经验还为以后科
研工作向深层次、全方位、集约化、综合配套方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丰收计划”
1986年以来,九三局为了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促
进农业全面增产增效,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
高产、高效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有关项目。1988
~2002年,承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 7项。即大豆综合增产技术项目、小麦综合增
产技术项目、油菜综合增产技术项目、甜菜综合增产技术项目、玉米综合增产技术项目、大麦
综合增产技术项目和畜牧奶牛综合增产技术项目。“丰收计划”累积面积315 万亩,争取上级
资金共84万元。
全局在实施“丰收计划”中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大力推行行之有
效的新技术。如小麦秋深施肥技术、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玉米精
量点播等新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丰收计划”项目:“小麦优良品种及配套增产技术”平
均亩产达317公斤,亩产超过指标(253公斤/亩)64 公斤,“大豆新品种及配套增产技术”平均
亩产205公斤,超过计划指标(150公斤/亩)55公斤;小麦高硒指标检验已达国家标准。
在实施“丰收计划”中,分局采用合同管理制度、专项资金补贴、制定奖惩政策等措施,
发挥和调动了技术依托单位的科研能力和实施单位的积极性。经过局场队各级领导、科技人员
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各年度都圆满完成了总局科委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在“丰收计划”项
目的示范和带动下,推动了全局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加大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和
科技含量,使粮豆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到1996年全局粮豆总产达14亿斤。
(三)建立科技示范带
1998年,为了突出抓好高新技术的引进,不断提高全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推进
“科教兴垦”战略的深入实施,九三分局沿公路主干线在七星泡、嫩江、山河、鹤山、荣军、
尖山、红五月等农场和九三局直建立由7 个行业科技示范带合成的九三分局科技示范带,充分
发挥其在科技推广中的宣传示范和带动作用。
1、农业科技示范带
由七星泡、嫩江、山河、鹤山、荣军、跃进、尖山、红五月农场和九三科研所参加,示范
的重点是:全国高产量、优质、高效的小麦标准化示范区,省地产优质小麦及专用粉产业化开
发研究项目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省春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辐射区,总局大
面积机械化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辐射区,麦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和种子产业
化,覆膜栽培技术,集中配肥、统一供肥服务体系建设及高产、高糖、抗病甜菜遗传单胚杂交
品种选育示范项目辐射区。
2、农机科技示范带
由山河和尖山农场参加,示范的重点分别是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和美国大平原播种推广试
验。
3、畜牧科技示范带
参加单位是红五月农场、鹤山农场。示范的重点是奶牛规模养殖。
4、林业科技示范带
参加单位是山河农场、鹤山农场。示范重点是园林化场队建设工程、小城镇绿化工程和城
镇生态林工程。
5、水利科技示范带
参加单位是鹤山农场。示范重点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及供水工程。
6、工业科技示范带
参加单位是鹤山乳业集团、九三油脂化工厂、九三制粉有限公司。示范重点是乳品系列产
品,大豆加工生产线及大豆系列产品,优质小麦及专用粉产业化开发研究。
7、城镇建设科技示范带
参加单位是七星泡、山河、鹤山等农场场直和九三局直。示范重点是现代化农垦小城镇建
设气势与风貌。
(四)创建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
自1994年以来,管局科委以荣军农场为基点,作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示范基地,并
同时作为管局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精心筛选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
集中实施。
三、重要推广项目
从1986~2002年,全局共推广科技成果155项,经济效益达4 亿元,重要推广项目有55 项
(不包括九三局研究的科研成果)。
九三局主要推广技术项目统计表
(1986~2002年)
表7-3
续表7-3
续表7-3